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燕
(富锦市第十一小学 黑龙江富锦 156100)
遣词造句可以使学生更好、更深刻地理解词语的意思,锻炼提高学生词句的表达能力,从而为学生写作奠定扎实的词句表达基础。引导学生造句,不但要让学生将句子造对,还应引导学生把句子造好,使句子语气通畅,真实具体,生动形象,并富有思想感情,从而为写作打下良好基础。如何引导学生向这方面发展呢?
一、引导学生注意前提,使句子语气通畅
例如用“……终于……”造句,有个学生是这样造的:“我终于做出了这道作业。”当然这个句子没有语病,是对的,但,这个句子造得不好。我向这位学生说:“如果这题很容易,你一下子就做出来了,能不能用‘终于?”他想了想,说:“《练习册》上的一道思考题,我想了很久很久,在哥哥启发下,我终于做出来了。”这个句子就造得很好了。“思考题”说明难:“想了很久很久,”说明我有决心解决难题;“在哥哥的启发下”这是解决难题的途径。有了这三具前提,才能得出后面的结论“我终于做出来了。”这造出来的句子,就语气通畅了。
二、引导学生把句子造得真实具体,生动形象
对学生的造句,我首先要求真实。例如用“……又……又……”造句,有位学生是这样做的,“我家种的南瓜,又大又圆,像个大篮球,这是爸爸妈妈经常浇水、施肥种出来的。”这个句子造得比较具体,形象,思想感情也表达出来了。却不真实,我对这学生说:“南瓜不能经常浇水、施肥,这样反而有害。你家到底种过南瓜吗?”他说没种过。所以说,造句也应该强调真实性,不然的话,形象的描写,就不准确:具体叙述,也是错的,感情的抒发,也就不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把句子努力写得具体、生动、形象。例如用“……喜气洋洋……”造句,有个学生是这样造的:“大年初一那天,个个喜气洋洋。”后来,我启发道:“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个个喜气洋洋的?”过后这位学生造出了一个比较好的句子,“大年初一那天,我村的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服,说的说、笑的笑,我们小孩子蹦蹦跳跳,个个喜气洋洋。”这个句子在真实的基础上,回忆了当时的情景,做到了具体、生动、形象。
三、引導学生养成观点鲜明,感情真实的文风
例如:用“得意洋洋”造句,有个学生是这样造的:“这次数学考试,单平得了95分,就得意洋洋。”这个学生只注意了表面现象,没有揭示事物本质。于是我启发他:“他得了95分,就得意洋洋,你认为这样好不好?是什么表现?”他订正说:“这次数学考试。单平得了95分,就得意洋洋,这是骄傲的表现。”这样观点就鲜明了,而且正确。又如用“果然”一词造句,有位学生是造了这样一句话:“今年下半年,连续旱了几个月,今天早晨,东边有几块阴云,我高兴地对妈妈说,今天可能会下雨,到了下午,果然下起了雨来了!”这个句子造得很好,把作者观察到可能会下雨的高兴心情,以及对下午果然下起雨来了的喜悦心情,都表达出来了。这样的感情是真实的,因为“连续旱了几个月,”“今天可能会下雨,”而且“果然下起来了,”谁不高兴?。
四、引导学生情境中感悟,把句子造得生动感人
对于难于理解的词语要扶一扶,教师一定要创设情境,帮助学生透彻理解后再去写,这样会容易得多。比如《日月潭》中有一个次“隐隐约约”,这个词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于是在作业时我就先给他们创设了一些情境:在一个隐隐约约看到……;大雾的早晨我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天色渐渐暗下来,公园里只能隐隐约约看到……。经过这样的搭桥,学生就能比较恰当地使用这个词语,并且对它的理解会比简单的解释更清楚。在教学中我重视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注意造句素材的真实性。有些学生造句时喜欢“活剥”课文中的例句;有些学生等待老师造范句,然后略加改动,要不就胡编乱造。这表面上看是学生怕动脑筋,实质上还存在着一个内容贫乏的“假性运用”的问题,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造句的素材,去赞美真善美,去评贬假恶丑,使他们知道学校内外,家庭内外,社会生活,电影电视,书刊杂志等都可为我们造句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好素材。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一切,“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同样一个词或一个关联词都可以造出许多味不雷同的句子。平时最好不要让学生“剥”例句、“仿”范句,这样可以避免“思维定势”的干扰。采用“你一句、我一句、他一句,各造各的句,大家都来口头造句”的方法,让丰富多彩的生活走到学生五彩缤纷的造句中来,养成他们向生活要内容,靠观察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同时我要求学生注意造句内容的思想性对学生造句的要求是,既要完整、通顺、意思明确,又要注意思想性。要时刻不忘文以载道,造句育人的任务。
五、引导学生修改句子,学会创新
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词语都可以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因此,简单地把一个词语恰当地放入一个句手中,并不是就完成了造句的任务。要想造出一个句子并不难,难的是遣词造句的优美和独创性,这也正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好的句子并非出口就有,正如“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还必须不厌其烦地做适当修改。如添加上某些修饰或补充的成分,使句子的意思更具体,内容更生动。例如用“骄傲”造句,学生这么说:(1)东东很骄傲。(2)我的同桌很骄傲。(3)我骄傲起来了。(4)我妹妹有点骄傲。这些句子都造对了,但这样模仿造句缺乏创意,造一千个一万个都不多,可有谁喜欢呢?这就必须稍加修改,再看修改后的句子: (1)东东考了一百分很骄傲。(2)我的同桌第三单元得了全班第一,很骄傲。(3)我这次考试进步了十几分,开始骄傲起来了。(4)我妹妹被选为班长,有点骄傲。这只是“骄傲”这个词贬义的方面,要是用它的褒义方面造句,又有很多,如:(1)我们为自己成为少先队员而骄傲。(2)我光荣地加入共青团组织,感到很骄傲。(3)赖宁是我们少先队员的骄傲。 对于不好使用的词语要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像“五光十色”这样的词语造句,我们就可以先引导学生想想生活中哪些东西颜色多而且很有光泽。学生就说:霓虹灯、彩虹、阳光下的泡泡、葡萄……等等,经过这样的提示让学生可写的内容丰富了,写出来的语句也丰富多采。
综上所诉,指导学生明确学习造句的目的在对学生进行造句训练的时候,首先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造句的目的。为了正确地理解与运用课文中掌握的词语。训练要依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心理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低年级学生只要求能把句子表达得正确、完整。简言之,造句训练要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循序渐进、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