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起点能力,让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经验接轨

2017-06-15 18:11杜建华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接轨体验活动激活

杜建华

摘 要 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能关注学生起点能力,让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经验接轨,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教学要与学生的经验进一步接轨,找出对当前问题使用的对策。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随之而发生变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您会听到学生“拔节”的聲音,您也会听到自己“拔节”的声音。

关键词 起点 接轨 激活 发展 体验活动 成功激励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学生在上数学课之前,绝对不是一张白纸,而是有自己的经验,教师要读懂学生,首先要读懂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为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将抽象的数学转化为有趣、生动、易于理解的事物,贴近生活,这就要求数学课堂教学要基于学生起点能力,与学生的经验进一步接轨。

1学生是有经验的,借力学生经验,学习会更有效果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借力学生已有的经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寻找学生经验中与教学目标的相关之处,依托学生的经验来组织教学。

1.1数学情境与生活接轨

教师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数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2数学理解与生活接轨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两位数乘法后,安排这样一个数学问题,学校家委会组织亲子去动物园游玩活动。家长28人,学生150人。公园门口写着:门票成人每人30元,学生每人1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20元。请同学们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划算的购票方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设计方案:

全买团体票:(28+150)€?0=3560元

不买团体票:28€?0+150€?5=3090元

一部分买团体票,一部分不买:(28+2)€?0+(150-2) €?5=2820元

通过不同的方案的比较,让孩子们通过对比,确定最优方案,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财的意识。

1.3日常生活“数学化”

孩子们的知识应该是在对话中形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如:在今天的“课堂超市”环节中,这一切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先出示了文具价目表:足球90元/个,蓝球55元/个,之后出示了一个数学问题,“买4个排球和6个篮球共要多少钱?”。这样的数学问题,没有用新教材的学生一般的解题思路只有这一种“90€?+55€?”,可是使用了新教材的孩子们却出现了多种解决方法:(1)95€?+50€?;(2)(90+55)€?+95€?;(3)(90+55)€?-55€?

通过“课堂超市”展示,使我们的数学走进了生活,使我们的孩子们体验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促使了孩子的思维开放性,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多样的,经验是需要被激活的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多样的,在教学中哪些经验更有效地为新知识铺路是教师必须考量的,经验是需要被激活的。

例如,在“平均数”的教学中,我们这样通过引导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1问题导向,尝试数据分析

出示:我们六﹙4﹚班进行投篮比赛选拔,规定每人投5次,每次投10个,三个选手小雄、小白、小冰参赛,请同学们帮我进行选拔。

学生纷纷提出要看他们的投篮水平。

2.1.1基于经验的数据理解

师:正如大家所说的,要了解他们的投篮水平,必须先知道他们5次投篮的成绩。出示小雄成绩:﹙ 7,6,6,6,4﹚,你认为哪个数可以代表小雄同学的投篮水平?

生:6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5次投篮成绩中数字6出现的次数最多。

2.1.2认知迁移下的“移多补少”

师:出示小白成绩:﹙ 3,4,5,6,7﹚,你认为哪个数可以代表小白同学的投篮水平?

生:5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这个数在最中间,把旁边的6分给4一个,把7分给3两个,这样就都变成5。

师:这个方法真好,这种方法我们在二年级平均分中已经出现过,叫什么方法?

生:“移多补少”

2.1.3在“平均”中理解平均数的计算

师:出示小冰成绩:﹙7,6,4,2,6﹚,你认为哪个数可以代表小白同学的投篮水平?

生:5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把(7﹢6﹢4﹢2﹢6)€?=5,我们还是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只是这次我们用先合并再平分的方法得到5

师:肯定学生的做法并小结 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我还有一个疑问,这组数据中没有出现5,为什么可以用5代表小冰的投篮水平?

