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以“三个强化”为抓手 服务河南产业转型升级

2017-06-16 04:10牛书成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3期
关键词:郑州大学青年教师学科

牛书成

近年来,中原经济区、国家粮食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河南自贸区五大国家战略先后在河南实施,为高校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郑州大学主动融入五大国家战略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优势特色学科为基础,以“三个强化”为抓手,汇聚高端人才,搭建学科平台,推动成果转化,构建创新资源供给体系,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产业深度融合,积极服务河南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支撑了河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强化人才支撑,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人才是推动科技创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要素。郑州大学通过探索“人才特区”建设,实施“528”千人计划、青年教师直聘制度、学科岗位特聘教授制度、加大海(境)外引才引智力度等措施,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为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人才使用、评价和激励制度,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学校积极探索“人才特区”建设,制定《关于支持郑州大学建设“人才特区”的建议》和《郑州大学“学科人才特区”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吸引高层次人才,学校实施了“528”千人计划,即到2020年,引进和培养50名以两院院士、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高端人才为主体的学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200名在学科领域内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学科方向带头人,引进和培养800名左右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

为拓宽引才渠道,加大引才力度,优化“政策引才”,学校制定了《学科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和实施办法》《学科特聘教授培养对象选拔培养实施办法》等制度,依托省、校两级优势特色学科专门设置特聘教授岗位,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积极引进和培养学科领军人物。“政策引才”吸引了海内外数百名专家学者,目前己上岗学科特聘教授110多人。

为调动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学校出台青年教师直聘制度,将资历浅但学术成果层次高的青年教师直聘为教授或副教授。实施以来,学校选拔了一批业绩成果好、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才俊,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受到青年教师的拥护和支持。

为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提升国际交流合作层次,学校积极加大海(境)外引才引智力度,不断扩大海外教师比例。目前,学校己引进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弗朗索瓦·马蒂等近百名海(境)外高端人才,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近两年来,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实施,使郑州大学汇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共引进两院院士6人、外国院士4人,院士总数达到16人;引进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增至9人;“长江学者”增至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增至7人。

高层次人才的汇聚,有力推动学校在纳米技术、半导体光电材料等领域取得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显著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

强化平台建设,打造优势特色学科群

依托多学科综合和基础研究的优势,郑州大学联合科研院组建了“河南省大科学中心”,有效集聚国内外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的科研资源,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提供高质量创新服务的大科学研究中心,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创新,建成我省大型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和综合交叉前沿研究、新技术研发基地。

围绕我省化工、有色、钢铁等优势主导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发展,学校依托材料优势学科群,设立了“河南省资源与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积极构建“资源绿色选冶与材料高端加工”产业发展新模式。研究院已引进3个院士团队,在资源开发、原镁冶金、抗疲劳制造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

围绕我省信息技术的发展,基于学校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等优势学科,学校细分了智能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数据传输与处理等研究方向,学校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培育了智能电力装备与系统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互联网医疗与健康服务协同创新中心等6个省级平台,并积极推进建设省内一流的大数据超级计算中心。

围绕癌症化学预防、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医学学科和医疗产业发展,学校重点建设医学科学院,培育了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并获批首批地方高校的国家级“国际化示范学院”。

围绕工程安全与防灾减灾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开展结构灾变机理和安全防护理论、技术、材料及装备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打造工程安全与防灾优势学科群,产出多项科技创新成果,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渠道防渗抢险等重点工程中推广应用,为河南及中原地区水利、建筑、交通与市政基础设施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和综合服务。

目前,郑州大学学科建设成果显著:学校ESI排名国内高校第45位,全球排名进入前i000位,化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4个学科ESI排名全球前1%。

强化成果转化,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郑州大学立足创新资源与人才优势,不断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整合外部资源,明确任务导向,培育创新主体,围绕河南优先发展领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产学研用服务体系,推动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努力打造成果转化高地,服务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聚焦科技成果的孵化转化,以多校区分布的科研机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等创新创业资源为基础,按照“高标准、国际化、开放型”的目标,围绕整合聚集、引领辐射、打造河南科技“新地标”的要求,着力建好大学科技园,力争建成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打造我省创新创业综合体,实现“创新在郑大,创业在河南”。

学校培育了日立信电子、恩普特设备诊断工程公司等企业,一批高新技术在我省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鄭州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一卡通领域首家上市公司,业绩进入本行业全国前两名;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年产值达到2.4亿元,是我省民用建筑行业的领先企业。

学校创新校市、校企合作方式,探索和推广“三个一”合作新模式,即:校市共建一所研究院、对口支持建设一所高校、支持一所医院。目前,学校与河南省10多个地市建立了校市合作关系,与河南省能源化工集团等20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一批高新技术在河南省产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二五”期间,学校成功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2105项,涉及合同金额7.36亿元,其中,落地在河南的项目合同金额5.7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下一步,郑州大学将继续发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深入探索服务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贡献度,在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双一流”建设的新突破,为中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郑州大学党委书记)

责编:绯羽

猜你喜欢
郑州大学青年教师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超学科”来啦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一面来自郑州大学的锦旗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