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 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观察

2017-06-15 15:32
当代贵州 2017年14期
关键词:呼吸贵安海绵

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 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设观察

文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邱 胜

贵安新区作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已经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初具规模,渐显成效。图为月亮湖湿地公园雨水收集系统。(贵安新区新闻中心供图)

仲春时节,汽车沿贵安黔中大道一路疾驰,大道边坡的晚樱、桂花树、红叶李相映成景、绿意盎然,公路低势一侧,每隔六米就有一个开口,开口后面是一片下凹式绿化地。

“这些绿化带不光美化道路,还能涵养水源,下雨时,蓄积在道路上的雨水经开口流至绿化地,由绿化带过滤至雨水管道进行排放。”贵安新区规划建设局海绵办工作人员杨清说,“这种模式既净化雨水,又延缓排放时间,让路面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这种“慢排缓释”模式只是贵安加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真实写照。2015年4月,贵安新区成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凭借青山环绕、绿地交融的“万水千山”生态优势,先行先试,探索出“海绵城市”建设的贵安样本。

超前规划破解困局

“马路成‘河道’,汽车变‘小船’。”这是人们对传统城市“逢雨必涝、雨后即旱”的戏谑。对贵安新区而言,地势地洼、内涝风险突出。同时,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又造成资源性与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逢雨看海”、双重性缺水的愁城困局如何破解?

贵安享有“山水之都、田园之城”的美誉,自然山水特色为海绵城市构建提供了天然支撑。

守着山水田园,贵安“就地取材”,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城市整个规划,在城市尺度上构建集“山水林田湖”为一体的“生命共同体”,打造“显山、露水、透绿”的山水型海绵城市。

贵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局长周鑫杨说,“贵安新区这块天然的‘海绵体’不仅能自然涵养水源,还能增加城市‘绿色空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先行。贵安新区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幅海绵城市的美丽图景正徐徐展开:

在空间布局上,贵安顺应地形,将5个生态保护区、8个绿色廊带及94个各类公园打造成互相连通的海绵示范带,最终实现八廊通联、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整体布局;

在生态理念上,贵安坚持留足生态空间和水域用地,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

在水源治理上,贵安通过区域点源、面源污染控制,降低对下游水环境的影响,构建良好水生态系统;

在水源利用上,贵安收集积存的雨水用于城市水景观塑造和美化,充分利用良好的水空间改善整体人居环境,为贵安注入更多自然活力。

“我们的最终愿景是,在贵安新区自然生态‘大海绵’上建立若干‘小海绵’,如绿色廊道、湿地公园、下凹式绿地等绿色设施;在绿色设施基础上增添灰色设施,如污水处理厂、排水管渠、透水道路,这些城市海绵系统相互配合,最终实现雨水的‘渗、滞、蓄、净、用、排’。”贵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舒永胜说。

主动作为打造样本

蓝图绘就,贵安逐梦前行。

随着“海绵城市”主骨架渐次拉开,贵安生态海绵示范带雏形初显。海绵示范带北连天河潭大道,西起沪昆高铁,东至东纵线,南近马场科技城,面积约19.1平方公里。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海绵城市正悄然崛起。

污水管廊互通实现雨污分流,成就贵安河清禾绿;

月亮湖、星月湖、车田河等城市湿地公园应运而生,为贵安新区增添了一笔绿色神韵;

创新型“慢渗透”逐步取代传统式“快排水”,驱除了“城市看海”的现代化疫病;

建成生态砂西南产业总部基地、生态砂基雨水生态收集利用系统,独创硅砂透水砖等海绵城市建设的“贵安制造”。

走进月亮湖湿地公园,环湖路面在一场大雨过后难觅积水,中心广场上的孔隙透水砖干净整洁,广场外侧,一块块开阔下凹式绿地草排列整齐,往外是水清依依的月亮湖。

2015年8月,月亮湖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海绵体改造,在公园附近公路铺上柔软透水性沥青,把环湖路和中心广场全部铺设成孔隙透水砖,还建下凹式绿地、生态植草沟、卵石渗透井等渗水设施,实现自然降雨的有效调节和地下水的有效补给。

在月亮湖畔,芦苇、狐尾藻等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沿湖而生,这些植物自带的水体净化功能使得汇入月亮湖的水质得到进一步净化。

月亮湖公园只是贵安新区“十河百湖千塘”工程的一部分,未来,贵安新区境内109条河流、5座水库、131个湖、515个塘将被陆续改造成生态海绵公园。

海绵城市建设既要重“面子”,又要重“里子”。

为此,贵安新区缘路而谋,在京安大道、玉衡路、歆民路、寅贡路、高铁站建成5个综合管廊,管廊总长14.95公里,与大学城、生态新城、马场科技新城构成“五横三纵”、东西畅达、南北贯通的综合管廊大格局。

在贵安新区中心大道地下,长达两公里的再生水、雨水、污水、垃圾真空收集管在地下综合管廊整齐放置,是城市“里子工程”的核心部分。“贵安新区所有污水都要经过综合管廊输送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至Ⅲ类标准排放。”舒永胜说。

目前,贵安新区已建成高峰、湖潮、龙山、马场、南部5个污水处理厂,可承载约66万人口的污水排放。

搭建平台智慧管控

搭乘大数据产业发展快车,贵安新区打造出“互联网+海绵城市”智慧监控系统,数字化管控提升了海绵城市运营效率。

在贵安新区中英生态园的海绵城市数据监控中心屏幕上,一面显示着贵安新区2016年降雨量数据,一面显示同年贵安新区管网节点排口流量数据。“这两个数据是衡量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最重要的指标。”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研究员周丽霞说。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是通过海绵城市系统吸收、渗透、积蓄的雨水量占总降雨量的比值,也就是雨水消纳率,低于80%视为不达标。

截至目前,海绵城市数据监控系统已完成贵安新区5067条水系,8946个排口流量、液位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高达95%。

贵安数据监控中心还能实现对雨水资源利用率、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管网漏损等17项指标的管控,最终实现贵安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0%,年水体悬浮总量去除率为50%,雨水资源化利用率为18%,内涝防治标准为30年一遇,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

“没有评估机制,这些硬性指标难完成。”舒永胜说,“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建立起评估机制,这样做,一方面能保证工程质量,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为加速推进海绵城市稳健发展,贵安新区搭建信息化管控平台应用系统。

在管控平台上,城市规划部门根据规划说明书及规划图纸建立数据库与项目库,对防洪排涝系统,雨水管网系统,低影响开发水质控制系统进行全过程的监控管制。

系统不仅能实时监控海绵建设进度和质量,还能实现海绵建设季度自评,形成绩效考核评估,考核指标包括防洪排涝水安全、水质保障以及雨污水资源化利用三大模块。

“工作人员将信息管理平台应用系统安装到自己手机上,实时上传海绵系统维护进度,汇报各项监控指标,这样做,既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确保维护速度和质量,又保障海绵城市各项指标的准确监控。”杨清说。

打开管理平台应用系统APP,项目编号、维护日期、维护内容、维护照片从上而下有序排列,工作人员将这些内容上传至信息化平台,作为季度绩效考核指标。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呼吸贵安海绵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竖琴海绵
“三代”贵安人:共建新城同圆梦
浅谈呼吸对舞台发声的作用
贵安新区与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签署战略框架协议
贵安新区发展前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