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瑶��
摘要:高职会计教学离不开实践。高等职业教育为社会做的贡献主要集中在培养具有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但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拟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实践教学的对策,指出其在会计教学中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 会计 实践教学 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129-01
高职会计教学最重要的是会计实践教学,是在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理论应用于实践,使学生成为既具有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优秀的实践技能,毕业后可以进入直接岗位,不用担心就业,满足社会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一、我国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会计的教学现状,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落后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实践教学的概念尚未得到充分实施,并没有真正贯穿于会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观念显得有些过时。职业学校的课程、教学时间设置、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考试评估手段等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学过程中许多会计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过多关注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关注课程是否可以完成,学生考试是否可以通过,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会计技能。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效率低下,并且缺乏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环境不利
大多数职业院校都配备了会计模拟培训室、电算化培训室,用于会计实践教学,但由于资金不足,培训室硬件老化,软件过时,培训设备已不能投入使用。培训材料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一些职业院校只有会计模拟培训,不具备会计软件,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得而知。
(三)实践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
大多数职业院校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不完善。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是以会计理论课程为基础的,包括基础会计培训、财务会计培训、电脑培训、成本会计培训等。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有限,并且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培训少之又少,会计职位培训数量也差强人意。这种课程体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四)师资力量不足
会计实践教学是否能够有效实施,第一个条件是教师的专业会计知识、实践教学经验丰富。但现实情况是,现有的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缺乏实践经验,许多职业院校没有专职的会计实习指导员,而这些专业教师由于进入大学教学职位后教学任务重,几乎没有时间参与社会实践。这样的教师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缺少举一反三的能力,难以清晰准确地澄清会计实务技能的具体应用,他们自身的动手能力不强,难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会计核算技能,从而影响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努力创建良好的实习条件
想要学生更好地学习到怎样在实战中运用所学知识,学校就需要主动和企业的校企合作关系,任命一部分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优质企业业务,为企业提供商业财务诊断、管理咨询和决策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这样,该合作单位可以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实习。
(二)完善会计实践教材的选编
为弥补目前会计模拟实验材料的不足,有必要增加会计模拟实验的维度,安排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收集信息,收集数据,并配合会计工作者编写会计分级实践教材。最好让不同会计专业人员和不同实验目标的候选人能够根据教学理论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努力达到让学生毕业后就可以适应行业需求的目的。
(三)提高会计模拟实验的层次
目前,社会迫切需要精通会计、熟悉电脑,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战工作中的会计人才。面对这样的市场压力,教育单位就应当尽快调整会计教学的要求,增强实践教学,提高会计模拟实验的层次。
在确定了能够提高会计模拟实验层次的前提下,增加会计管理的训练。学生可以在详细全面了解会计行业实战业务情况的前提下,根据相关的会计制度,为企事业单位专门设计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会计制度,然后由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设计给予批评指导,帮助学生分析该设计存在的缺陷,使他们的设计达到行业标准,并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操作和实验所得数据,编写审计计划和报告,这不仅培养了会计管理人才,而且锻炼出了审计人才。
(四)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具體做法包括:不定期地分配教师前往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单位做兼职或全职会计,将教学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并从中总结经验;聘请经验丰富、高素质的高级管理人员或高级会计师安排会计实践教学工作,也可以安排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到现场讲课、观察。
当然最重要的是更新会计实践教学的理念。高等职业院校会计教育工作者要认识会计教育的情况,跟上时代的步伐,抓住会计专业的教学特点,有效地改变实践教学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真正意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把实践教学融入会计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力争扭转会计教学长期普遍存在的弱化实践的状况。
参考文献:
[1]周美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探析[J].鄂州大学学报,2011(4):61-64.
[2]丁呈敏.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8(11):70-71.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