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谢和托管库

2017-06-15 15:11肖志超
军营文化天地 2017年5期
关键词:老谢化武新兵

文/肖志超

【新生林】

老谢和托管库

文/肖志超

启明星高悬,初雪伴着夜幕静静降临在六朝古都,恰若“撒盐空中”细细密密。

然而东部战区某防化团四级军士长谢园兵却没心思品咂这银装素裹。蹲守深藏山中的日本遗留化学武器托管库10年,他每夜不光要巡查营区四周,还得仔细排查库室各存放点位。

“班长你看,这雪落在身上像不像咱保养防化装具的滑石粉。”抡起棉大衣,罩上防毒面具,老谢带着新来的小新兵一起走出值班室。

“嘿,还真是。”转念,他皱皱眉头又回身找到工具箱揣上:天冷了,排风扇可别冻坏了。

老谢并不是一开始就分到这荒山“岭的托管库。

作为防化团能把名字摆进荣誉室的训练尖子,2001年入伍的谢园兵曾是团里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一米八五的大个儿,45码的大脚,膀大腰圆的他穿着全团最大的防化服,却身手矫健灵巧如燕,愣是刷新了多年没人能破的“全身防护”最快纪录。

“小谢是个好苗子,以后堪当大任。”老团长顾永翔对他寄予厚望,谢园兵也确实没有给他丢脸——当兵第2年因能力出色被任命为副班长,连续三次参加军委组织的大型演习任务。东西南北风吹红了他的脸,也给他带来两次三等功。

看似“顺风顺水”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他第一次参加日本遗留化学武器处理作业。

1945年侵华日军投降后,为了掩人耳目销毁罪证,将大量来不及销毁和带走的、诸如芥子气等化学武器仓促就地掩埋遗弃。这些不是地雷却胜似地雷的化学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大量锈蚀,甚至泄漏危害到无辜民众生命安全。因而近年来,转移和清除日本遗留化学武器成为防化兵们的一项重要任务。

跟着老团长,胆大心细、专业兼通的老谢几乎理所应当的被挑选参加了该团的首次日遗化武作业工作。

作业在联合国《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履约组织的专家指导下进行。化武发掘现场除了潮湿的泥土味,还弥漫着莫名的紧张不安。

这是一个容积不明的大体量毒剂罐。除了确认罐内为液态毒剂外其他一无所知。各方都急切需要对内部毒剂进行取样化验,然而进入罐内危险难以预料,外方人员更是明确表态拒绝作业。

“团长你放心,让我先上。”一口江西味儿的老谢嚼着蹩脚的普通话主动请缨,穿上刚配发不久的重型防护服毅然走进弹坑深入毒剂罐。

1秒、2秒……1分、2分……现场安静得让人心里直打鼓,百十双眼睛——监视屏后、防毒面具后、望远镜后,没人看得到罐内的具体操作,只能死死盯着罐口。5分13秒,顶着人体承受的生理极限,冒着其他弹体随时可能爆炸的风险,艺高人胆大的老谢成功取回了样本,速度快的让专家都出乎意料。

隆冬江南的寒冷丝毫不逊色北方,可脱下防护服的老谢却像刚蒸完桑拿一般冒着热气。分不清是因为紧张还是闷热,防化服里攒的汗水足足倒出一地。

“从没感觉离死神这么近过。”作业结束后,没有清理转运完毕的化学武器新建立起托管库集中管理,老谢第一个打了报告前去看管。走过这么一遭,他真正感受到了防化兵的责任重大,虽不操枪弄炮却在无形处守护一方。

“班长你不后悔吗?”小新兵总是问。

“能让毒魔远离大家,值。”只有初中学历的老谢回答得简单干脆。

托管库的日子简单到用“简单”二字形容都显得冗余。作为处理化学武器的中转站,每天的巡察几乎就是老谢和战友们全部工作,逢处理间歇期更是完全没有任务。

“干嘛,又想偷懒。”天蒙蒙亮,老谢完成早间巡察又开始招呼训练。

虽然与团部远隔百里,但托管库室硬件的提升从没有因为距离而落后,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监控和保障设备替代了最初的铁皮板之类的“土特产”,但老谢依旧不敢放松警惕的眼睛。因为他始终忘不了,防化兵立身还是靠过硬的身体心理素质。

因为远离闹市繁华,进出山都是麻烦事儿,除了老谢,分配到托管库的兵鲜有长驻。这不,刚分来的小新兵过了新鲜劲儿又开始懈怠了。

“班长,就6个人,基础课目都训过,又没有考核……”

一向好脾气的老谢终于忍不住了:“让你们见见真正的‘脏弹’!”

