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开发助力山区扶贫工作研究

2017-06-16 21:29牛文才冯学庆陈修文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牛文才 冯学庆 陈修文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现代新型旅游方式,对实现贫困山区的脱贫致富具有重大意义。临朐县牛寨村利用其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之路,但仍存在诸多影响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需多措并举,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艰巨任务。临朐县九山镇牛寨村位于临朐西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扶贫工作十分艰巨。近十年来,该村利用其丰富的生态资源,以修路通道为基点,以林果产业为支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也由走上了一条致富路。牛寨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牛寨村通过开发乡村旅游实现脱贫致富的经验做法对其他落后山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借力乡村旅游进行扶贫脱贫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我国实现了从旅游短缺型国家到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为落后山区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了机遇。李克强总理指出:“旅游业不仅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生力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舞台,也是实现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一是乡村旅游迎合了城镇居民回归自然、拥抱大自然的需求。现代城市生活,工作紧张繁忙,身心疲惫的人们,急需一缓解压力的良药。而农村未受人为破坏的优美自然风光、原生态的民俗文化,为现代社会人亲近自然、感受田园生活提供了绝佳之地。这就为落后山区利用其自身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环境。二是乡村旅游为落后山区带来了直接经济收益,为农民发家致富增添了新的手段与途径。旅游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其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各个环节,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三是乡村旅游为落后山区带来了社会效益。乡村旅游促进了城乡交流,山区农民通过交流开阔了眼界,打开了思路,文化品位得到了提升,人文素养得了提高。

二、临朐县牛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的经验与做法

1.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通过修路打通与外界的联系。牛寨村共有426户、1340口人,却分成8个自然村、散居在七沟八叉15平方公里的山沟里。海拔647米高的神牛崮,就像一头拦路虎,挡住了牛寨人外出的大门。本村姑娘远嫁他乡,村外女孩不想进来,牛寨成了远近闻名的“光棍村”。进入新世纪,面对国家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有利时机,牛寨人在新任党支部书记于兴平为首的村两委领导下,决心发扬愚公移山精神,争取外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修一条圆几代人梦想的宽阔平坦出山之路。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自愿紧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2005年10月,全长13公里的出山路终于修通,一下子拉近了与城里人的距离,为牛寨村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先决条件。

2.内外联动,融入全县旅游发展大棋盘。牛寨村在专心做好自己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全县旅游发展的大棋盘,不断增强旅游发展的后劲。县域内景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距牛寨东约20公里的沂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北方向的山旺国家地质公园,蕴藏着 1800 万年前第三纪中新世的十几个门类700余属种的珍贵精美的动植物化石,被誉为“世界古生物化石宝库”。其他景点,如老龙湾、石门坊、嵩山、黑松林等风景区也各具特色。牛寨村搭乘全县旅游业发展的快车,積极与其它景区景点联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和一颗璀璨明珠。

3.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牛寨发展旅游,优势何在?一是原生态的自然美。其所在的神牛谷,是沂河的发源地,沟谷幽深,溪流回旋盘转,地形七沟八壑,被誉为临朐的“九寨沟”。二是浓郁的乡风习俗。由于远离城镇,受现代化气息的影响较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人文景观和农村生活习俗。牛寨村在发展旅游时立足于此,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度假养生与乡村生活体验游。2008年,招商引资开发了龙女峰、小龙潭、观音山、藏龙寺神雕崖、莲花池、情人谷等10多处景点,建成了游客接待中心;实施分散居住点易地搬迁、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开发“精品民宿”,建设沂水谷山庄、龙山民俗村等农家乐饭庄57处。举办“原生态自驾之旅”、“房车露营大聚会”、驴友“篝火晚会”等活动,吸引喜欢户外旅游的驴友、自驾游的户外发烧友踏谷登山,采摘山桃野果,赏花钓鱼,尽情体验山野情趣。

4.提升改造基础设施。风景有特色仅是基础,设施跟不上,同样吸引不到游客。游客到乡村来旅游,最想看的是风景,最想体验的是农家生活,最怕的生活设施跟不上。牛寨村多方筹措资金,投资2000多万元,新修村道5条,对原先的6条连村路进行拓宽、硬化,新建停车场3处,公厕20余座,景区标示标牌100多个。在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党支部发起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推动农家乐规范化发展,加快“改厨改厕”双改工作,不断提高接待档次。

