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昕��
摘要:《红楼梦》的内容大多是围绕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这三个人物而展开的。薛宝钗既是这部作品中美貌与智慧的化身,又是一个只看眼前的现实主义者,因此导致人们对她嫁入贾家的目的褒贬不一。
关键词:薛宝钗 性格 为人处世 爱情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9-0095-01
一、薛宝钗自身的人物性格——外宽内深
人类大部分都具有多面性、多重人格。因此,人性是繁复的。有些人,善于审时度势,在人前一副心地善良、宽容大度、平易近人的样子,但是这种“好人形象”只是为了达到自己最终目标所进行的伪装,进而将自己精于算计的一面完美地隐藏。而在《红楼梦》当中,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正属于这类人。薛宝钗在人前总是表现得心地善良、宽容大度、平易近人,这种“好人形象”使得薛宝钗在荣国府的生活如鱼得水,获得了荣国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的拥护和敬服。与此同时,一贯清冷孤傲的林妹妹对薛宝钗的所作所为也十分受用。薛宝钗在人前,无论什么场合、什么时间,总是能保持淑女形象。薛宝钗不仅博学多才,而且拥有让女人都生妒的婀娜身段和俏丽容貌,平日里也多表现出心地善良、宽容大度、平易近人的模样,经常在他人需要援助的时候及时地给予帮助。荣国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对薛宝钗的评价都极高,和林黛玉相比,薛宝钗更受人拥护,薛宝钗将“好人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
但是,读者在阅读《红楼梦》这部作品的过程中,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就会产生一种不同于“好人”薛宝钗的体会:虽然,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深入,薛宝钗出场的次数也越来越频繁,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记忆也步步加深,但是并不意味着读者已经深陷到薛宝钗所塑造的“好人形象”世界里,她只是占有读者一部分的记忆,而真正吸引读者并为之心生感动的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凄美的爱情以及黛玉纯粹、真性情的性格特征。薛宝钗的话语和行为举止,给人一种总是像经过深思熟虑、精雕细琢以后才进行实践的感觉,她这种深思熟虑、审时度势的性格特征造就其自身成功的“好人形象”,从而才能在荣国府上上下下几百号人的口中无不称颂。
一些读者和研究者认为,薛宝钗希望嫁入荣国府、嫁给贾宝玉并不是因为她对宝玉有爱恋,而是薛宝钗想要实现自己的野心。薛宝钗自己也说过“多多借助好风之力,送我扶摇直上青云”,因此她才会对宝玉如此上心,甚至表现出属于小女子的嫉妒之情。
薛宝钗这一外宽内深的女子形象,看似人畜无害,实则就如那静待时机狩猎的猛兽,一旦发起攻击,猎物将必死无疑。
二、薛宝钗为人处世的方法——八面玲珑
薛宝钗外宽内深的性格特征,使得她为人处世的时候能够八面玲珑。一区区小女子,却能够让荣国府上上下下几百号的人都对她十分拥护和爱戴,不得不说这小女子的确是有些过人之处的。“把世间的事弄懂了处处都有学问,把人情世故摸透了处处都是文章”,薛宝钗就对这两句话的内容做到了深刻领悟和应用。薛宝钗总是给人一种心地善良、宽容大度、平易近人的感觉,让人觉得她很容易相处,实则却是个善于审时度势、摸不清虚实的主,这就是薛宝钗八面玲珑的为人处世手段。
薛宝钗有着极强的自我约束性。在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中,即使出现了某一件她特别好奇、关心的事,也始终保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只有在直接关系到其自身的利益得失的时候,才会站出来说话,也因为平时“不谙世事”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即便薛宝钗偶尔对某件事多言语几句也不会遭到他人非议。在《红楼梦》当中,精明能干、慣于玩弄权术、为人刁钻狡黠、掌管荣国府财政大权的王熙凤,在面对薛宝钗的时候常常会表现出无可奈何。但是她为了能够早日完成自己“金玉良缘”的预言,也会对荣国府上上下下广施恩惠,可见薛宝钗在为人处世方面是怎样的八面玲珑。
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
《红楼梦》中对于封建婚姻制度的批判十分到位精准,其中又以“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故事表现得最为具体。
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这三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永远是读者聊不完的话题,也总是让人感到悲伤。中国封建社会中女性受到的压迫更甚于男性,其根源就在于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而宝黛钗三者之间的爱情悲剧就在于封建婚姻制度上。薛宝钗的爱情悲剧在于她明知道宝玉爱的是黛玉,却还是选择与宝玉结婚。在宝钗出闺的日子,即使当时的宝玉是痴痴呆呆的,她依然愿意冒充黛玉与宝玉完成婚礼。从中可以看到宝钗虽然是遵从着母命,却也对宝玉是有爱情的。但最后自己虽然得到了婚姻,却没得到爱情,余生只能在孤独中度过。
四、结论
宝钗对宝玉的爱情是复杂矛盾的,这与她本身的性格特点密不可分。她既希望得到宝玉的爱情,希望可以进入到荣国府的大家庭当中,又对宝玉和黛玉的爱情和宝玉不积极入世的态度表示担忧。当薛姨妈告诉她议亲结果已定时,她“始则低头不语,后来便自垂泪”,她已经预料到自己今后的婚姻生活不一定会幸福,但还是愿意遵守封建婚姻制度的规则,与宝玉完婚,这也是她爱情婚姻的悲剧。
参考文献:
[1]曹梓薇.《红楼梦》中薛宝钗形象之我见[J].文学教育(上),2014(4):80.
[2]王祺.论薛宝钗的处世艺术[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4):116-118.
[3]沈光浩.汉语派生词新词语研究述评[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36(1):41-44.
责任编辑:孙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