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霞
摘要:成书于民国五十六年间的《桐梓县志》是由周西成等编纂的贵州地方县志。该书包括:《天文志》《舆地志》《秩官志》《军务志》《食货志》《实业志》《交通志》《文教志》《选举志》《人物志》和《文征集》。其中录入诗歌部分属于《文征集》中的诗一、诗二、诗三。《桐梓县志》中所录诗歌,艺术风貌丰富庞杂,诗歌类型眾多。由于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人对民国《桐梓县志》所载诗歌进行整理研究。现给予整理、研究,以加深对《桐梓县志》所载诗歌的了解。
关键词:《桐梓县志》;诗歌;整理;研究
一、《桐梓县志》简介
民国《桐梓县志》修纂于20世纪20年代末期,该书第一次在县级志书中设立了交通志,扩展了实业志的记述范围,共49卷。《桐梓县志》记载有:《天文志》《舆地志》《秩官志》《军务志》《食货志》《实业志》《交通志》《文教志》《选举志》《人物志》十志和《文征集》。其中《天文志》包括星野、气候、祥异等。《舆地志》包括舆图、建置、疆域、城垣、山川、寨洞、古迹等。《秩官志》包括职官、名宦、土官等。《军务志》包括兵防、军事、团防等。《食货志》包括户口、赋税、物产、仓储等。《实业志》包括农业、林业、蚕业、工业、商业、矿业。《交通志》包括路政、河工、邮政等。《文教志》包括学校、典礼、风俗等。《选举志》包括举贡、毕业、荐辟、议会等。《人物志》包括宦迹、文苑、忠烈、耆寿、流寓、方技等。《文征集》包括诏敕、奏疏、记、序、论、难、考、辨、跋、赋、诗、杂记等。
二、诗歌存录情况
《桐梓县志》录入诗歌有三部分,在《文征集》中,分别为诗一(卷之四十六),诗二(卷之四十七),诗三(卷之四十八)。共有诗歌共137首。其中“诗一”诗歌类型有羁旅诗、送别诗、祭祀诗等。共59首。“诗二”诗歌类型有怀古诗、写景咏物诗、山水田园诗等。共47首。“诗三”诗歌类型有酬唱诗、咏物诗、怀古诗等。共31首。其中怀古诗和羁旅诗居多。诗歌类型众多,形式不一。
三、诗歌整理及研究
(一)流夜郎赠辛判官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候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颜红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谁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曰。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一二两句描写诗人昔日在长安愉悦奢侈的日子,与当朝权贵举杯畅饮,三四两句描写作者豪迈,气壮山河的性格特征。五六两句则描写诗人在章台走马,手握金鞭的英勇气势。七八两句写出诗人出入宫廷的自由,饮酒时伴着歌舞声,表现诗人生活之快活。随后两句写了诗人可以直接进入宫殿给皇帝呈写文章,突出了皇帝对作者的信任,表现了诗人在朝廷中有崇高的地位。“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此句写出辛判官的生活也是如此,希望辛判官能明白自己的遭遇。“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谁开”字里行间无不透露作者渴望辛判官能够帮助自己,脱离现在被流放夜郎的苦境。文章最后两句表现作者被流放夜郎心中倍感惆怅,不知何时能被赦免,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赦免。全诗的表现手法,诗的前半部分写出诗人得意时愉快奢侈的生活以及作者的心态之好,诗的后半部分写出诗人被流放时悲惨的生活。前后两种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强烈的表达了作者被流放时的哀怨之情。
(二)送蛮客(张籍)
借问炎州客,天南几日程。
江连恶溪路,山远夜郎城。
此诗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炎州”来源于《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后以“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诗中“天南”指岭南。亦泛指南方。诗中“溪路”指的是山间小路。诗中“夜郎”指的是我国西南地区古国名。汉代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今罢三郡之士,通夜郎之涂,三年于兹,而功不竟,士卒劳倦,万民不赡。”本诗前两句作者直接表明好友即将离去,“借问炎州客”中一个“客”字表明好友将流落他乡,“天南几日程”表明好友路途遥远,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好友的不舍,去到这么远的地方不知归期是何期。“江连恶溪路,山远夜郎城”路途艰险,去到千里之外的夜郎城,这两句抒发作者对好友的担忧之情。全诗以感伤的情感基调,表明作者与好友之间浓厚的友谊及对好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怀白(程生云)
山间明月留佳句,江上清风忆昔年。
一自昌龄于役后,愁心终古在湘川。
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景,伫立江边写下山水间明月间景色的好诗好句,微微的清风拂面沁人心脾,让人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后两句抒情,写自从和昌龄告别到此流放后,作者的思乡思友之情就只能寄托在这湘江之上了,情景交融,抒发作者对好友的思念之情。诗中“白堂”位于贵州省绥阳县旺草镇,相传为唐代大诗人李太白流寓处,故建有“怀白堂”,民国时期遗址尚在,今有太白镇即源出于此。据乾隆《绥阳志·艺文》第三十八页记载:“昔刘梦得、刘子厚、李太白俱以救王磷坐罪谪贬夜郎。”《明一统志》载遵义府有《怀白堂》。“在贞明长官司南六十里,昔人建以怀李白,据半道承恩放还,又何以称焉?”诗中“昌龄”指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年轻的时候比较贫穷,到了中年中进士。刚开始被任命为秘书校书郎,后来因学识渊博,被封为汜水尉。最后被贬于岭南。安史之乱被刺史闾丘所杀。诗中“湘川”即湘江源自晋陆机,《乐府》诗之十六:“北徵瑶台女,南要湘川娥。”
四、诗歌艺术风貌
本文整理诗歌的作者各不相同,有外来诗人和本土诗人,外来诗人的诗歌主题多为作者对仕途不幸遭遇的嗟怨。而本土诗人诗歌主题为对桐梓山川的吟咏、对离别的感怀以及对战士的讴歌等。在语言和修辞方面。本文所整理诗歌大多语言朴实自然,通俗易懂。虽然如此,但也有篇章具有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引用、对比、寄托、互文等多种手法,语言和表现手法丰富且庞杂,反映作者内心真实感受、贵州桐梓的山川地貌、社会生活及民风民俗的各个方面。在句式方面。本文所整理诗歌的句式为五言和七言两种。在体例方面。本次所整理的诗歌在艺术风貌上丰富多彩。本土诗歌多取材于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外来诗歌多取材于当时的政治背景。外来诗歌与本土文化相融合,别具一格,是一批具有文学价值和文献价值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