陈嘉扬
摘要:张川村的许志强48年来坚持在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从房前屋后开始栽植松柏,沿坡延伸周边,通过土地置换,綠化数百亩荒坡。通过建淤地坝,减少了水土的流失,增加了树木种植面积,也改变了黄土地的小气候。许的执着、勤劳与智慧诠释了黄土高坡变成“森林公园”的基本道理。
关键词:植树造林;黄土高原;生态
中图分类号:S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092-02
2016年7月,我们慕名来到位于甘肃省通渭县张川村的许志强老人家,参观了老人种植的树木和山林环境,了解了他为种植树木而对当地地形、地貌所作的努力。
木制的牌坊前是两只半人高的石狮子。正对着牌坊的是一条两米左右宽的磁砖铺的小径,小径两旁栽植着松树,松树已长高,有三十多年的历史。
小径尽头是一木门,穿过木门便进入了主人家居住的小院。院中的主体建筑是一幢木制平层,木屋下部由石砖架高约一米,水磨石砖上雕花繁复精致。木制房屋由几根粗木支撑,屋顶为人字型,与传统民居结构略有不同。木屋面朝山中深林而建,较普通民居更加恢宏,像是深山中的一座小行宫。
屋前修有一处水泥鱼池,池水是由降水积成。池子的边长虽然只有两米左右,却是当地干旱气候条件下少有的景致。
亭子一侧的土墙上开有一处月亮门,门内是一处偏院,院侧有一排土蜂房。蜂房由黄土做成,高约半米,形如钟罩,只留一个约5厘米的圆孔供蜜蜂出入。参观时,老人将用烟熏蜂房,驱出房中的蜜蜂,使我们清晰地从小洞中看到金黄的蜂窝。蜂房中饲养的是当地的土蜂,因其不易攻击人,主人居住的门前都放着蜂房,加起来总共有20来座蜂房。
从蜂房走回大院,沿亭前一条小路向下走,通过一扇门,不久就来到一片空地。空地上栽种的整片松林。松树虽然不足碗口粗,却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地面上的土似乎刚被翻过,因而地面上的杂草很少。
从小路走到另一块空地,我们就见到了一些南方特有的树种,如芒果树。芒果本是喜暖湿的南方植物,要求最低月均温度高于15℃,因此北回归线是我国芒果经济栽培的边绝了。黄土高原丘陵地带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冷凉气候区。老人表示,现在栽种五年以上的树木就不需浇水等特殊关照了,但如芒果这样的植物在过冬时还需人采取保暖措施。
从这一平台向下的路是一处曲折的“隧道”。“隧道”为砖砌,顶部为拱形,底部为台阶。隧道不宽,仅容一人通过,且需低头,并且台阶盘曲,很有几分曲径通幽的意境。这一“曲径通幽”的灵感来自电视画面中的江南景色。
从“隧道”出,便是狭窄的小道。小道紧贴崖壁,连接了黄土高坡的多层平台。路向外的一侧斜种着半人多高的柏树。老人介绍说,有些柏树是由他身系绳索从高处下到崖壁挖土洞种上的,种上后还需要浇水、管理,否则就根本没法成活。沿柏树小路下到谷底,是一条半干的河床。因上一日下过雨,谷底淤泥低洼处还盛着水。
经过谷底爬上对面的山,我们在密林中发现了一块栽种着苗圃的平台。平台上密集地种着树龄不等的松树。老人告诉我们,苗圃里的苗木主要用于发展山中树木种植,少量向外销售。
我们参观的两座山丘有百亩山林。有些地是许家承包的耕地,有些是老人与别人交换获得的土地。其中一部分是老人用自己的好地交换人家的荒地,所以许家拥有了更多的种植面积。
老人还以另一种方式扩大了种植树木的面积。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我们观察到了老人如何利用淤地坝拦截出一阶一阶的平台。谷底有4—5级堤坝按高矮排列。由于上一夜有降水,山中的水都汇集到谷底的土壤中。原本要流出疏松黄土的水受到了堤坝的阻拦,水中的泥土沉淀下来,变成淤泥,被雨水冲刷的谷底逐渐地形成一块平坦的沃土,成为新的一级平台(台地)。搭建堤坝的材料是林中的枯木、树枝等。为了实现入目皆为江南风景的目标,老人将山中不太想要的树木伐去,改种松柏和其他优良树种,于是被砍伐的树木变成了堤坝的“筋骨”。
沿着谷底往上走,一路上我们都能看到淤地坝的痕迹。每层平台与平台之间都是用层层树木固定而成的淤地坝。如今这些树木已渐渐成为土壤的一部分,成为下一代树的扎根之所。
从坐落于半山腰的许家宅院到谷底有很多级平台,都是通过淤地坝筑成的。由此可见,修筑平台的工程量是巨大的,难度也是极大的。但是老人几十年如一日,日积月累,坚持修建淤地坝,生成许多新平台。
淤地坝的建造减少了山中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雨水比较集中于夏季,暴雨一过,大量黄土冲刷、流失。通过建淤地坝,不仅保住了流失的黄土,还大大增加了树木种植面积。上游冲刷下来的黄土,淤积成平台,是水土皆优的沃土。大面积的山林,改变了黄土地的小气候,在许家宅院周围,明显地比周围其他的地方湿润一些。
许家的“森林公园”改变了人们对黄土高原的认知。老人通过自己48年如一日的执着、勤劳与智慧诠释了“没有树是种不活的”,演绎了黄土高原变成“森林公园”的道理。置身满目苍翠,我想,黄土高原过去由于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无节制地砍伐森林而产生的植被破坏问题,可以被许家这样的植树造林者改变。如果黄土高坡的人家都能够自觉种植林木、爱护植被,也许黄土高原就会改变千沟万壑、满目苍黄的模样。
Jiangnan Scenery in the Loess Plateau
CHEN Jia-yang
(Jin Ling High School,Nanjing,Jiangsu 210093,China)
Abstract:XU Zhiqiang,a villager of Zhangchuan village,has been reforesting the losess plateau for 48 years .Pines and cypresses are planted in front of and at back of his house and finally in the nearby area along the slope. Barren slopes of hundreds of mu have been reforested after land functional replacement,whil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positing land dams decreases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and increases the reforestation area,and further changes the microclimate of loessland. Xu's perseverance,diligence and wisdom annotate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ransforming the losess plateau into a "forest park".
Key words:afforestation;loess plateau;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