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宏伟蓝图第一次落笔的地方

2017-06-16 23:00叶雪枫
新民周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纳扎尔巴耶夫中哈哈萨克斯坦

叶雪枫

“一带一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情怀,更承载着当代中国的大国责任。

初夏的5月——常是首都北京最宜人的时候——怀柔城北的雁栖湖山色青葱,湖光旖旎,一派生气盎然。位于雁栖湖生态示范区内的国际会议中心在2014年成功举办了APEC峰会,如今这个曾令世界各国瞩目的地方,再度与八方来客共襄“一带一路”的盛举。

2017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在演讲尾声时,他向与会嘉宾发出诚挚邀请:“今年5月,中国将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当前世界和区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为实现联动式发展注入新能量,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各国人民。”4个月后,瑞士达沃斯万里之外的中国北京正式进入了“一帶一路”时间。

此刻,中国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心,“一带一路”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此刻,据习近平主席2013年首提“一带一路”,已3年有余;此刻,就让我们把时针拨回2013年,重回那个“一带一路”宏伟蓝图第一次落笔的地方。

首倡地:“一带一路”对接“光明之路”

2013年9月3日至1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4个中亚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其间,9月7日,他应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邀请参观了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并发表了题为《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系统阐述了中国新一届政府对中亚国家的外交政策,并与师生面对面交流。

在此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这被各国媒体广泛认为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端。

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2009年由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创立,是哈国内第一所自治高校。2011年9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吴邦国就曾在访哈期间参观该校。2013年9月7日,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的来访,使得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成为了中国两国交流的重要地标。

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二度到访阿斯塔纳,两国元首为加强在经贸、产能、能源、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决定进一步推进中方“一带一路”同哈方“光明之路”的对接。“光明之路”计划是2014年哈萨克斯坦制定的新经济政策,致力于在哈国内推进交通、工业、能源、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预计在2015年至2017年间,哈方将投资90亿美元用于实施“光明之路”计划。

同年6月25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应邀访问哈萨克斯坦。在阿斯塔纳会见哈总理马西莫夫时,他再次重申了上月习近平主席与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达成的共识,表示,“一带一路”与“光明之路”高度契合,中方愿与哈方一道,共同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相对接,打造中哈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中哈经贸合作基础深厚,2011年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简称中哈合作中心)是中哈两国重要的国家战略项目,是世界上首个跨境的经济贸易区和投资合作中心。

2006年3月15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中国-哈萨克斯坦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有关问题的批复》,明确了合作中心及其配套区的功能定位和相关优惠政策。2011年12月,中心封关运营。截至2016年4月,中心单日通关量破2万;中方区域总投资超240亿元人民币,26个重点项目入驻。

苏联解体时,哈萨克斯坦人以为从此他们不再会有出海口了,而如今因“一带一路”,中国成为了哈萨克斯坦新的大海。

中哈霍尔果斯边境合作中心是中哈两国经贸合作的典型案例,“一带一路”与哈方“光明之路”的对接更为其增添了新的活力。如今,不仅是这一合作中心,“一带一路”已促进两国在产能合作领域共同落实了51个总价值达260亿美元的项目。这些计划的受益方不仅限于中、哈两国,它们对整个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也是可预见的。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沙赫拉特·努雷舍夫在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表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规模之大、级别之高,将有助于各国共同探索全球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之路。

回到首倡地哈萨克斯坦,我们看到了中哈两国的合作因“一带一路”而焕发新生。

继往开来:不止于“古丝绸之路”

回溯历史,中国作为地域辽阔的东方古国从不缺少对外交流的愿望和经验。《史记·大宛列传》有载:“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2000多年前,张骞持武帝符节,开启了西汉与西域诸国互信互通的往来,也为后世留下了一条宝贵的“丝绸之路”。

《明史·郑和传》云:“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约600年前,郑和七下西洋,在更广泛的海域与30多国建立了外交往来,繁荣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的构想脱胎于张骞西域之行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郑和七下西洋驶过的“海上丝绸之路”。不论张骞奉旨出关是否内含了汉帝国对外军事扩张的意图,也不论郑和下西洋是否有自居“天朝上国”的肆意散财之迂,或所谓寻觅建文帝下落的“阴谋论”,“丝绸之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商品得以扬名海外,并在客观上带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商贸往来,促进了更大范围的东、西方文化交流。

千年已过,“一带一路”所承载着的情感足以于沿线国家人民心间泛起阵阵涟漪:2014年6月22日,中国就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联合申请“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为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这是首例跨国成功申遗项目。但当作为“古丝绸之路”继承者的当代中国重提此路,今天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发展态势都不允许我们原原本本走一条老路——“一带一路”必须是21世纪的崭新的丝绸之路。

可喜的是,我們正在以中国智慧开创提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情怀,更承载着当代中国的大国责任。本次“一带一路”峰会,正是要总结“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和成果,与各国共商下一阶段的举措,在推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同时,也要推进国际合作。

“the Belt and Road”不是简单的叠加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他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首倡“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后,首次提出“一路”——“海上丝绸之路”。

3年后,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举行之际,“一带一路”倡议已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50多份共建协议,与20余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并实施自贸协定;货运重要通道中欧班列铺划线路达51条,开行3700余列;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员达70个,中国出资400亿成立的丝路基金开始项目投资;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

2015年9月,中国官方将“一带一路”的英文译名规范为“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简称为“the Belt and Road”,取代了此前让外国友人们摸不着头脑的直译“One Belt One Road”。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这一变化做出的解释令人印象深刻,他认为“the Belt and Road”不是简单的“一条路”(One Road)、“一个带”(One Belt)的叠加,更能表现出“一带一路”作为一个综合、全面的区域经济合作平台的定位。不论是在理解上更为友好,还是对其深层含义诠释更为深刻,一个英文译名的变化,就能充分体现出我国在建设“一带一路”时秉持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

由此可见,张骞凿空,西域古路,承汉军之名;郑和下海,西洋航线,扬明国之威。经千年余,丝路漫漫,史书犹铭记;初心勿忘,一带一路,民族复兴业!

猜你喜欢
纳扎尔巴耶夫中哈哈萨克斯坦
聚合物改性沥青在哈萨克斯坦的应用研究
1月份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增长6.3%
哈萨克斯坦油粕产量预计达到62.5到68.5万吨
中哈地下管道施工技术及标准对比
哈萨克斯坦压力容器法规标准简介
哈萨克斯坦6月提前大选
哈总统反对用其名命名建筑
Китай и Казахстан проработают возможность для торг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г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