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瑜
(山东大学 264200)
摘 要: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各个行业都经历着去库存、调产能、优化结构的过程。同样,我国船舶制造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境况。本文立足于威海市的船舶制造业,主要运用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的方法,走访了黄海造船、荣成造船工业等多家船厂和山东船舶工业管理处等政府机构,了解到威海市船舶制造业面临着接单难、交船难、产品结构单一、融资难、研发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对策:错位发展船舶业,优化产品结构,拼抢订单,政府要加大信贷融资的力度,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船舶制造业;发展瓶颈;对策
(一)研究背景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國的制造业面临着各种转型升级的问题,其中船舶制造业也不例外。山东省政府于2011年提出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蓝色经济”概念,并出台各项文件措施对造船工业加以扶持,体现了重视造船业已经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青烟威地区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山东造船业的核心地带,其转型升级与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本次调研将立足于青烟威地区的船舶制造业,探究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根据供给侧改革的相关政策调整发展战略,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淘汰落后产能,开拓新业务、使用新技术、采用新思维,创新威海船舶制造业发展模式,为青烟威地区船舶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二)研究意义
1、现实意义
对整个船舶制造业:找出青烟威地区船舶制造业发展瓶颈,提出对策,有利于促进青烟威地区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各种转型升级的问题,其中船舶制造业也不例外。本团队以青烟威地区的船舶制造业为调研对象,深入具有代表性的船舶制造厂进行实地调查,探究其发展的制约因素,经过分析论证,提出相应建议,有利于帮助青烟威船舶制造业越过转型升级的障碍,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对具体的船舶企业:有利于揭示造船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促进船舶行业的健康持续运转。政府对部分小规模的造船企业和厂家的监管存在一定的疏漏,导致这些造船厂家在环保、工人待遇方面的制度存在漏洞和疏忽。本团队深入调查,可以揭示这部分问题,促使相关船舶企业改善管理,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
2、理论意义
我国的船舶制造业具有共性,但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人口等存在较大差异,故船舶制造业存在地区个性。我国学者多从全国或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角度进行研究,但对青烟威这样的中小型沿海城市的关注却不够,本团队的调研将立足青烟威地区(青岛、烟台、威海)的船舶制造业,探究其发展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为国内学者的研究提供资料支持。
(三)威海市船舶制造业发展现状
1、总体发展情况较好,项目稳定增加,产业规模不断提升
根据威海市船舶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威海共有船舶企业11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 家,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船舶制造业聚集区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2、中小型企业不断成长,大型龙头骨干企业持续发展
威海市船厂数目众多,环翠区、荣成市、文登市造船厂和修船厂都有分布,但大多位于荣成市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船舶制造区。大部分船厂都是以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存在,据文献资料显示,全市可建造万吨级以上船舶企业有8 家,最大可建造10 万吨级船舶,有6 家企业入选“山东省十大造船企业”,
3、产品丰富多样,结构不断优化,产品远销国内外
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下,依托海洋背景,威海市以山东省船舶行业技术中心为依托,生产的各种船舶远销欧、亚、非、北美、拉美各大洲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4、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研发体系逐渐完善
威海市船舶制造厂为了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大量投入科研资金,加大科研力度,同时与多个科研所进行技术的交流和对接,也与山东各大高校合作,吸收众多高素质船舶专业人才。不仅企业在科研上做出努力,政府也大力扶持。。
尽管威海市船舶制造业在近年的发展十分不错,但整个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需要解决,这也是所有的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1、接单难。目前威海市船舶制造企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接单难。2012年威海市整船制造企业无一家新接出口订单,三星、伽耶两大船段建造企业产能仅为正常年份的70%,而且大部分船厂以造渔船为主;2013年下半年以来造船业出现回暖迹象,黄海造船新签出口订单20艘,神飞造船在手出口订单22艘,即便如此,目前威海市造船行业依然处于低谷期。
2、结构低端。据调查,目前威海市船舶产品层次总体偏低,主要以普通散货船为主,不具备建造液化天然气运输船(LNG)、超大型集装箱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舶的能力。威海市以中小型船舶制造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因此只能以低端产品制造为主。
3、交船难。“交船难”也成为制约威海市船舶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因素。由于目前航运市场比较低迷,船东接船后没有生意可做,而且船舶需要经常维护,再加上船舶行业分期付款、先交船后付清款项的行业新规,使得一些船东宁可违约也不接船,增加了船东弃船的可能性。这给船厂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4、融资难。目前,融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威海市船舶业的发展。由于船舶工业属于资金密集性行业,承接一条船,一般需要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资金,而且目前受全球航运业萎缩影响,船东融资难问题加剧,再加上人民币升值、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造船成本明显增加,使得大部分船舶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5、技术研发能力弱。目前,威海市的船舶制造企业技术研发能力相对薄弱。由于船舶工业属于技术密集性产业,再加上近年来新标准新规范的出台,决定了船舶工业对产品研发、经营管理和员工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目前威海市部分企业家缺乏长远战略眼光,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没有建立现代造船模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较弱,生产效率较低,。据统计,截至目前,威海市尚未有 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多,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如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等产品仍然不具备设计建造能力,不能及时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全市船舶行业 3.3 万多名工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只有 1500 多人,仅占 5%左右。