生:虽然这个5没有出现,但我们通过计算得出是具有代表性的……

看似简单的三组数据,其实含义深刻:

第一组数据,学生认为用出现次数最多的6表示比较合适,初步感知了众数的价值。

第二组数据,学生认为选择中间的5表示比较合适,这正是中位数意义的直觉感受。学生对整组数据的进一步分析,用了已有的“移多补少”的方法,自然地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第三组数据,学生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寻找平均数,更进一步想到了用计算的方法获取平均数。

第三时段学生对整组数据的进一步分析,用了已有的“移多补少”的方法,自然地引出平均数的概念。特别老师的进一步追问中凸显了“平均数”作为虚拟数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平均数”是借助平均分得到的。

3学生是有经验的,但经验需要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3.1巧设丰富的体验活动,彰显课堂活力,发展学生的经验

3.1.1体验,让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激发

以《秒的认识》为例

片段一:课件播放“神舟9号”升空的倒计时,师问:刚才倒数的10、9、8……表示什么?生答:表示时间的“秒”。学生自主观察各自的小闹钟,他们通过观察、发现、尝试、体验、表达中有了探究的欲望,这样的数学课才有吸引力,才会让学生有兴趣全身心投入到数学探究中。

3.1.2体验,让学生初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片段二:体验活动1:学生闭上眼睛体验10秒钟的时间;2、请一名学生发声练习,其他学生估计时间长;3、听一首30秒的音乐。学生通过递进的估算活动,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

3.1.3体验,让学生拥有自主发挥的空间

片段三:体验活动1:师问学生1分钟﹙60秒﹚能做什么?做计算题、拍球、跳绳等等,学生充分参与,轻松“做中学”。

3.1.4体验,让学生对生活有更多思考

片段四:体验活动1:师问学生1秒钟能做什么?学生有的写了个1字、有的跳跃一下……老师马上出示课件:一秒很短暂,但每一秒都有他的价值,如:飞机每秒飞行约250米;卫星每秒飞行约80000米;有的电脑每秒约完成3万亿次计算……学生惊讶的同时也深深的思考。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师给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自由体验的空间,给予充分的体验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体验活动,还学生一个自主的课堂,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3.2将思考过程清晰化,发展学生经验

学生在获得一些经验后,会从已有的经验出发面对新事物,将经验进行迁移。但有时面对新问题、新事物,经验是无法简单迁移的。教师在这时就要及时的帮助学生将思考过程清晰化,在探究本质的对话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经验。

在教学中,还要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和教师适当引导的关系须注意以下几点:

3.2.1设计富有挑战性、思考性、探索性的创新学习内容

关注这一点,主要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数学学习活动素材。

3.2.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欲望

教师为了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探索学习活动中去,必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设置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激发学生探索学习欲望和参与意识。

3.2.3营造探索学习氛围

要想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通过探索学习都获得不同的发展,重视小组讨论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探索学习的人际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自己探索。

3.2.4开拓自主探索的时空

首先,要把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在教学中可以多给一些问题,多一些探索性、思考性的活动,少一些现成的结论。教师工作贵在启发,重在信任,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其次,要十分关注探索时空的开放性。让学生有个充分自由的探索空间,把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引进数学课堂,关注学生自主独立探索与合作探索的有机结合。

3.2.5启发探索

实施启发探索必须关注以下五点:第一,教师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決问题的方法,结论和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去发现;第二,教师不仅重视学生思维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三,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新的意识;第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容忍学生幼稚的甚至荒诞的想法;第五,鼓励大胆猜想,发展直觉思维,鼓励尝试新的方法,进行合作交流大胆猜测。

3.2.6成功激励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欲望和成功的需求。成功作为目标,它是探索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进一步探索的行为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评价语言是课堂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也是对各个学习环节和内容的一种引导,更是对学生有效学习的一种激励 。

教师的专业性体现在哪里?不是表演得流畅、细腻、完美,而是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基于学生起点能力,让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接轨,关注学生的状态、困难、需求,既要适时出现,高端引领,更要适时隐退,成全学生的成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您会听到学生“拔节”的声音,您更会听到自己“拔节”的声音,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参考文献

[1] 杜森.皮亚杰从结构主义到建构主义的新发展[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6(8).

[2] 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接轨体验活动激活
让初中学生从阅读教学中学会作文
对搞好MTI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