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玥
莎士比亚曾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刻上美人的额角,没有什么能逃得过他举起的镰刀。
而从前年少或正年少的人们,毫不畏惧地以青春和大好年华做手中的宝剑,和所谓的命运斗争,抵抗,最终还是屈服。
当青春耗尽,是否只剩下面目可憎?
非也,生活不是仅仅用来妥协的,一如青春不是仅仅用来消耗殆尽的一样。重要的是,要让青春在生活的磨砺下,永垂不朽。
作家陈懋平在年少时可谓将“任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和父母对抗,和老师对抗,和学校对抗。甚至在大雨滂沱时一个人躲到墓地里如痴如醉地读书。在经历过生活上的一贫如洗,大漠居民的叨扰,相伴六年的丈夫溺死于海底之后,她没有妥协,而是在生活的洗礼中获得了生命的明智与超脱。灰暗的少年,多舛的青年、中年,各个时期共同给予她刻骨的疼痛。但疼痛并没有击垮她,反而使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反省自己,关注自己,关注周遭的世界,也让世人永远铭记三毛这个名字,让所有像我一样痴迷于她的文字的读者每每思及念及时触目惊心。
在青春与生活这两把刀对削之后,有的人生千疮百孔,但有的人生从此走向成熟和丰盈。这大概就是丰子恺先生在《不宠无惊过一生》中说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困过往,深明大义,无怍于人。这种成熟与丰盈,是世故与圆滑远远不可及的。所以,我們大可不必担心面目可憎,只要经过生活的磨砺后依旧忠于自己,深谙为人处世的道理,也能留有自己的锋利与初心。
我也不时有过疑问,少年时期的心高气傲是否会随着年龄增长、阅历丰富而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成人世界里随处可见的卑躬屈膝和虚情假意。想到这些,总会不自觉地恐慌。但我想错了,人并不是被生活打磨成同一个样子,而是必须从幼稚无知成长到懂得如何接受社会、包容社会以及被社会包容。
青春并不只是年华,更是勇敢多于怯懦,前进多于后退的心态。廉颇老矣尚能食,我们又何惧成长会抹去青春的色彩?在成长过程中,到底是得到的比失去的更为贵重,也终于懂得,原来我们并不是被生活磨平了棱角,而是在这把阔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砺下,变得更加淳厚,更加坚固,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