(四)对策建议
1、错位发展船舶工业,优化船舶制造产品结构
鉴于威海市船舶制造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低、船舶产品层次总体偏低的现状,探索威海市造船市场的转型是当务之急。要将威海船舶工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做“特”、做“强”上。威海市造船业的发展,不仅要适应国内外船舶行业发展的变化,充分遵循船舶制造市场发展规律,更需要结合威海船舶制造企业自身实际,走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船舶制造之路。应抓住国家鼓励扶持的大型鱼钓船等优惠政策机会,发挥建造远洋渔船的优势,在远洋渔业装备上充分發挥自己的特色。
2、坚持拼抢订单,迎合市场需求
造船市场有其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不会因为我们的乐观看法就往好的方向发展,也绝不会因为我们的悲观看法就朝不好的方向发展。在目前一方面全球新船需求会出现大幅回调;另一方面我国造船业产能正处于释放高峰期的背景下,威海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对市场订单的支撑力。为实现这一目标,不管今后面临的市场形势有多严峻,都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地与韩国、日本等同行业优势船舶制造企业“拼抢”订单,保证自身订单需求相对稳定。船舶制造企业要有长远发展的眼光综合分析船东需求及相关船型与技术发展趋势,不要一味追求“短、平、快”的产品,要集研发、设计、经营、生产和售后服务为一体,切实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3、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保护船舶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转变船舶制造企业相关人员的海洋保护意识,摆正船舶制造业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的位置,敦促政府建立健全船舶制造业海洋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加强港口环保等设施建设,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单位甚至寻求国家间的合作。
4、改进外汇管理,服务船舶业发展
一是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政策宣传,建立重点船舶企业联系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商业银行通过提供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和外币掉期等金融工具,支持船舶企业防范和化解汇率风险。加强与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合作,防范外方船东弃船等出口信用风险。二是建立船舶企业外汇资金监测制度。对于预收货款结汇实行台账管理,详细记录船舶企业修造合同、单体船舶、预收额度、修造进度等要素,便于进行货物流与资金流匹配的非现场核查。三是加大船企外汇资金事后核查力度。定期核查预收货款境外汇款人与造船合同外方是否一致,预收货款结汇资金去向是否异常等,要求船企重大事项必须及时报备。四是外汇局要建立应急预案,如对预收货款结汇实行支付制等措施,防范“热钱”通过贸易信贷渠道跨境流动。
5、着力推进成本工程
船舶制造企业要配以有效、合理的成本控制与管理,尽最大可能的规避(或减少)由于成本原因给未来经营与生产工作所形成的障碍,从而确保在承接低价订单的情况下留存一定获利空间,或把损失控制在最少。威海市船舶制造企业要切实推进先进造船模式,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造船效率,通过对设计、物资供应、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精细管理,压缩成本、提高效率、有效提高资源利用,从设计源头上抓好成本控制。
6、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
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支持威海市大型船舶企业和航运企业按期履行造船合同,千方百计保订单。对像中航威海造船企业、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三进船业等生产技术先进、管理运作良好的船舶企业,要确保其按订单正常生产所需流动资金的按期到位并实行优惠利率,对船东推迟接船的船舶企业要适当给予贷款展期支持;帮助企业申请技术改造贷款,推动企业实现产业升级;鼓励企业在进口船舶主机和关键设备时外币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船舶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加快建立船舶产业投资基金。
7、加大前期研发投入
改变行业产品结构单一,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抢占双高产品市场领域,无一都离不开产品的研发设计,而加大前期研发投入是关键。为此,一是要加大船舶配套服务机构的建设力度,在继续完善船舶信息中心的基础上,争取设立船舶检验机构和船舶技术研发机构,以满足福安市船舶修造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要建立和健全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运行机制。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充分发挥福安市职业院校的作用,培养船舶设计、生产与科研各类专业人员和技术工人;大力引进造船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以解决福安市船舶科技人才的不足和高精尖技术难题。三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作用,根据船舶企业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不同类别和技能的短期培训,不断提高船舶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谭作钧.把握规律 坚定信念 引领船舶工业新发展[J].求是,2011,No.56423:29-31.
[2]李琳.我国船舶工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顾燕.中国船舶业发展的瓶颈[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No.16509:310.
[4]乔桂银.南通市船舶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外船舶科技,2008,No.7302:1-5.
[5]周维富.当前船舶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9,No.61722:28.
[6]俞学伟.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船舶工业发展战略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v.10;No.5008:823-826.
[7]李鹏.环渤海地区船舶制造产业竞争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