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助推科技成果在农村落地生根

2017-06-15 18:26杨阳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6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资金科技

本刊记者|杨阳

金融助推科技成果在农村落地生根

本刊记者|杨阳

如果说科技成果是一粒种子,资金就是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必不可少的水。科技成果这粒种子想要在农村这片沃土上开花结果,就必然需要资金的支持、需要金融来浇灌。

我国的科研实力正在逐年提升,但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据发改委2015年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大量的科研机构独立于企业之外,长期形成了科技与经济相分离的局面,因此,科技成果的转化问题普遍存在。

金融界行业内曾预测,农村科技或称为投资领域的新“蓝海”。无论对于哪个国家,农业或许都堪称最古老的传统行业;而在现代投资领域,它的起步又显然比高科技等行业落后许多。所以,以科技为支撑,农村才能成为投资领域的“蓝海”。只有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生根发芽,农村才能借助金融的力量快速发展。

51.5亿元:农转资金引导发展14年

农村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差、底子薄,对资本的吸引力不足,这就需要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予以支持,引导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落地。投资农业,普遍存在“起早赶晚集”现象,究其原因,一是与农业本身“靠天吃饭”的行业属性相关,产业链不可控因素过多导致投资风险巨大。二是农业属于重资产行业,动辄需要上百亿的资金投入且投入产出比往往很小,甚至只有极少数项目才能赚到钱。正是基于这种现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科技成果在农村转化落地。

1996年,我国颁布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通过立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使科技成果更好更快形成生产力。

200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专项引导资金——农业科技成果农转资金(以下简称农转资金)。农转资金是中央财政为加速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成果转化进入生产前期开发、中试、熟化,提高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从2001年到2014年的14年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1.5亿元,共立项7700多项,通过一般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等不同资助规模,在不同层面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探索建立了按不同产业、区域、技术来源和单位类型布局的项目资金宏观分配机制。

农转资金有效调动和发挥了行业科技部门、地方政府、涉农科技企业、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力引导和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熟化、转化、推广与应用,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财政资金管理模式和中央财政引导、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良性循环的格局。

农转资金项目促进科技要素进入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发挥了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农转资金项目的实施将科技要素带入了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随着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规模,显著提高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了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真正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了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截止至2014年底,农转资金项目实施中引进新设备24959套,新材料3763种,新工艺3329项。

农转资金有效熟化了农业科技成果,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农转资金项目致力于引导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科技成果实现二次开发,使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技术水平高、具备产业化前景、成长性好的农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了产业化。农转资金专项的实施,明显提高了涉农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自主开发、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促使一大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2001-2013年期间,项目承担单位共开发新品种20191个,新技术5857项;培养人才97470人次,其中博士4554人次,硕士23953人次;获专利授权9207个,在全国性期刊公开发表论文11650篇。据统计,国家奖励成果中不乏农转资金支持过的科研项目,以2012年为例,该年度国家科技奖农业领域获奖成果中由农转资金支持过的项目共有26项,占农业领域奖项总数的68%。

农转资金提升了农业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转资金项目优先支持涉农企业、星火企业和产学研合作,优先支持组建涉农科技企业从事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优先支持国家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科技平台。有效促进了涉农科技企业的成长,明显提高了涉农企业和农业科研机构的技术自主开发、集成创新和转化应用能力,增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加快了新成果、新产品的示范应用,调动了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也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了优势特色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的建设,创建了一批生产效益显著、出口创汇能力强的“拳头”产品和农业品牌。

2014年,随着科技计划体制改革,农转资金项目告一段落,但我国将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搭建信息服务、转化交易平台,推进科技金融等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我国相关部门通过推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估值等规范化管理工作,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促进企业、投资机构以及地方政府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投入;建立与金融机构的沟通机制,推进银企对接,积极带动金融机构和社会力量的投入,建立科技金融投资体系,逐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

银行:构建科技金融服务网络体系

银行是支持农村金融发展的直接主体,也是贯彻农业政策、为农村发展提供信贷业务的直接实施者,是连接政府和被投资方的纽带。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都是面向农村、促进科技成果在农村生根发芽的浇灌者。

农行是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科技投资方面,农行以“科技支行”为载体,向客户提供专属金融服务。现已包括数十家国家“千人计划”和“863”项目落地企业、上市后备企业和科技领军企业,实现了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发展目标。

