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底蕴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的思考

2017-06-16 23:45黄明东姚建涛吴亭燕
中国大学教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人才培养

黄明东 姚建涛 吴亭燕

摘要: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实施以来,围绕何谓“双一流”和如何建设“双一流”等问题,学界开展了诸多讨论。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如何建设这个核心问题并未引起学界和高校的足够重视。是继续沿用西方的标准建设“双一流”,还是创建中国文化底蕴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显然,建设中国文化底蕴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中国特色

中国历史进入近代社会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入侵,高等教育就一直处于被“国际化”的状态,高等教育从此进入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高等学校在学科设置、管理制度、管理机制、培养方案、课堂教学等方面,无不打上了深深的西方大学的烙印。不可否认,西方社会所构建的近现代大学制度有其合理性,但是也不能排除其所谓的普适性标准的“霸道性”和“西式的傲慢性”,我们不能忽视和关注各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本土性和文化的差异性。实际上,就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来看,西方所谓的普适性标准就不能完全用来评价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掩盖了高等教育的意识形态性而有意地放大了高等教育的科学性。今天,在国家提出“双一流”高校建设战略背景下,重新思考具有中国文化底蕴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这个核心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价值。

什么是“中国特色”?对于这个问题,虽然可以进行定性的定义式研究,说明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如果仅作定性分析,就难以确定中国特色的准确含义,在高等学校管理工作中也难以据此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我们需要对这个概念做定量分析。然而一旦我们对“中国特色”做定量分析时,就会发现:如果没有一定的标准,就无法对这个概念做定量分析。因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实现“双一流”战略目标,标准建设必须是所有建设工作的首选。

一、什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一个复杂的标准系统,有着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内涵,绝非单一的、平面的系列标准的简单组合。

1.什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所谓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指高等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针对人才培养过程全部环节而制定的各种规范及可评测指标的集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在形式上至少应该有两种,一种是各种规章制度,另一种则是可以量化的诸多指标。这两种形式共同构成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标准。

社会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之中,每一个阶段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要求是不完全一样的,高等学校必须紧跟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等学校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价值在于保证其所培养的学生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不同类型高等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规格不完全一样,但是,同一类型高等学校所培养的同一类型学生的质量必须要有基本的标准,不能完全由着学校以所谓办学自主权或学术自由权来敷衍了事,降低學生的培养质量。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基本的质量标准是必须要具备的。但目前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培养质量标准,使得高校人才培养活动充满着随意性和主观性,人才培养质量难以落到实处。

2.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必须是系列标准

依据上述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理解,高校在制定这些标准时必须坚持三个基本原则:满足社会需求原则、正确区分学校类型原则和科学认识培养环节原则。所谓满足社会需求原则,是指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时应该正确分析和把握社会的多种需求,并把这种需求转化为对学生素养建构,确保学校所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所谓正确区分学校类型原则,就是高校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自身的定位和办学力量,确定人才培养的类型,找准各自学校在整个高校体系中的位置,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一一既不要去种别人的田地,也不会荒芜了自己的家园。所谓科学认识培养环节原则,是指高校必须根据人才培养的类型和规格正确设计好培养的全部环节,既不要设计过多的环节而浪费教育资源,也不能偷工减料而产出次品。

只要坚持了上述三个基本原则,每一所高校才能开始建设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一个系列标准,包括学科建设标准、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学硬件建设标准、教师教学标准、学生学习标准、教学管理标准、学生校园生活标准等。

二、我国高校为什么要有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改革开放以来,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经验曾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毋庸讳言,在部分专家、学者中亦存在言必称美国、唯西方社会马首是瞻现象,他们习惯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的人才培养标准,而忽视了中国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

