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只读了两年私塾,现在居然成为一个国家一级编剧。这是为什么?虽然总结起来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写作曲艺段子提升了我的写作素养。回忆起来,直至1953年进入广播说唱团,我才知道什么叫曲艺段子。
到广播说唱团之后,第一个和我交朋友的是王决同志。他是曲艺作家、曲艺理论家,还是曲艺评论家,同行们都称他是曲艺界的“活词典”。他为人热情且乐于助人,在我进团后不久便手把手地教我写曲艺段子,从“十三道辙”开始不厌其烦地讲解辅导,对我倾囊相授,这是使我永生难忘的一件事。在王决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帮助下,我写了第一段西河大鼓《请领补助金》,由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马增芬老师演唱,并刊登在《学文化》杂志上。
除了王决同志的热心帮助,我在曲艺创作上的进步与《曲艺》杂志的帮助密不可分。2012年,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蔡兴林曲艺作品选集》,全书共收录包括相声、二人转、山东快书、西河大鼓、京韵大鼓、河南坠子、小品等曲种的64篇曲艺作品,其中49篇都刊登在《曲艺》杂志上。除了曲艺作品,我还有著述《我和二人转》《二人转的表演》《二人转的说口》《二人转的旦角艺术》《二人转的唱功》等30多篇。其中除《我和二人转》出书成册,其他篇目均发表在《曲艺》杂志上。
回想起与《曲艺》交往的点点滴滴,一些人和事浮上心头,令我记忆犹新。
1964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激动人心的长篇报道《急浪丹心》。我读过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当即决定写一段曲艺节目。用什么曲种合适呢?根据报道的内容,我写了段京韵大鼓,由我团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孙书筠老师演唱,并投稿给了曲艺杂志社。几天后,我接到曲艺杂志社沈澎年同志打来的电话:“兴林同志,你的作品《急浪丹心》收到了。我们收到了四篇同样题材的作品,经研究确定你的这篇被选中刊发。”这个消息对我无疑是莫大的鼓励,此后,我的创作热情更高了,信心也更足了。
值得一提的是,后來《曲艺》还刊发了罗君生同志一篇题为《为周总理演唱〈急浪丹心〉》的文章。文章写道:“……1964年,陆倚琴随天津(市)曲艺团去大庆采风并进行慰问演出,团领导给了她新节目《急浪丹心》的排演任务。这段唱词是中央广播说唱团蔡兴林创编的,讲述了四川嘉陵江上一位老船长在运输途中突遇山洪,在风大浪急闯险滩的危险时刻,自己的孩子在救险中又不慎落水,紧急关头老船长舍己为公保住了国家财产,战胜了风险的故事。……接过唱词后陆倚琴被生动的故事所吸引,一心搞好。……适逢1965年春节,敬爱的周总理来天津视察工作,市委宣传部在干部俱乐部小礼堂组织了一场文艺晚会,以歌舞为主,挑选了李润杰演唱的快板书《立井架》和陆倚琴的京韵大鼓《急浪丹心》两个曲艺节目。……最后攒底是陆倚琴的京韵大鼓。陆老师上场演出时已近午夜,但周总理丝毫没有倦意,聚精会神地观看,……周总理一直很高兴地听她的演唱,不时地点头拍手,听到妙处带头鼓掌。……节目结束后,周总理接见了演员们,并叫陆倚琴坐在他身边,和她亲切交谈:‘你唱得很好,声音好听,表演很认真。你们都是年轻的一代,要多向老演员学习,好好工作,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周总理演唱《急浪丹心》是陆倚琴老师一生中最难忘的幸福和最大荣耀。”
回顾我的创作生涯,不少作品都是经由《曲艺》发表的,如与马增蕙合作并获得文化部和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举办的1986年全国曲艺新曲(书)目比赛三等奖的单弦表演唱《星期天》,获得1995年曲艺杂志社举办的“爱国主义题材曲艺作品征文活动”二等奖的单弦《马蜂战》,获评2012年“文化大视野”全国群文系统文艺作品优秀作品奖的山东快书《拒收红包》等。
每每翻阅当年那些杂志,我深深觉得它们早已成为我从艺以来的一种见证和记录,提醒着我不忘初心,艺无止境,因此,《曲艺》对我而言有着特别的意义。
此生,我与曲艺结下了不解之缘。曲艺润泽了我的人生,光耀了我的事业。我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曲艺》对我的不弃葑菲,左提右携,苦语针砭,循循善诱的帮助和指导是分不开的。在此,我由衷地感谢《曲艺》杂志,感谢《曲艺》杂志那些诲人不倦的工作人员。在《曲艺》创刊六十周年之际,愿我们的《曲艺》越办越好,愿曲艺这门艺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