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
——漳州郊野公园实践

2017-06-15 15:01颜冬冬
城乡建设 2017年8期
关键词:九龙江郊野水仙花

■ 孙 莉 李 萍 颜冬冬

统筹建设

田园都市 生态之城
——漳州郊野公园实践

■ 孙 莉 李 萍 颜冬冬

保留石桥,梳理水系

郊野公园起源于英国,是指位于城市近郊、有着良好自然景观、郊野植被及田园风貌,并以休闲娱乐、生态保护为目的的郊外旅游休憩区域。郊野公园作为衔接城市与乡村生态系统的中间环节,对统筹城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

漳州地处全球黄金气候带,四季常青,花果累累,农耕历史悠久,田园风光优美,具有建设郊野公园的天然优势。九龙江是漳州的母亲河,城市依江而建,农田沿岸而作,千百年来江、城、人、景和谐发展。漳州老城区位于九龙江北岸,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将城市格局拓展为“一江两岸”,这种城市化或将改变九龙江两岸现有的自然景观风貌。为避免城市建设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同时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户外休闲需求,漳州市积极探索城市与自然互动、城市与乡村统筹的生态文明建设途径,于 2011 年底启动了郊野公园体系规划工作。

天津愿景城市开发与设计策划有限公司承接了漳州郊野公园体系规划工作,并与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合作进行了九龙江郊野公园、水仙花基地农林公园的景观设计工作。

漳州郊野公园体系平面图

由九龙江郊野公园远望龙文塔

“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园城共荣”的郊野公园体系

笔者改变原总体规划“一江两岸”的城市发展思路,用“全城郊野公园行动规划”来整合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带动城市生态系统、绿地系统、人文系统以及旅游系统的全面提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思想,打通“廊道”,梳理串联散布的现状“斑块”,将城郊的绿色山林、田园、湿地水体、自然保护区、风景区等纳入郊野公园体系,保持和维系区域生态平衡,形成具有漳州特色的“翡翠项链”,构建“城乡一体复合生态系统”。

笔者还借鉴国内外郊野公园建设的先进经验,推行“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三大策略,突出漳州山、水、林、田自然景观以及特色文化,规划形成覆盖漳州中心城区约一百平方公里的郊野公园体系,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漳州郊野公园体系包含 22个特色版块,形成“一环、两带、七主题”的总体结构。联通一环,打通城区南北林带,串联圆山、荔枝海等景区,构成围绕中心城区的生态绿环,既是提供生态涵养的绿色空间,又是隔离工业的生态屏障,并界定城市发展边界。突出两带,依托九龙江西溪、北溪两条水脉,结合九十九湾等水廊,保留河流原有生态廊道,打造城市生态水网,提供自然亲水空间。确定七大主题,根据现状不同类型资源划分为水岸公园、水廊公园、山林公园、林带公园、农林公园、岛屿公园、湿地保护区公园,并制定不同类型的景观营造策略,保护并展现漳州自然生态原有的景观多样性,丰富漳州郊野公园系统的景观体验。

同时,追求郊野公园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实时互动,发挥在生态涵养、环境调节、形象展示、休闲游憩、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多重功能,最终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城园一体,园城共荣”的独特风貌,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与兼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现状石桥

梳理滩地水系,丰富空间变化

城市水脉保护与提升

笔者将九龙江水脉作为城市生态、文化、休闲、生活综合性廊道,摒弃大改大建、人工痕迹过多的河道改造方式,打造大绿野趣的沿河空间。设计紧密结合现状条件,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实现了对于原有地形、水系、植被、村落、道路等最大限度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公园拉近市民与自然之间的距离,提供步行、慢跑、自行车骑行、游船等多种游览方式,设计多样化的休闲、运动场所,鼓励全民健身。设计自然观察径,串连不同植物和鸟类的观察点,打造自然教育基地。结合漳州传统民俗,为九龙江龙舟赛设置龙舟下水点及观赛场地,传承龙舟文化。保留沿岸现状村落,推进产业转型,由农业向旅游服务业转变。结合村落中的庙宇、戏台、碑刻等进行公共空间的提升改造,为民俗文化活动提供场所,营造村民幸福宜居,使游客在地体验“都市桃源”。

建成的九龙江郊野公园已纳入漳州绿道系统,成为全民健身、传统民俗、科普宣教的优良场所,影响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推动旧有城市记忆与新兴生活场景的交融、共生。

晚霞

花乡慢游

晨曲

特色产业发展与新生

漳州是水仙花的故乡,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水仙产品销售全国各地,出口美国、荷兰和东南亚等地。九龙江南岸圆山东麓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栽培水仙花的优良场地。因为水仙花产业链尚不完整,利润空间小,花农生产积极性不高,且缺少有效保护措施,现在水仙花生产基地面临侵蚀困境。

笔者对水仙花基地进行整体统筹,保留现状村落,以水系和道路划定核心保护区边界,有效保护水仙花生产基地,引进科技保育,拓展水仙花品牌价值,增加花农收益。将水系与道路延伸细化,构建水陆交织的旅游、生活复合网络,打造田园慢生活,提高土地效益,建设集产、学、研、娱为一体的农林公园。将花卉产业与休闲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特色花乡体验模式。深层发掘水仙的文化内涵,针对人们的需求,赋予花卉产业更多使用功能和观赏体验价值,打造六位一体的游憩方式,为基地注入新的活力,树立漳州特有的花乡休闲旅游品牌。

(作者系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设计师)

保留江畔原生态景观

新建自行车径

保留现状荔枝林,补植地被花卉

林下开放空间

改造后的林荫园路

猜你喜欢
九龙江郊野水仙花
九龙江口枯水期溶解有机物的组成及其生物可利用性
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策略探析——以北京市昌平区郊野公园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为例
郊野公园环体系布局研究——以香港郊野公园环为例
水仙花
养水仙花
九龙江口沉积物砷含量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夏季九龙江口红树林土壤-大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
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营养盐含量的时空变化及潜在富营养化评价
结合南海子郊野公园市政规划咨询设计浅谈城市郊野公园市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