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学”的火花

2017-06-15 03:22李媛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意识兴趣能力

李媛

摘 要:学生主体性教育模式是现代教育理念所提倡的,它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当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只作为主导时,课堂教学才可以说是成功的。

关键词:兴趣;能力;意识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7-021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7.138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差异,赏识学生的尝试,激励学生的成长。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调动学生主体性,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具有充分的动力,主动学习,善于学习并乐于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成功中培养创新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迫在眉睫。

一、创设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兴趣

学生的智慧迸发往往是一定的情境感染下发生的,因为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投入,情境能让学生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情境能引发学生的灵感。如果在课堂上学生能“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这表明,教学的最佳时候到了。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利用音乐、美术来配合讲授,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到特有的意境,可以充分发挥音乐、美术的美感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审美、创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用音乐魔力来渲染情境,可以播放现成的乐曲、歌曲,也可以由老师哼唱或演唱,但在对音乐的选择上要注意乐曲本身的内容要符合课本章节内容的基本要求。例如在学习《神圣抗战的开始》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保卫黄河》这首歌曲,用音乐特有的激荡力把学生带进那战火弥漫、烽烟再起的岁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讲授《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通过这段视频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使学生掌握了本目的知识,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质疑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探索意识

“疑”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索的前提。因此教学过程必须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学生产生疑问,暴露困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思考题的使用率非常高。怎样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畅所欲言的动脑、动口,思考题设计的合理性就势在必行。

在设计每一课的思考题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考虑提出问题的辐射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设计问题的难度要适合大多数学生,不能总是关注、提问几个少数优等生。另外,问题的设计要有艺术性,做到根据教材的重点,学生的心理素质精心设计,既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要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还要促进学生多角度思维,培养创新能力。例如我在讲《秦的统一》一课时,设计如下思考题:1、秦统一的时间、经过?2、统一后,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3、采取这些措施对后世有什么影响?这样通过一步步的提问,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面向了全体学生,又有一定的难度,启发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体意识。又如在讲《冷战中的对峙》一课时,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些思考题:1、什么是“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2、“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各有什么表现?3、两极格局形成和结束的标志是什么?4、美苏争霸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特点?相应的历史事件?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和拓展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解疑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潜能和创造力,创造性的进行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扮演角色,培养学生的主体实践能力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初中生的好奇之心不仅突出,而且外露,并勇于参与。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充当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以增加情趣,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例如在学习《伐无道,诛暴秦》这一课时,让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的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陈胜、吴广。并利用多媒体出示大泽乡起义图片,配合学生表演。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生动的再现了当时农民领袖的情绪和语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历史图片、学生表演和其他学生融为一体,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对其扮演的角色兴趣盎然,心理轻松,负担不重,不仅学有所乐,乐中求进,而且实现了学生主体参与,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四、巧用现代信息手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且改变着我们的教学。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既丰富了学生的感性世界,弥补了学生的感性材料的不足,又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在现代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改革,优化了教学环境,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媒体技术,为教学服務。例如我在讲《鸦片战争》一课,在讲到虎门销烟一目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通过这段视频把学生带入到清末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得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虎视眈眈,而一批批有识之士,为了国家的存亡,奋起反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历史使命感。又如在讲《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开国大典的视频,通过这种声、像的结合,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亲身感受到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国人民终于扬眉吐气,从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感情得到升华,无需教师再用语音进行思想教育。

从这两个案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内容的显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进行“无缝沟通”,尊重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掌握了知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吸取经验,不能为媒体而媒体,要掌握“度”,不能适得其反,要利用媒体技术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主体性教育思想,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视学生为教学活动的真正主人,与学生一起研究,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采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点燃学生“学”的火花,使学生能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体。

参考文献:

[1] 郭延庆.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内蒙古教育,2003(4) :35-36.

[2] 李庆满.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成功(教育),2009(11) :81.

[责任编辑 冯红伟]

猜你喜欢
意识兴趣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消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