农行三农事业部的王彦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进一步提升科技金融专业化服务水平,农行积极发挥“城乡联动,综合经营”的优势,拓展金融服务思维,推进机构创新,探索新型服务模式,努力构建“覆盖广泛、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作成熟”的科技金融服务网络体系。”继无锡成立首家科技专业支行以来,农业银行在全国积极推广科技金融专业化经营模式。上海分行在国家级开发区设立三家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支持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为新农饲料授信达1亿元;深圳分行取得深圳市科技和金融结合计划合作银行资格,为政府重点扶持高科技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

“未来,农行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将有两个方面变化。”王彦田说道:“一方面加大产品创新力度。致力研发适用于科技型企业信贷政策和产品,结合农业科技园区及企业金融需求特点,大力创新互联网金融服务农业科技企业特色产品,丰富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产品,依托农业银行综合化经营平台,积极为园区及区内企业引进租赁、债券、基金、投贷联动等新型金融服务工具。”

“另一方面,实施优惠的减费让利政策。落实国家有关要求,对园区内农业科技企业和辐射带动农户贷款实行优惠的贷款利率,减免小额账户服务费、工本费、小微企业承诺费、顾问费等多项费用,切实缓解农业科技企业‘融资贵’问题。”

农发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的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创新部的丁利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一是将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积极支持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实施和现代种业等重要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二是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主线,积极支持绿色发展、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等方面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推广;三是将加强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方面的合作,搭建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合力支持科技创新的平台,探索风险补偿和保障的新机制、新模式。

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推动资本,服务农业”

政府引导、银行实施,还需要社会资本作为投资主体“入驻”农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中农科产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中农基金)是国内首支专注农业产业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总规模15亿元人民币。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于2011年发起成立,采用有限合伙制。关于中农基金的成立,中农基金合伙人汤丹松说:“一方面,当时农科院希望推进发展体制改革,将院里所属的那些拥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推到市场中来。另一方面院里也希望在改制的过程中可以有更多社会上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推动改制。”

中央候补委员、原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对中农基金的任务解释为八个字:“推动资本,服务农业”。

中农基金的第一次投资是“挑战生物科技”。这是一家农科院饲料所培育起来的企业,以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生产为主导。这家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已经做了部分的改制(国有到民营),但是后来还有一部分没有转让。在这个过程中,中农基金做了许多的工作,例如提供改制经验、推荐金融机构,帮助其在2012年底成功实现了挂牌转让。

在投资过程中,中农基金也正在不断调整投资模式。“现在我们已经不再拿几个项目去对一个资金池,而是拿一个实实在在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和机构投资人做结构化投资。我们在做15亿的产业基金过程中,刚刚又设立50亿并购基金,参与企业并购,还有当下市场上炒得很火的定向增发。并购基金需要这种大型机构来做,因为普通人是没有办法来参与的,资金量太小。”汤丹松这样总结说。

投资公司:首先考虑技术的原创性和真实性

通过政府引导、银行金融上的支持,社会上的投资机构也正在打量这片“蓝海”,不断做出尝试。

投资机构在为科技成果投资时,会从多个方面考量科研成果,得出结论。上海马洲广陵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卞方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科研成果的投资)首先会考虑技术的原创性和真实性,然后是其先进性和效用。比如在农业科技成果的认定上,机构看重的是真正的创新性,而非虚假或抄袭。因为农业自身的属性,就是依托于生物性资产,像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在其效用的考量上,本身就更容易受到像自然灾害、生物个体化差异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这些也就要求机构在筛选农业项目时,更加谨慎和认真。在效用的考察上,我们会评估其是否真正提升了生产效率、解决了用户痛点、未来商业化的可能性以及商业化以后的盈利空间。当然精细化的市场空间、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同类型的竞品也会是机构的考量。”

目前,投资界有一种说法:农村金融是蓝海,却很难进入。针对这一问题,卞方平给出了解释:“(农村金融)究竟难在哪里?就是风控,而且痛点很痛。生物性资产,像养殖和种植,很难量化;加上信息不对称,无力征信,就限制了传统服务者(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参与。除此还有农村金融的利率问题,像山水普惠旗下的农贷产品,年化利率在20%左右;农分歧的贷款年化利率在10%左右,但农业的毛利率不高,却让农民很难承受起这么高的利率。”

“在农村金融这个熟人体系内,如何能够解决信息的不对称性、破解风控的难题、让资本更加放心、安心地介入其中,可能还需要政策上的关怀。”卞方平最后说。

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起着关键性作用,如何让投资者看到“希望”也成为一大问题。在待转化的众多科技成果中,参与过国家科研项目的科研成果往往脱颖而出。“现在投资者也很看重是企业否参与过国家科研项目,”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的胡小鹿说道,“参与过国家科研项目是国家对其在科研能力的肯定,投资者有了这层保障,更加放心。”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资金科技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