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2017-06-15 16:29李宁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辅导员管理工作院校

李宁

随着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社会整体信息化进程加剧,促使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随之而来的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模式与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旧有的管理模式与流程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式与环境。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因为面对的管理对象的群体属性,性格特征以及思维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仍然惯性的沿用以往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根本无法实现我们的管理目的,达到管理育人的更高层次。

高职院校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管理人员,主要是指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在信息环境下,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能力和水平体现在对于信息工具的理解和应用,体现在在复杂网络环境中,管理者能够确立自身的权威性,引导大学生逐步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信息化时代,学生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将大量文字、语言、图形、图像、知识、文化、思想等精神财富数字化并存储在网络上,通过网络快速共享传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群里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获得知识信息的途径增多,他们富有怀疑和挑战精神,不拘泥于传统规则,权威,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自己所听、所看、所学、所思、所想。因此管理者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海量的信息在网络的世界里高速传播共享,然而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如果不加甄别地一味吸收,片面相信,那么对信息获取者来说可谓是精神灾难。然而现实是我们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缺乏信息甄别和理性思考的能力,他们会从大量失真的歪曲的信息表象中推导出或者谬误或者危险的思想观念,并以之构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由于网络世界的虚拟特性,大量的消极情绪会宣泄其中,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被压抑的阴暗面会毫无顾忌地在这虚拟世界放大呈现,而这些消极情绪和阴暗观念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正在构建形成阶段的大学生来说是心灵剧毒。

信息时代给大学生带来的冲击还不仅限于此。虚拟的网络世界在逐步异化大学生的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在错综复杂的网络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感情日益淡漠,缺乏责任,不少大学生日渐沉迷于网络导致现实人际交往减少,人际关系淡化,甚至出现自我封闭心理,开始逃避现实,只追逐网络世界中虚幻的精神满足感。长时间的网络沉迷行为,不但导致学业的退步,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此外,大学生“网恋”现象不在少数,部分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投入了真挚的感情,而由于网络的不确定性和虚拟性,这样的感情投入收获往往不是美好的爱情,反而是欺骗与挫折,甚至有学生因此走上了轻生的不归之路。

面对这样的网络时代,面对信息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学生管理工作,特别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改革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信息环境下,传统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已经“疲软”,越来越不适用于网络时代的学生管理任务和需要。改革传统学生工作管理运行模式势在必行。

为了应对信息化时代带来的挑战,2012年9月,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担起山东省高校工委专制辅导员与兼职辅导员结合,辅导员与班主任结合“两结合”试点工作。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师资队伍现状,对于“两结合”的学生管理机制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与实践,通过几年的试点运行,取得了明显效果,奠定了全员育人的格局,成果卓著。

“两结合”试点工作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将专业教师引入了学生管理工作,由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与原本管理体系中辅导员协调合作,班主任与辅导员明确职责,通力合作,共同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班集体建设,行为养成教育、安全教育、日常管理服务等,而班主任则主要负责班风学风建设、学业指导和专业认知、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等;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注意配合,发挥“1+1>2”的作用。“两结合”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试点与改革,丰富了学工管理队伍,立体了管理层次,优化了管理组织形态,提升了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奠定了学院全院育人的基本格局,成效显著。

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效能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能够大大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效率,摆脱过去工作中依赖纸和笔规划管理,依靠嘴和腿应变执行的状态。

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实践中,信息化技术手段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重中之重。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召开主题班会或者个别辅导谈话的形式来进行。而这样的形式与手段,对于成长在网络时代,十分具有否定精神和强烈自我意识的新时代大学生来说效果低微,甚至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起到反作用。在信息环境下,我们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包装”好生硬刻板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引导他们深入学习。比如制作精美而吸引人的PPT,共享在学生的QQ群里或者其他网络空间里;查找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资料,分享链接给学生;组织班委利用手机拍摄微视频,发布到学习平台等等。

建设综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学生信息管理平台能大规模存储学生信息,并按照统一标准处理数据,完成诸如数据统计分析、快速查询检索、实时数据监控、数据平台资源共享等功能,优化了管理结构,规范了管理行为,提升了管理效能。比如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整合了全院所有在校学生学籍信息,快捷高效的实现了学籍信息的科学管理;定岗实习管理系统,实现了学校对于校外实习实训的远程控制和管理,让在校外实习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与导师联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各个平台系统的协作,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令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也能为高职院校领导层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随着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正面临巨大的挑战。面对信息化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我们要改革传统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强化信息意识,强调信息手段应用,建设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管理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环境下先进技术,优化管理结构,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理效能,探索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發展。

猜你喜欢
辅导员管理工作院校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