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清明
(山东省鄄城县规划局 山东 鄄城 274600)
摘 要:新型城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城镇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的生活幸福感。对城乡进行统筹规划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城乡规划 规划管理
1城乡规划在推进城镇建设中的作用
规划是城镇发展的龙头和总纲,是引领城城乡未来发展的蓝图。城乡规划是关系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它决定了城镇未来近期的发展布局和发展形态,它能对收入分配、资源利用与人口结构进行科学的城乡配置,充分发挥城镇的带动作用,进而达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产业发展结构、合理引导劳动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目标,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城乡规划当前存在的问题
城乡规划对城市和乡村建设和管理的调控作用愈来愈明显,为前阶段城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对提升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大有益处。
2.1城乡规划决策缺乏长期稳定性
在我国现行的管理体制下,城乡规划被政府主要领導视为描绘发展蓝图和以技术手段实现发展设想的重要工具,政府换届后继任者会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就可能对已有的城乡规划推倒重来,缺乏对规划一以贯之的坚定态度和执行力度,导致有些地方城乡总体规划远瞻性不足,频繁修编改动,影响了城乡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削弱了对城乡建设开发的综合部署和长期调控能力,这类情况在国内不少见。
2.2 城乡规划的部门协调性不够
城在规划管理纵向体系中,下级部门的工作要体现上级部门的意图,自上而下指令性的城乡规划管理有利于落实整体的发展管理目标,但同时也缺失了自下而有效的反馈途径,使得一些决策的制定对具体情况考量不足。职能上各部门在实现规划管控的指导思想、编制标准、侧重点等有很大不同,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紧密关联机制,这就会导致规划之间的衔接性不足,城乡规划的主体地位就会受到削弱,阻碍规划的顺利实施。
2.3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当前尽管我国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在大力推行阳光规划和阳光工程,为公众参与监督规划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如邀请参与规划评审、听证人员的代表性不够、公开征求意见走形式走过场、对群众反映的意见采纳重视不够、对规划调整裁量权过大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
2.4规划的科学指导性不足
城乡规划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城市和乡村建设的品位,而规划的科学性往往受人为因素制约,高层次规划人才资源匮乏在我国一些地方普遍存在,影响了城乡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甚至有些地方对规划编制的把关不够,乡村规划的千篇一律,抄袭成风。有些地方的规划编制拘泥于形式格式和图纸效果,空的东西讲得多,对规划思路的研究和梳理不够,没有体现出城乡规划的个性。
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管理措施
3.1完善城乡规划理念发展
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在城乡规划中要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工作的目标。提升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建设,创新思维方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城市的竞争能力,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下,改善人民居住环境,推动城乡建设事业发展新局面的到来。
3.2突出城乡规划公共性
新型城镇化已经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城乡规划作为一门专业的工程技术已经成为配置公共资源,强化城乡发展措施,规范人口流动的指导性公共政策。因此,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现实下,城乡规划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公共政策性质。完善城乡统筹规划,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城镇人口分配更加的合理,构建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实现城镇经济全面提升。
3.3坚持节约发展战略
新时期城镇建设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粗放型发展模式。在资源优化利用原则的指导下,实现资源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发展。实现城乡资源集约利用,同时能够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已经面临全新的发挥在那机遇,实现改革创新,完善城乡规划理念,促进市场经济全面发展。
4如何做好新型城乡规划的几点建议
4.1因地制宜,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
一是提升宜居空间,做好“居”的规划,让老百姓进得来、住得下;注重依托现有山水脉络规划城市布局,让城市融入大自然。二是保护生态环境,科学规划开发强度,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扩大城市绿地、湿地、园地等生态空间比重,推广应用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环保建筑,促进城镇低碳发展;要合理规划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培育发展环保产业,增强城市生态治理能力。三是调产业促就业,因地制宜,发展各类产业体系,改善创业环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吸纳转移人口就业能力。
4.2公众参与,推行开放民主的规划方法
要更好反映群众诉求,体现人性化规划。畅通规划利益表达渠道,专业人员和社会大众相补充。在规划编制中,创造条件让社会大众了解方案目标内容、原则要求,敞开讨论、沟通、协商的大门,在规划实施中,积极建立规划监督员制度,开展规划评估制度,对不合理规划条件及时做出修改和调整。合理规划布局区域范围内城镇和乡村,既不超出各地资源承载能力,又能有效产生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
4.3注重特色,体现城乡规划的个性
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这是法律赋予城乡规划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鲜明的城乡特色与强烈的地方感受取决于建筑风格、独特的自然环境、格局分布、轮廓监管、开发空间、日常和季节性全程活动等方面,城乡规划就是要针对这些特点,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差异化发展战略,顺势而为构建重塑城镇和乡村特色
4.4依规建设,增强城乡规划的严肃性
规划实施是规划蓝图走向现实关键的一环,规划建设是否能一张图执行到底关乎建设的成效。随着我国规划法制体系不断健全,依规行政,严格落实规划强制性内容已上升到法律层面。完善规划管理行政执法程序,明确详细规划在建设项目立项管理中的先决地位;加快健全规划管理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依法处罚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干预规划管理实施的行为,杜绝随意变更规划的现象,增强规划管理机关和管理人员法制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增强规划管理的透明度,使规划置于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防止滥用权力,发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完善监督举报体系,把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控制在最低水平。
5 结束语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规划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要制定全面的实施目标,采取创新思维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对城乡进行统筹规划,这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冯现学.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