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勇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深圳有个富婆,被一冒充乾隆皇帝的男子骗走了222万元,被一个冒充索罗斯弟子的男子骗走了4000万。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真有钱啊!
剧情大概是这样:这位富婆想办一个村镇银行,经人介绍认识了自称金融大鳄索罗斯弟子的万健民先生。同时,万先生还介绍富婆认识了刘乾珍先生。刘先生呢,一副神秘的样子,说自己是乾隆皇帝,吃了长生不老药,活了300多岁,是全世界27个皇家家族之一,掌握着大清皇家的大量资产。
万健民先生呢,也谎称自己是万氏家族的第九代传人,只有通过他才能将皇家的钱解冻出来。于是,富婆便拿出了200多万元去“解冻”这个“皇家资产”,另外,他还被万健民以其他方式骗去了4000万。
富婆的老公发现好像有哪儿不对劲,他对“乾隆皇帝”刘乾珍先生说:“你说你活了几百岁?这不科学啊。”
我看了一下网络评论,很多人怀疑:以这位富婆的智商,怎么可能有那么多钱?我想说,其实不仅她有智商嫌疑,她老公似乎也没有好到哪儿去—只是可以怀疑“乾隆皇帝”活了几百岁不科学吗?
但必须说一下,智商可能真的跟有钱没钱,跟有知识没知识,跟占有了什么东西或看上去有什么东西,没有必然的关系。
比如,也是前段时间,有一个大学教授晒工资单喊穷,然后,上来一帮人为之辩护。辩护者给我的感觉就是好像并没有多少与他们自称的“文化知识”相匹配或联系的智商。
他们的口号是“大学教授比月嫂对社会的贡献大”,所以,账面上工资的那一单比月嫂低,好像就没有天理。
可是,什么叫“贡献”,其价值如何评估?又通过什么机制折算成这个社会对贡献的报偿?报偿的主体是谁?是同一个主体吗?一个人比别人读书多一些所以他对这个社会作的贡献就比别人大?月嫂的工资取决于变幻莫测的市场,但大学教授的工资取决于稳定的财政,完全是不同的范畴,我真不知道是如何可以放到一个对比结构去比较的。一脑袋浆糊,还搞得智商很厉害的样子。
但智商并不是获得什么的必要充分条件,这是事实。比如那个富婆,她的财富可能运用了一些智力因素,可能付出了努力,可能撞了狗屎运(像很多年前买几套房),可能突破了某些底线,可能是继承的,也可能是拆迁致富的……途径很多。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胡宗宪对高翰文说的一句话点到了实质。他说高翰文这种人吟诗作赋可以,但不适合做官—因为你会科举,会考试,运用的是某种智商和能力,但做官,需要的是另外的智商和能力,不是谈几句圣人之言就可以搞定的。
为了清楚地了解什么叫“智商”,其原理为何,我列一个公式:
智商=智力+思维+经验值+心理人格的影响。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一个女博士,即使智力、思维都很厉害,心理、人格也很强大,但如果对社会一无所知,这方面的智商也是零,也很可能被骗到山村里。被“乾隆皇帝”刘先生骗的富婆,主要就是栽在了“心理人格的影響”上。至于说大学教授工资不如月嫂没天理的那位,是思维和心理人格的影响出了问题。
智力这个东西有天生的因素,没有办法。但得看是发挥了何种智力,运用在了何种方面。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思辨能力、洞察能力、把控能力……有的人擅长用来学习,考试没问题,他很可能变成一个学术体制的教授;有的人擅长用来预测洞察,他很可能变成一个市场上的商人。这个时候,并不能以占有书本知识的多少来说谁比谁智商高。思维、经验值也是如此。
心理人格的影响是常见但也容易被忽略的因素。一个人的心理紊乱了,肯定会影响到智商,无数骗术就是利用了人们的恐惧、贪婪。当人被这些心理攫住的时候,智商迅速为零。人格不行同样如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古老的话,就是对人格影响到智商的经典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