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志宏
(佳木斯师范学校)
摘要: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长知识、培养情感及意志品质等,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从艺术重要性出发,详细解读现今艺术教育现状,从技能、教法、专业教师现状几大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字:学前教育、艺术学科
一、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个体而言,艺术经验是丰富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没有艺术的教育更是不健全的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因其针对的对象是可塑性、模仿性最强的幼儿,是个体发展的最初阶段,在此阶段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情感的发展异常丰富而迅速,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良好的艺术审美教育对于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起到唤起、激发、感染的作用,更能够为其日后个性、人格、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幼儿音乐、舞蹈活动可以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有效地发展儿童的听觉和肢体运动协调能力;而美术活动可以幼儿提供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有效地发展儿童的视觉和双手操作能力等。为此,学前教育师资必须拥有较强的艺术教育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现状
1、重技能轻教育
长期以来,幼儿教师被视为应该“弹唱跳画样样通”,在人们主观印象中,技能比重很大,学校和用人单位在课程设置上也强化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而忽视了“教育”二字。在2012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对于幼儿园教师专业要求从各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大家会发现在《标准》里虽然没有规定幼儿园师资必须具备哪些所谓的艺术能力,但从教育角度来看则多次提及幼教师资必须具备的艺术教育能力。而后早全国陆续进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工作,在每年试题中我们也发现没有艺术能力的比重,这让我们不禁感慨,艺术教育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
当然《标准》更关注的是从教者的职业道德、职业理念,像“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等理念是幼教师资必须具备的,而艺术能力只是教育能力的一个基础条件,艺术能力并不能等同于艺术教育能力。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却长期存在着把幼儿园教师的艺术素养等同于“吹拉弹唱跳”等技能的误区,忽视了艺术素养应该是一种深刻的思想、自由的精神、独立的人格以及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这种认识的误区,在准幼儿教师的培训之时就已经开始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培养理念之中了。
2、重实践轻教法
伴随学前教育发展的春天,各大学院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上已然做出了很大的调整,为了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美术课下面就分为简笔画、色彩、手工、油画等,舞蹈课下设民间、毯技、软工、舞蹈创编等,钢琴课下设儿歌伴奏、儿歌弹唱、和声学等,目分科之细之广,有的学校甚至艺术专业课达到一半以上,大部分学前师资培养比较偏重技能训练,满足于理论够用、技能突出的“特色教育”模式。之前,由于缺乏明确的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各级各类学前教育教育机构各自为政,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培养方案都各不相同,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才质量的良莠不齐,完全忽视了教师培养的师范性和日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做出了大量不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错误举措,而像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教育史、学前教育科研方法等隐性理论课程因为操作性不强、短时间内很难见出成效等原因而被大量消减甚至取消,导致培养出的毕业生缺乏发展的后劲,偏离了真正幼儿教育的轨道。尤其令人感到担忧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在校准幼儿教师和在职幼儿教师,人文素养较低,文化修养较差,普遍缺乏科学素养,在幼儿园一线教学中难免误人子弟。近年来屡屡出现的“虐童“事件不得不给我们敲响警钟。
正规高师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面能够兼顾理论与技能的课时比例,但在技能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着重技能轻教育的问题。比如在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将《声乐》、《键盘》、《舞蹈》等基础艺术技能课程作为必修课从学生一入学即开始学习,基本上持续到毕业,而在校两年半的时间里,很多老师志在教技能,而无视教法的存在,如,未来的幼儿教师他们面对的是3-6岁学龄前儿童,那么,在钢琴教学方面是否应该渗透儿童的肌肉特点,他们在学琴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怎样解决?舞蹈课也是一样,很多学前专业学生自己会跳,但在教学中,不了解幼儿骨骼发育特点,甚至在基本功环节强硬的拉着幼儿练习,这些年我们听过的事件还少吗?
学前教育专人教师必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观念和眼光,只能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全科”的学前教育师资。学前教育专业在近几年高速发展,每生的招生量在几百乃至上千,限于设备和师资问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技能课的大部分任课教师在选择上课内容、教学模式、学生评价等方面普遍存在着重实用而轻理论的特点。比如说上声乐课,一般就是教师先领着唱几遍,再由学生反复练习,再纠正,再练习,像键盘、美术、舞蹈等课程基本上都是这个套路,而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唱(弹、画、跳),怎么教给幼儿唱,幼儿唱歌时有什么特点等则完全没有涉及。由于这样的教学模式“成效”比较易见,仅仅几节课下来,学生就能学会唱好几首歌曲,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准幼教师资往往也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去教幼儿,导致拔苗助长,所以,在艺术教育环节,建议在技能前应开展教法课,针对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去教学。
3、专业技能教师与学前教育专业的脱节
现在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各大高校往往都是艺术专业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他们艺术技能普遍突出,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教育技巧,但由于他的专業局限以及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不了解和对学前教育政策的忽略,过于偏重于艺术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学前教育理念在艺术技能教学中的渗透,因此教出的学生技能突出,但学前教育技能欠缺。在幼儿园听课时,经常见到有的教师在讲台上深情、投入地边歌边舞,而下边的小朋友则乱成一锅粥,教师没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学效果并不好。在学前教育专业里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高低对儿童的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来说并不是主要因素,更重要的是应让准幼教师资掌握正确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与需求,并尝试与儿童进行共同的表演和创造,艺术教育应以儿童为出发点,而不是以技能、知识的展示为中心。以音乐类课程中的舞蹈创编这门课为例,必须增加课程中的理论教学部分,让学生明白舞蹈创编并不仅仅是一项表演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舞蹈的韵律和动作来塑造儿童身心,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艺术。
4、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与标准不符
很多学校中专业技能课程与艺术教育理论课程、教育类理论课程等比例不适合,像声乐美术、舞蹈、键盘等课程几乎占据过半的课时,过分注重对学生艺术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对学生将个人艺术修养转化为保教能力和幼儿管理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程结构培养出的学生往往对艺术表演手法较为熟悉,但对如何教育引导幼儿熟悉掌握特长技巧、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切实加以改进和转变,在艺术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应由课堂理论传授向指导教育实践锻炼方向转变。为此,建议相关教育部门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范其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必须保证相当课时的教育理论课程和艺术教育理论课,加强艺术教育理论课程的实践指导意义。
总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院校和机构必须正确处理好艺术技能与教育能力之间的关系,明确技能是工具,教育是目的的办学理念,加强专任教师与幼教一线的联系,进一步增加学生的专业理念教育,更好的为学前教育服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