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平
孟夏时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京成功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中国主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多边外交活动,对外发出了各方合力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信号,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
习近平总书記在高峰论坛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古丝绸之路积淀的丝路精神,系统总结了“一带一路”建设4年来的丰硕成果,详细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一带一路”、怎样建设好“一带一路”等重大问题,深情擘画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一带一路”的愿景和路线图,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思想力与行动力,展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担当,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
万里丝路,连通东西,跨越古今,见证了不同文明、宗教、种族求同存异、相互尊重、共同发展的壮丽诗篇,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4年来,“一带一路”从规划走向实践,从愿景变为行动,进展和成果超出预期,朋友圈越来越广,合作伙伴越来越多,各方诉求也越来越多元。在此背景下,中国主办高峰论坛,为各方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大家开展合作提供支撑,可谓恰逢其时。
高峰论坛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参与方多,代表性强。来自29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与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的1500多名代表参会,覆盖了五大洲各大区域。“中国振臂一呼,几乎所有人都来了。”——一家德国媒体这样描述论坛盛况。“一带一路”何以感召力这么强?无他,唯因找到了发展这个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当今世界正面临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归结起来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三大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面对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该携手应对还是独善其身?
“在各国彼此依存、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的今天,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只有对接各国彼此政策,在全球更大范围内整合经济要素和发展资源,才能形成合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共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良方。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一带一路”之所以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正是因为承载着人类对和平安宁的期盼、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一带一路”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通过战略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通过互联互通,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与会领导人和各界代表都看好“一带一路”建设前景,都希望以高峰论坛为平台,找到应对挑战的方案,凝聚共同发展的动力,推进实实在在的合作。论坛最终也达成沉甸甸的成果,可谓不负众望。
以高峰论坛为契机,“一带一路”建设走上新起点。“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中国一家之事,而是各方共同事业。各方进一步扩大合作共识,一步一印抓落实,一点一滴抓成果,就一定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让这一世纪工程更好地造福世界、造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