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回族学前教育思想探析

2017-06-15 07:59张悦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回族西安

张悦

本文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西安回族学前教育思想研究》(2015DC064)

【摘 要】 文章以西安市莲湖区聚居的回族为研究对象,调研了西安回族传统学前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寺院教育的形式、方法及内容。认为部分回民幼儿因困难没有入园教育,政府应予以帮助。分析了西安回民的教育思想及特点,认为对整个学前幼儿教育有所脾益:教育应具有开放性;家庭重视学前儿童的道德培养;注重民族教育。

【关键词】 西安;回族;学前教育思想

回族重视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尤其是重视对学前幼儿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学前幼儿的教育思想也不断得到丰富。本文主要以西安市莲湖区聚居的回族为研究对象,探讨西安回族学前教育思想。西安市莲湖区是西北地区回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在长期与汉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其自身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回族传统学前教育的形式及思想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回族学前教育思想的类型较为单一,家庭教育和寺院教育是主要的两种教育形式。这两种教育方式的随意性较大,内容零散,引导儿童“向善”和“学习”是古代教育的最终目的。

1、家庭教育

家庭自古以来便承担着教育的责任,回族也不例外。回族的家庭教育有两大主题:道德与宗教,这两大主题在教育过程中相互交融,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回族家庭学前教育常见的一种方式为讲故事。回族在形成过程中,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都生动体现了回民的精神品格。另一种教育方式为言传身教。回族作为忠实的穆斯林,必须遵守伊斯兰的戒律,如在伊斯兰教历九月进行斋戒,参加伊斯兰节日,“不食猪肉”等。家长自己在进行这些活动时,也会向孩子告诫这些行为的原因及由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从小形成民族意识。

2、寺院教育

回族的寺院教育起源于阿拉伯早期伊斯兰教寺院教育。寺院教育,就是将孩子送入清真寺学习《古兰经》的诵读。[1]信仰伊斯兰教是回族文化特征之一,清真寺不仅是他们生活的中心,而且也是伊斯兰文化在回族中代代相传的场所。

早期的寺院教育以教授宗教知识为主要任务,由经师、阿訇为师,教授内容主要是《古兰经》内的一些基本宗教常识。但是,伊斯兰教刚传入中国时,“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没有专门培养伊斯兰教人才的学校,经师、阿訇或来自境外、或父传子授,满足不了以伊斯兰教为纽带的回回民族的需要”,[2]这种现状也不利于回族儿童在清真寺的学习。此问题得到真正解决是在明代嘉靖年间,陕西咸阳的伊斯兰经师胡登洲创立了经堂教育,才形成了正式的学习宗教知识的场所和形式。

二、西安回族当代学前教育的形式及思想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西安回族和汉族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其学前教育的形式与思想都发生了新变化。在传统的家庭教育和寺院教育之外,幼儿园教育发展起来,并逐渐在当代西安回族学前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教育仍承袭着传统作用,寺院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则发生了较大变化。

1、幼儿园教育

在当代社会,西安回族学前教育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建立了幼儿园。幼儿园教育逐渐成为回族学前幼儿教育体系的中心,并且日益受到回族家长的青睐。回族儿童就学的幼儿园中,又分为综合性幼儿园和专门的回族幼儿园,两种类型的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与师资力量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别。

根据笔者的实地调查,89.39%的回族家长认为有必要让孩子上幼儿园,接受专门的学前教育;6.06%的家长则认为没有必要让孩子上幼儿园;4.55%的调查对象选择弃权。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多数回族家长还是认可让孩子接受专门的学前教育,这说明家长重视孩子接受教育;而认为“没有必要”的家长或是由于其个人思想、或是经济基础原因导致孩子无法上幼儿园。因此,家长思想的差异直接影响到西安回族学前教育的发展。

(1)西安回族学前幼儿的就学状况。51.52%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综合性幼儿园,28.79%的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入回族幼儿园,只有小部分回族幼儿在家庭和清真寺接受教育。从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和寺院教育已不是回族家长为孩子选择就读的主要形式,幼儿园成为家长的主要选择。

上述现象可以反映出在西安聚居的回族发展到现在,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他们也乐于接受政府创办的综合性幼儿园。选择回族幼儿园的家长数量仅次于综合性幼儿园,说明在回、汉文化交往日益深入的今天,回族希望保存自身民族性的强烈愿望。总之,不管是回族幼儿园还是综合性幼儿园,回族家长的选择说明幼儿园教育已经成为回族学前教育体系的主体。

