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义,夏工厂,贺秀萍,司刘俊,陈腾
(夏邑县农业局河南夏邑476400)
河南夏邑特色西瓜产业发展现状
陈贤义,夏工厂,贺秀萍,司刘俊,陈腾
(夏邑县农业局河南夏邑476400)
夏邑县大力发展以设施栽培非嫁接优质‘早佳’西瓜为特色的西瓜产业化基地,2016年生产面积已发展到6 667 hm2以上,成为当地农业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的典范。设施西瓜生产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吸引和培养了农村青年返乡从事集约农业生产,使其成为“爱农业、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强化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设施栽培;优质西瓜;产业;供给侧调整
河南省夏邑县位于苏、鲁、豫、皖4省结合部,农业长期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体,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化设施栽培早佳品种的特色西瓜产业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夏邑县农民经济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当地农业供给侧改革,种植业结构调整;稳定及加强粮食生产;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夏邑县耕地面积10.13万hm2,总人口120万,其中农业人口109万。夏邑是全国产粮大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在保证粮食生产不弱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地域环境和农业基础优势,以发展大棚早熟优质早佳西瓜与秋茬辣椒的生产模式为抓手,推进县域农业供给侧改革。近年来全县设施栽培西瓜产业快速发展,社会与经济效益突出,2017年4月,夏邑县被中国园艺学会专家组现场考评通过授予“中国西瓜之乡”的称号。夏邑县的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2 258.4 h。年平均气温14.6℃,无霜期217 d,年平均降水量785.2 mm。土壤为潮土类沙质壤土,通透性好,土壤有机质含量1.41%,速效钾131 mg·kg-1,水质富含硒,种植西瓜环境优越。
2005年以来,夏邑县北岭镇农民采用“大棚4膜覆盖”方式种植‘早佳’西瓜,上市早,收益较高,由此设施西瓜在北岭、胡桥等乡镇面积逐年扩大(表1),2016年全县设施栽培西瓜6 800 hm2,年产量达40.6万t,产值约10亿元。在北岭镇的孙后寨、刘集、朱厂,胡桥乡的邱庄、刘井及太平镇的北黄楼、刘花园等乡建有上百个西瓜专业合作社和10余个地产西瓜交易市场。参与设施西瓜种植、生产资料供销、商品瓜运销等从业人数达8万以上。
表1 夏邑县设施栽培早佳西瓜2005—2016年面积变化
在设施栽培西瓜生产中,全国多数产区均采用嫁接育苗解决重茬造成的枯萎病等土传病害难题。而夏邑县的设施栽培西瓜通常采用大棚(长30~50 m、宽6 m、高2.0 m的竹竿或钢管结构拱棚,667 m2定植630~650株)自根苗栽培,实行2年1次轮作、大棚搬家倒茬的方式避免重茬。与嫁接育苗相比,自根苗定植后可提早上市7 d左右,并保留了‘早佳’西瓜品种的固有口感风味,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一般比嫁接栽培西瓜1 kg售价高0.5元左右。为保证设施栽培‘早佳’西瓜的品质与声誉,夏邑县农业局蔬菜办组织制定、推广了系列生产技术规范,如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生物有机肥和生物菌剂、叶面喷施肥等,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了根际环境。在病虫害防治中,坚持农业防治措施和物理、生物、药剂防治相结合,采用黄板诱杀害虫、生物防治等技术,实现西瓜无公害生产。全县有北岭镇的韩氏西瓜合作社、坚佳果蔬合作社、马氏西瓜合作社,胡桥乡的崔贺家庭农场等42个西瓜生产基地通过了农产品“三品”认证。
夏邑县设施西瓜生产模式采用了春茬种植‘早佳’西瓜,1月上中旬育苗,2月上中旬定植,4月底5月初开始上市,7月中下旬第2茬西瓜采收后,棚内定植辣椒,继续秋茬辣椒生产,充分发挥了大棚的温光效应,取得显著经济效益。该种植模式一般每户种植规模1.34~2.0 hm2,主要成本为667 m2土地租金1 200元,建棚成本3 500元左右(地租1茬西瓜按折半计算;建棚的成本一季西瓜按1 000元折旧),种子成本50元,农药成本30元,肥料成本500元,雇工费600元,667 m2合计成本2 780元。667 m2春茬西瓜产量3 000~4 000 kg,产值8 000~10 000元,纯收入5 200~7 200元;秋茬辣椒667 m2产量1 500~2 000 kg,产值3 000~5 000元。全年合计667 m2成本约4 680元,纯收入约7 320元。
夏邑县近年来各种种植模式详见表2。小麦套种露地西瓜+秋季大白菜生产模式的效益是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10倍以上;而设施栽培西瓜+辣椒和黄瓜+辣椒生产模式的效益都是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20倍以上,是小麦套种露地西瓜+秋季大白菜生产模式的1倍以上,因此这2类模式也是夏邑种植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但是黄瓜的产值不如‘早佳’西瓜的稳定,产业化规模上也较小,同时由于设施栽培西瓜+辣椒的种植模式是2年轮作,作为后茬的小麦+玉米粮食作物,在相同条件下,产量比前茬是粮食作物的能够普遍增产10%以上,因此广大生产者还是选择设施栽培‘早佳’西瓜+辣椒的种植模式。
表2 夏邑县几种常见作物种植模式的667 m2投入与收益比较
3.1 政府重视西瓜产业,提供政策保障与支持
夏邑县政府高度重视设施西瓜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西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具体负责全县西瓜产业发展的规划制定、组织、管理及落实工作。建立县乡政府的行政领导包乡、技术人员包村的责任制。县领导定期到西瓜生产基地调研情况,指导西瓜产业发展,协调解决如土地流转等困难问题。政府有关主管部门还将西瓜产业纳入产业扶贫规划,整合涉农项目资金统筹用于推进西瓜产业发展的技术推广、产销对接、市场建设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仅2016年县政府就整合了扶贫资金390万元,在主产区北岭镇建立了规划面积13.34 hm2的西瓜产地交易市场。
3.2 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保障轮作倒茬需要
夏邑县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引导从事西瓜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参与农村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发展。其中北岭镇、胡桥乡、太平镇等乡村干部主动帮助土地流转大户协调土地,确保了西瓜集中连片种植。2016年全县土地流转的总面积达2.67万hm2,从事设施栽培西瓜2 hm2以上的合作社及生产大户达到2 300多个。
3.3 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做好产业发展技术服务
夏邑县在西瓜产业发展中着力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行分包责任制,明确技术专家包基地包新型经营主体、技术人员包大户包地块,在西瓜产区设有7个农技推广区域站,配备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生产。制定西瓜产业发展规划、关键技术要领;建立西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技术人员蹲点到规模种植户,指导种植,确保无公害西瓜栽培关键技术推广到位,产品质量控制到位。利用《农民之友》电视专栏、短信、微信等形式宣传生产技术,举办专家讲座、技术培训等,搞好技术服务。
3.4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谁种地”和“怎样种”
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西瓜生产的发展,夏邑县不断加大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对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在财政扶持、土地流转、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培养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目前,夏邑县的西瓜种植户主要以家庭农场为单位,90%农场主年龄在30岁左右,大多有在外地打工经商的阅历,有的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综合素质较高,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这些爱农业、有技术、懂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了更多热爱农业的年轻人回乡投身西瓜产业发展。
2017-03-17;
:2017-04-22
陈贤义,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瓜菜新品种与栽培技术推广。E-mail:xyxnyjsc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