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风
位于江苏南京的明孝陵于2003年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成功后的明孝陵,在开发和规划上较为严谨地遵守了原真性保护原则,但在游客体验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根据相关调研和文献分析,整合景区发展主要问题并据此在遵循原真性保护原则的基础上简述系列游客体验提升方案。
一、项目的提出
在遗产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保护和开发似乎一直都存在这矛盾。一方面是因为世界遗产地的维护必须基于保持其原真性;另一方面,为了满足游客的旅游体验,遗产地在开发的过程中,难免对遗产地原有的特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在这一大环境下,如何平衡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而大学生作为当下思想多元、思路创新的群体之一,有必要去探讨这个问题。
二、明孝陵概况
明孝陵首次按皇宫规制建立“前朝后寝”的陵寝模式,总体建筑布局与唐宋皇陵相比大胆革新,反映明初建筑艺术的辉煌。“申遗”成功前后,明孝陵进行了一系列保护修复措施,明孝陵在总体保护方向上还是十分明确的:首先,整体未进行大规模的复原增加假古董,只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必要性的修复。其次,颇受争议的明楼和神功圣德碑加固加顶工程非为复原建筑而是为了保护墙基和碑石。
明孝陵陵区建筑遗产基本保留了其历史遗存的原貌,在旅游开发过程也较为严格地遵循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但是景区的开发过程中对建筑的文化内涵突出不明显,加之部分旅游设施的不完善,造成了绝大部分游客无法感知明孝陵的丰富厚重,降低了游客体验。
经过相关部门的开发规划和修复,明孝陵景区已经部分再现了当年的盛况。在旅游发展方面,明孝陵“申遗”成功十余年来,刚“加冕”成功时曾一度进入“辉煌期”,此后旅游市场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开始凸显,相较与其毗邻的中山陵景区,品牌知名度较低,总体客流约为中山陵景区的1/6,且明孝陵景区客流量淡旺季明显,游览区域集中在梅花山、石象路等处,中山陵园风景区的客源基本涵盖全国,超40%的游客在游完免费的中山陵后不愿再旅游其他景点而明孝陵收取70或60元的票价。
三、遗产地原真性体验提升方案
通过实地调查和游客问卷分析,在游客体验上总体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开发过程中未注重景区整体的文化氛围打造,景点过于单一;其次旅游线路不够明晰,未规划出一条较为完整的体验型线路;第三在解说系统和导引系统等旅游设施开发上仍不够完善,景区的管理服务和基础设施仍需要改进,未发挥技术之于景区开发管理的作用。
基于明孝陵建筑遗产原真性保护较好,笔者认为世界遗产旅游地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在明孝陵可以找到一个平衡点,因此立论于未来明孝陵的发展定位可以适当向游客体验一方倾斜,即提案围绕提升游客体验展开,把明孝陵原有的历史文化展现,这既是原真性灵活原则的体现,又是提升游客体验的途径。立足于定位,提出以下几个原真性体验提升方案。
(一)主题分区与线路规划
合理规划附加有文化内涵的分区与线路,既通过分流达到原真性保护的目的又使游客体验完整真实的孝陵。根据分区与旅游规划相关理论可将明孝陵核心景区及其相邻二级景区进行如下分区:规划生态环境较好的梅花山、紫霞湖片区为风景休闲区,明孝陵博物馆规划为游前通识区,孝陵主体景区规划为历史文化游览区。在历史文化区及游前通识区根据景点行进规划以“大明史脉追寻之旅”为主题的线路,在风景休闲区内规划以四季游为主题的辅助线路。
(二)加强解说和引导系统的开发
基于明孝陵景区的解说系统不完善,解说方式单一,无法真实完整地展现作为遗产旅游地的价值,这是对文化原真性的欠缺,为此,提出形成以开发解说APP或在线解说为主,以丰富人工免费解说服务和纸质解说册为辅,并发挥明孝陵博物馆作用配以视频资料设备和展览展示,同时利用整合好社会志愿者资源进行向导式解说导引构建,向导式和自导式旅游解说结合构成一个适合各个年龄段和各类层次游客的解说系统。
根据相关游客调研,在进行APP开发时需注意加强遗产宣传保护教育和历史文化内涵模块的突出,增设互动模块,有效解决游览过程的无趣性和非人工化的不灵活,突出教育意义和文化意义;同时在APP内开发在线游客口碑分享平台,形成反馈机制和倒逼机制,促使景区管理服务的提升;并进行增强现实卡片依附APP在景区的使用,强化原真性重构的游客体验。
(三)明孝陵博物馆的数字开发
运用数字化技术借鉴敦煌模式,提升保护能力和游客体验。莫高窟目前已经形成了旅游模拟、虚拟旅游、文物信息保护及保护工作辅助等一系列系统,明孝陵也可以在旅游模拟和虚拟旅游方面下功夫,如三维重建原享殿,原明楼等,还可开发VR全景孝陵,这些观赏行为可以在明孝陵博物馆中完成,因此明孝陵博物馆可打造成虚拟旅游体验地和遗产保护教育地,这将让游客对明孝陵的原真性进行深度体验,实现文化遗产和游客的虚拟交互,有利于提升游客体验。
四、结语
为突出遗产原真性保护和游客体验提升的主题,本文概述几点可行性方案。限于篇幅,各個提案的具体内容并未在此简文中展开,在实际项目开展中,笔者还组织进行了APP和VR全景的开发、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实验、导览册编写等具体工作,在此不做赘述,唯期为大众提供些许思路,在进行遗产旅游开发与规划时多找到一些平衡点。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