1.高等学校必须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是一项科学性极强的工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规范化要求。忽视这些规律和规范,则势必造成人才培养质量的巨大损失。既然要尊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律,遵守人才培养过程的基本规范,那么,制定相应的标准并使之国际化就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不二选择。客观地说,自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首先,受西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影响过多,缺乏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底蕴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其次,所建立的标准始终处于零散的状态,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2.不存在所谓的具有普适意义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西方国家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这些标准如同其来势凶猛的西方文化一样,也有其“霸道”色彩的不合理的一面,我们不应该被其所谓的科学性所蒙蔽。之所以说这些标准有一定的霸道性甚至殖民性,是因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国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逐步形成了所谓的“西方中心论”,以为只有西方文化才是最先进、最合理的文化,他们的价值观才是具有普适性质的价值观,人类文明都必须向他们看齐。其实,这种观点不过是西方文化的误导,本身就是错误的。

另外,一些西方国家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中的合理因素在中国或者其他国家或许会失去其合理性。为此,我们必须在吸收其部分合理性标准的基础上制定我们自己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广泛传播,从而实现世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互补和融合。

3.中国必须建立具有自己文化底蕴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以便丰富世界高等教育质量标准

在抛弃了“西方中心论”的幻想之后,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国际的”一定包含着“民族的”和“地区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亦是如此。所以,世界各民族都应该并且有责任充分展示具有其民族文化底蕴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只有这样,世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才更加丰富灿烂、多姿多彩。中国传统教育拥有几千年的历史,既有与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性,也有其别具特色的民族性,我们必须加以总结并发扬光大。曾经对人类文明进步有过一系列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理应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方面做出拥有自己文化元素的贡献。

三、如何实施中国底蕴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是一项事关中国高等教育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中能否获取话语权的战略性标志。一个强大的民族必然需要一个强大的高等教育体系作为支撑,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无疑是这个支柱的核心内容。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高等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这项战略性工作。

1.顶层设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涉及人才培养的诸多环节,并且每个环节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高校在建设这个标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从内外部两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必须深入研究制约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外部因素。这些标准必须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必须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地说,就是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领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来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其次,必须仔细分析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内部诸多环节。从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内部结构来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和方面。从层次上看,有学科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从涉及面看,有教师和学生、教师与管理部门、学生与管理部门等不同方面,分别对应于学生的学习标准、教师的教学标准、教学管理标准、质量保障标准,等等。结合上述的外部制约因素,可以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内结构图示如下:

2.制定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系列标准

为了使得上述标准体系落到实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将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作为一项战略举措,通过制定各项鼓励性政策,组织国内外学者对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开展研讨,制定国家人才培养质量系列标准。近年来,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启动了专业标准建设工作,但尚未用系统的观点建设上述系列标准,因此对于指导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效果必然是十分有限的。此外,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层次和类型较多,每一类学校在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制定国家系列标准时应该对标准的类型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多元化,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需要,切实提高我国各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标准的制定必须至少从四个维度着手: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价。限于本文的篇幅,下面仅以“教学管理标准”和“教师教学标准”为例呈现标准建设的基本思路。

(1)教学管理标准

教学管理标准是高等学校对教学进行管理的依据,也是人们对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的依据。长期以来,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更多关注的是制度建设和文件的制定,但是却忽视了管理本身是否科学的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管理者并没有为自己设计出一个管理标准,无法判断管理过程是否科学。可见,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确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势在必行。

(2)教师教学标准

教师教学标准是高等学校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近年来,为了鼓励教师从事本科教学,逐步改变教师队伍中轻教学、重科研的现象,许多高等学校开始重视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现象,值得肯定。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师教学标准制定,为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提供必要的工具。

3.坚定信心,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宣传中国标准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方面缺乏自信,也缺乏相应的话语权,致使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始终处于模仿狀态。

我国在制定了国家人才培养系列标准以后,必须通过开展各种国际学术活动,特别是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传播和推广中国标准。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已经逐步得到国际高等教育界的赞许和认可。

只要我们持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加强有关国际交流活动,中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必然会走向世界。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建设已经从“总体跟跑”进入到“主体并跑”的阶段,国际社会对中国标准建设越来越多地给予关注和认可。我们必须借助这种趋势,抱着跨越式发展的信念,加快实现从“主体并跑”到“独立领跑”的转变,推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战略。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人才培养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