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燕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建兰路小学 甘肃兰州 730050)
语文一旦有了诗意,课堂就将成为孩子们诗趣栖息地,孩子们会陶醉其中,会去古今中外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中畅游,语文课本为语文教学的诗意化提供了一片沃土,语文教师和学生分别是诗意之地上辛勤的耕耘者和一颗颗饱满的种子。但是,有了这片沃土和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如何才能使诗意之花怒放呢?
诗意是充满激情的,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课堂上,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洋溢,换来学生激情似火;用自己的眉开眼笑,换来学生的眉飞色舞;用自己的欢声笑语,换来学生的莺歌燕舞;用自己的柔情似水,换来学生的情深似海……我,做为一名教师,乐意用我的情感去触摸学生的情感,用我的情感去领悟学生的情感,用我的情感去交融学生的情感,力求在课堂上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学生要获得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些基本的语文素养,有赖于师生共创诗意的课堂。
一、画面呈现,营造诗境 。
新课标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等。设计教学导语时,恰到好处地运用诗文、名句,配上抒情的音乐,如诗的画面,不但能很快地渲染诗情画意的气氛,还能迅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点燃灵感的火花,创设“先声夺人”的审美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诗意的课堂。为学生提供思维活动的场所,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1.音乐引领,朗读入境。
理解古诗词首先要“入境”。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描述、插图、音乐、多媒体等手段,给学生营造古诗词的“生活新境”。
再组织学生反复朗读文本,品味诗意。小组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读出了诗意,读出了灵气,也读出了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世界。学生的情感已和作品的韵味、作者的感情融为了一体。
2.古诗改写、营造意境。
意境就是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的美,也即“诗情画意”的美。
学习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后,我让学生进行改写古诗,为学生营造意境去领会诗人的真情实感,以此来理解古诗美的意境。
学生作品:《宿新市徐公店》
一天,杨万里住在新市徐家开的客店里。在房间里,他打开窗户一看,外面的景色真美啊!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
杨万里吃完晚饭出来散步。看见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小路的旁边有许多树,树上的花都落了,但叶子还没有长得茂盛。杨万里看见一个小男孩跑着去追那只翩翩起舞的黄蝴蝶,美丽的黄蝴蝶飞进金黄的油菜花里,怎么也找不到了。小男孩在那儿发呆。
詩人看到这美丽的景物,就写下了这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优美的语言,美丽的画面,使课堂像水墨画一样充满意蕴,像散文诗一样灵动优美,让学生在诗意的教学情境中一起享受着语言文字的精彩与美妙,激发起学习新知的欲望。
多种氛围的创设,极大地调动了学习主体的知、情、意等各种因素,从而提高主体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想象创作,提升诗趣。
诗意的语文还应重视课外练习的设计,应以课文内容为引线,联系实际,进行拓展,引发学生对相关人、事的联想,升华独特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感受。
如教完《秋天到》一首短诗后,我让学生学着创作儿童诗,没想到学生的潜力是那么大,课上涌现出了不少“小诗人”,
学生1: 秋天到,秋天到,
秋天景色真正好。
枫叶红似火,
黄叶如蝶飞。
蚂蚁运粮食,
大雁飞得高。
学生2:秋天到,秋天到,
秋天果园丰收了。
香香的苹果,
脆脆的梨。
红通通的枣,
紫莹莹的葡萄。
再如学完《狐狸和乌鸦》一文,我让学生续编故事,想象狐狸又叼着肉和乌鸦再次相见的情景,孩子们想象力之丰富令人惊讶:有的想象狐狸虽然挡住了“甜言蜜语” 的诱骗,却未能逃脱“污言秽语”的攻击,最终使那块肉再落狐狸之口;有的想象智慧的乌鸦叼着肉引着狐狸往前飞,狐狸只顾盯着肉,结果一头栽进了河里……
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这里焕发着生命赋予他们的迷人光彩;这才是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在预设的目标下有了学生们的诗意栖息;这才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在这里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思维拔节的美妙声音。
三、创编小诗,诗意萌芽。
孩子们爱动脑筋,仿写小诗是他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因此,课上,我经常让孩子们自己创编小诗。比如:
学习《谁和谁好》时,
学生写到:谁和谁好?
大海和鱼儿好,
大海在欢唱
鱼儿笑哈哈。
谁和谁好?
啄木鸟和大树好,
医生给树爷爷治病,
树爷爷撑开绿色的大伞。
谁和谁好?
铅笔和铅笔盒好,
铅笔躺在铅笔盒里,
铅笔盒笑了。
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
学生写到:放学了,
我们去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老师告诉我们哪里需要爱心,
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马路说:
昨天,他曾路过这里,
扶着盲人过马路。
那是我们身边的活雷锋,
瞧,红绿灯都在夸他呢
昨天,他曾来到这里,
捧着一盆盆鲜花把我装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