5.乡村旅游与林果产业有机融合,不断加快脱贫步伐。牛寨村将旅游产业与林果优势产业深度融合起来,成立了扶贫互助协会,帮助128户农民协调贷款200多万元进行果品种植。目前全村苹果种植面积发展到4400多亩,种植桃树2600多亩,板栗树1000多亩,山楂树800多亩。九山牌苹果、九山牌板栗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成为临朐有机果品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强大资源保障。春天,果树开花,漫山遍野,让游客仿佛进入到花的海洋;秋天,硕果累累,挂满枝头,游客可进园观赏、采摘,既增加了品牌知名度,又扩大了销路,农民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三、进一步做强做大牛寨村乡村旅游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投入机制不健全,缺乏长远规划。牛寨村乡村旅游开发现仍处于初始阶段,急需开发资金,但却没有形成有效的投入机制。牛寨村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家底薄,自身积累有限;作为全国旅游精准扶贫重点支持村,近几年虽得到国家一部分资金支持,但援助规模不大;地方政府财力更是财力不足,扶持力度有限;社会资金在回报得不到充分保障的情况下,也不会大规模进入。牛寨村多元化的投资保障机制远未形成,资金短缺已成为其旅游开发最主要的障碍,由此导致虽有名专家大手笔规划设计,但实际运行中却是“走一步看一步”,“摸着石头过河”。

2.基础设施不足,综合服务能力弱。受地形地貌影响,牛寨村的路都比较窄,大型车不能错车,陡坡、急弯多,线路长。另外,水电、排污、卫生等供应不足,层次较低。网络服务、垃圾处理、停车场、旅游标识等基础设施仍待进一步完善提升。到了冬季,大部分农家乐供暖都不行,厕所卫生因水管易冻更成了大问题。曾有北京、上海大城市的游客提出冬季到牛寨乡村过冬,终因设施条件达不到旅客要求而作罢。在旅游旺季,大量旅游者同时涌来,农家餐馆、农家乐这些低质量、低水平的接待能力,根本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3.产品、服务方式单一,规模小,雷同现象严重。牛寨村的乡村旅游还停留在较低层次,仅仅局限于“观光赏景、野营垂钓、春来看花,秋来采果”等项目,个人游的多,团体游的少。接待游客的农家乐,建筑风格类似,多为一家一院,缺少文化气息。饭菜普通无特色,游客吃上几天就失去了对农家饭的新鲜感了。同时,牛寨还面临着相邻地区如九山林海、城关街道寨子崮、嵩山北黄谷、淹子岭等同类乡村旅游景点的竞争。近年来,青州、安丘、沂水、沂南等地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牛寨若不突出打造自己的特色,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旅游人才匮乏,经营管理不规范。牛寨村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就业,留在家乡搞旅游服务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四十岁以上的人,文化素质不高,而且上岗前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大多数旅游经营户经营粗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有些经营户在经营中急功近利,严重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乡村旅游开发助力山区扶贫的对策研究

1.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投资机制,搞好科学规划。贫困山区旅游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脱贫中的主导作用。当地政府应根据中央和上级政府的相关政策精神,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地方政策与发展规划,统筹本地区的旅游资源与文化资源,加强部门之间、景区之间、行业内部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创品牌,联手促销,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大旅游发展合力。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动作”的原则,努力形成多元投资机制。要立足长远,高起点、高标准进行科学规划,克服短视行为,努力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按照“景区景点建设精品化、设施配套建设景观化、旅游服务专业化”的理念,大力進行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主要景区干道要全部改造成水泥路、沥青路,污水处理要实现雨污分流,厕所改造要坚持高标准、一步到位,电线尽量地埋,拆除柴灶煤炉,做到既保留古朴民居的外貌,又拥有现代民居的内涵,使村庄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景区融为一体。当地政府机关应在水资源、电力供应、通信网络、垃圾处理等方面搞好公共设施建设服务,全面改变整体乡村环境。乡村旅游景点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准确定位建设力度和发展规模,合理搭配旅游产品,全面提升景区接待与服务能力。

3.联动互补,以农促旅,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积极与周边景点联合起来,抱团发展,联动互补,从游客角度出发,着手打造几条独具特色的“生态逍遥游”精品线路,形成若干现代观光休闲度假示范带,推动生态旅游基地建设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把农业和旅游业捆绑起来,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发展农业,大力实施粮、果、牧、菜、游综合开发,将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最终实现农业、旅游、生态三重效益的发展目标。把文化因子注入到乡村旅游中,紧紧围绕农俗文化做文章,以文化提升旅游,以旅游传播文化,把富有乡村特色的岁时风俗、礼仪节制、民间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充分挖掘出来,形成集自然生态、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化景观,努力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

4.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做好市场宣传营销。政府及相关旅游部门应设立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基地或培训点,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服务技能及专业知识培训,让“人人是旅游形象、处处是旅游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形成支持旅游、服务旅游的浓厚社会氛围。结合当地实情,培训一批熟悉本土文化、热爱旅游的当地人担任导游和讲解员,随时为外来游客提供帮助和服务。积极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与待遇,吸引旅游专业人才参加当地的乡村旅游管理及服务。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利用新兴网络媒体展开网络营销活动。适时推出新的旅游项目,将传统的乡村观光旅游逐步向深层次推进,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临朐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我们一起“云旅游”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小A去旅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