打开库房,走进弹坑,几枚锈迹斑斑的弹头静静卧在中央,“像毒蘑菇!”新兵们脱口而出。老谢不善言辞,又拿出收集多年的资料——有战争年代遭受化武袭击留下的累累尸体,更有近年化武泄漏造成民众受害的胆寒惨状。尤其一张老谢和救灾时无意碰到的侵华日军化武袭击幸存老人的合影,让新兵们震撼之余无不激愤。

“你们以为托管库天高皇帝远,其实这里离阎王’最近!你们这些兔崽子还敢掉以轻心!”老谢没什么大道理,但大白话让新兵们深深领教到了军人使命、责任的千钧分量,真正懂得了“有过得硬本领才能保卫家国、保卫至亲”这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

趁热打铁,老谢给大家的训练再添一把柴。对照团里的训练周表,他因地制宜自己给大家制定训练计划,“托管360”就是自创出的课目。

“我这是希望大家能跑在险情之前。”说到这儿,老谢很自豪。

原来,为了应对可能的紧急情况,托管库有严格的应急预案。老谢除了要求大家熟记流程,还亲自用最快的速度,跑遍了托管库可能出现的所有抢险路线。不做应急拉动时,这些路线就是体能训练的跑步路线,老谢的时间标准就是跑步合格的标准。

“这些跑步路线几乎把托管库360度无死角的覆盖,所以就叫‘托管360’啦。”马上退伍的上等兵刘春林,以这些路线为骨架画了幅画送给老谢。

老谢把画儿挂在荣誉墙的最显眼处。

“班长,今天是不是该轮到我采购了?”每逢周日一早,不出意外“叫醒”老谢的就是外出假条。毕竟在托管库说不寂寞,那是假话。

单行的柏油路早已坑坑洼洼,藏身在山腰的密林里的托管库没有标识没有门牌。但不大的“骷髅头”警示牌,还是能把偶有路过赶牛赶鸭的村民吓得三步并作两步赶紧退避三舍。出于保密需要,这里没有互联网,每天除了正常工作训练外,托管库里大眼瞪小眼的就是屈指可数几个兵。

新兵变成老兵,托管库的面孔换了一茬又一茬,而流水的时间把老谢淘成了货真价实的“钉子户”。

老谢也不是没有想过放弃。结婚8年多,老谢实打实陪伴妻儿老小的时间确实不多。从营区到托管库前,妻子石红云来队还能有士官公寓住。可就在家里新生命降临的那年,拿石红云的话打趣,老谢“上山入库”了。现在孩子已经快上学了,可是还一次没来过老谢工作的地方。

“不行下山陪我们娘儿俩吧。”

“可是,放不下啊。”尽管每次运输新化武来,老谢最紧张,而看着“毒疙瘩”被送去销毁,他欣慰之余心里却又空落落的。“不知道用‘嫁姑娘’作比合不合适。”老谢憨憨一笑里带着深深歉意。

坚守小散远,团领导却时刻惦记着老谢他们这群“远嫁”的“姑娘”。

从托管库建立的第2年起,每年大年初一,团常委都会轮流前来探望,除了慰问坚守在托管库的战士们,还一起战备值班巡逻。河鲜海货,瓜果干货,还添置些大件小件,大家高兴得张灯结彩好不热闹。而在老谢看来,吃吃喝喝都是浮云,祥和欢聚的氛围才是最高兴的。

“要是嫂子他们也能来就好了啊。”时间久了,就连“95后”的义务兵也能看出老谢在想啥,更何况也是身为人夫人父的团领导。

去年过年,轮到团政委唐建上山。在官兵们的一致建议下,他要送给老谢一份大礼——石红云母子!为了让“礼物”成为大惊喜,大家还一起对老谢保密到初一。

那天,除了老谢的所有人,心情都像天气一样晴朗。

一路颠簸风尘仆仆,“勇士”颠簸在崎岖的山路上,不是上山而是下山。一大早助理员告诉老谢,今年慰问首长来不了,只能让老谢自己过来领慰问品。

“没事没事,和小兄弟们过年一样的。”就在他还嘟囔不止时,营区门口两个熟悉的身影让他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爸爸!”

“牛牛!”老谢跳下车抱起儿子,稀稀拉拉的胡茬子刮红了牛牛的笑脸。

挽着妻子,老谢深深地向唐政委鞠了一躬。而唐政委却挽着他们一起又上了车,要一起回托管库。

“你申请让战士们通过笔记本电脑和家人在线视频拜年的事儿,已经被批准了。今天我们带着惊喜一起上山。”本想给战士们惊喜,老谢真没想到自己也被政委“惊喜”了。

入夜,老谢发现屋外飘起小雪又坐不住了。

石红云拿来大衣:“快去吧。”看着丈夫的身影,她似乎真正明白了丈夫不舍托管库的原因。

责任编辑:王前

猜你喜欢
老谢化武新兵
老爱情
新兵,请入列!
点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长记
不过是玩笑
感恩十步远
飞絮慢慢落下
领着“新兵”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