(2)西安回族学前儿童在幼儿园中的学习内容。回族学前儿童入学的主要选择是综合性幼儿园和回族幼儿园,由于两种幼儿园性质不同,教授的内容也有所不同。根据表3所示,回族幼儿学习社会科学知识选项占65.15%,这说明回族儿童也会学习汉族幼儿园基本教学内容,包括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各方面能力。伊斯兰文化和儒家经典的学习,则反映出回族儿童所受的“双向培养”,说明回族儿童既要学习伊斯兰宗教文化,培养民族情感,同时也要学习传统道德知识和社会需要的基本能力。

2、家庭教育

回族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没有随社会发展而逐渐淡化,反而显示出更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幼儿园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当代人才,那么家庭教育在回族则是培养“民族接班人”的方式之一。它兼具一般教育与宗教教育两种任务,是对回族儿童进行宗教传承的重要途径。

(1)西安回族家长教育儿童的主要内容。与传统回族家庭教育内容相比,现代社会回族家庭教育的内容并无实质变化。家长所教授的回族宗教经典依然是回族历史上长期流传下来的民間传说、神话故事等。可见,“回族重视伊斯兰文化的传承,并将其放在本民族教育的核心位置上”。[3]实践技能的培养在回族家庭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回族社会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4]重视实践技能有助于让孩子从小养成勤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3、西安回族学前教育的方式

(1)榜样示范型。这种教育类型包括言传和身教两种形式。回族有句谚语“父亲是儿子的镜子,儿子是父亲的影子”。[5]在生活中,家长的待人处事方式及其他一切行为细节,无形中都会成为孩子的学习对象。他们通过观察、模仿、学习,进而内化成自己的一整套人生理念和行为方式。所以,父母此时在教育儿童方面就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回族家长很重视对孩子的言传身教,以期他们从小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2)民主教育型。这种教育类型包括表中奖励、宽容两种方式。“民主教育型”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教育类型,它包含的奖励、宽容教育方式,都能构建一种宽松的家庭教育氛围。这种教育氛围也更有利于孩子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从这两种方式所占比重可以看出,回族家长还是较乐于倾听孩子意见,让孩子在宽松的氛围下成长。

(3)严厉批评型。在这种教育类型下,家长经常用严词厉色、强迫、惩罚等方式让孩子达到自己的要求,并不顾孩子的意愿和想法。相比较于上述两种教育类型,严厉批评型教育下成长的孩子,会养成胆小懦弱的性格,对事物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主见。综合比较发现,严厉批评型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并不可取。

4、寺院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要求及大量幼儿园的建立,寺院教育在回族教育中的地位受到冲击。如今寺院教育的存在是为了满足回族儿童学习伊斯兰教知识的需要,成为回族学前教育的辅助方式,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当代社会,寺院教育是除家庭教育外,回族学前儿童学习宗教知识的第二种途径。但它的授课时间主要集中在寒假和暑假,平时回族儿童主要在幼儿园上学。在两个假期,家长会把孩子送入清真寺学习系统的伊斯兰文化。这是出于对回族宗教信仰的传承。回族人从出生开始就是忠实的穆斯林。回族向来以“信仰伊斯兰教”为其民族特征之一,为了民族得以继续延续,让儿童自小学习伊斯兰教文化,不断强化他们的民族身份,自然也显得十分必要。

5、当代西安回族学前教育的思想及特点

(1)传统民族教育受到主流教育的冲击。西安回族传统民族教育受到主流教育的冲击,这一教育特点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中。回族家长热衷于让孩子就读综合性幼儿园,这类幼儿园一般由政府主持建立,以“素质教育”为主,可以同时适用于各民族儿童学习。与回族建立的民族幼儿园相比,综合性幼儿园更具有“科学性”和“现代性”,能满足回族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综合性幼儿园深受回族家长的欢迎,可充分说明汉族主流文化教育对回族教育的影响之深。

(2)德育为主。回族家长重视德育与《古兰经》的教诲密切相关。《古兰经》中有大量篇幅教育信徒重视道德修养,内容涉及孝敬父母、信仰、道德、善心等方面。在《古兰经》的引导下回族家长十分注重培养儿童的德行,他们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礼貌待人、不欺人、诚信做人等。在这些思想教育下,回族儿童从小就养成了孝敬父母、有礼貌、诚实等良好品质。

(3)宗教教育与国民教育的双重特征。在当代社会,回族儿童接受知识的明显变化就是其学习兼具“大众性”和“民族性”。一方面,回族学前儿童到适龄时期要进入幼儿园学习一般性知识,这些知识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符合。另一方面,他们还要接受身为回族必须学习的伊斯兰教文化知识,定期到清真寺接受教育,这部分学习内容是回族所特有的。上述两方面的学习内容说明回族儿童拥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任务:一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任务,二是继承本民族文化,使本民族继续发展的任务。

三、西安回族学前教育的问题与启示

1、西安回族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以西安市莲湖区回族聚居区为田野点的调查中发现,受经济水平的制约,回族学前教育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大部分家庭有能力让孩子去幼儿园,一小部分家庭孩子却无学可上,从小就随父母在社会上闯荡。随着社会发展,“回族儿童上不起学前教育”这个问题在西安市政府的帮助下有很大程度地改善,但是目前仍然有一批回族贫困家庭幼儿没有入园。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两方面考虑:

第一,政府的扶持与帮助。回族贫困家庭可以借助政府相关民族教育政策,给孩子创造入园条件。政府当下正在大力推行“教育精准脱贫”,在这一政策帮助下,相信这些贫困家庭儿童入园问题可以得到改善。

第二,回族自身的努力与民族部门的帮助。民族部门应该采取一些救济措施,如为贫困家庭安排劳动力就业的机会等,帮助他们改善目前的经济状况。同时,这些贫困回族同胞也应该积极寻找就业机会,学习实用的工作技能,通过各种努力提高经济水平,为孩子接受教育创造物质条件。

2、西安回族学前教育的启示

(1)教育应具有开放性。伊斯兰教崇尚知识,以追求知识为荣。传统社会回族幼儿是不学习汉族文化的,在现代背景下,汉族相关文化已成为回族幼儿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回族这一教育特点同样适用于我们汉族教育,汉族儿童在进行启蒙学习过程中,除一些传统读物外,也应该选择少数民族幼儿启蒙教材来学习,不断完善本民族的教育体系,在理论上增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2)教育思想的先进性。回族传统以来就重视学前儿童的道德培养,家庭一直承担着这一重要角色。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作为教育指导文献,充分保证了教育思想的一致性。这些条件都有助于回族儿童良好道德习惯的养成。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很多不良教育问题的出现。而我们汉族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则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如“隔代骄纵”、“上下教育思想不一致”现象。父母肩负着教育孩子的重任,老一辈多数扮演着“宠溺孩子”的角色。相比较发现,回族的教育有值得我们汉族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学习回族教育思想中先进的部分,不断改进汉族的当代学前教育方法。

(3)注重民族教育。由于回族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點,长期混居在汉族之中,面对汉文化的强烈冲击,为了使本民族得以生息繁衍,向儿童灌输民族概念,提高民族意识,进行民族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回族重视对儿童进行伊斯兰教文化教育,也会向儿童渗透“信仰伊斯兰教”的思想。这种做法保证了回族统一的信仰体系,进而提高回族的民族意识。

总之,西安市莲湖区回族学前教育思想有其积极方面。首先,从家庭教育、寺院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三种形式并存的局面可以看出,回族学前教育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其次,在努力使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的同时,更不忘记加强民族教育,确保本民族能在历史长河中继续存在;最后,回族学前教育思想中也有对我们汉族学前教育有益的部分,值得我们汲取,有益于回族和汉族交流、交往、交融、团结和城市民族工作的推进。

【参考文献】

[1] 希提.阿拉伯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45.

[2] 李健彪.试论近代西北回族教育的几种类型[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4)22.

[3] 马莉.回族传统文化中的幼儿家庭教育——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为例[D].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6.

[4] 沈蕙.回族家庭的教养方式及其启示[J].教育评论,2003(6)69.

[5] 斯大林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86.

【作者简介】

张 悦,女,山西晋中人,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本科生.

猜你喜欢
回族西安
Research on Practical English Rhetoric Education Based on Applied Talents
我的西安印象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固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名单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4年总目录
《回族文学》2011年总目录
西安国际幸福城
西安国旅推出“台湾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