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述评

2017-06-14 07:51陈阳
北京档案 2017年5期
关键词:建档村落文献

陈阳

摘要:传统村落是我国历史文化、自然遗产的鲜活载体,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资源。目前,我国学界已逐渐重视对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的研究,但仍有较大空白。本文从档案学的视角,提出对传统村落文化实施建档式保护的思路,运用文献计量研究的方法,以CiteSpace V为文献分析工具,绘制了知识图谱,勾勒出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的概貌,指出现阶段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村落建檔保护知识图谱文献综述

Abstract: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the lively carri? ers of Chinese history and natural heritage. They are also the important resources of constructing beauti? ful China. At present, Chinas academic circles have gradually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research on the cultur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but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ar? chiving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 from the per? spective of archival science, using the method of bib? liometric research and use CiteSpace V as the litera? ture analysis tool, drawing the knowledge map and sketch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archiving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order to provide ref? 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Keywords: Traditional villages; Archiving protec? tion; Knowledge map; Research review

传统村落,即古村落,指形成较早,拥有诸如建筑、庙宇、祠堂、亭台楼阁等丰富的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文化及考古价值,并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承载了一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传统村落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承载和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文化学者及社会学家将其纳入学术研究的范畴,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出现空心化现象,直至消失。因此,关注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档案是原始记录,记录着最本源的民族文化发展形态,对传统村落文化实施建档式保护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手段。为了更好地了解国内外档案学界对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研究现状,准确把握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的内容,指出现阶段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其研究趋势,笔者主要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结合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对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和内容挖掘,从而找寻档案学参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及发展的可行性路径。[1]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笔者选择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博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家图书馆及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目录等,分别以“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档案”“传统村落建档”为篇名,模糊匹配,进行检索(不设文献发表时间段,检索时间:2017年2月22日,下同),统计结果见表1。同时,一个领域的研究现状透过网络资源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反映。笔者通过Google检索,得到近年来我国传统村落建档保护网络资源的分布情况,见表2。为进一步分析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的研究分布现状,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中以“主题”途径用“传统村落+档案”及“传统村落+建档”为检索词进行模糊检索,共检索出与主题词直接相关的文献88篇。笔者通过阅读、筛选,共检索出与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相关的学术文献共31篇,并对其做具体分析。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量化的角度以图表的形式形象地呈现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研究现状,从而揭示其研究规律。同时,笔者利用CiteSpaceⅤ对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研究内容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通过关键词和中心度来分析学界的研究内容,从而预测研究走向。

二、文献检索结果与知识图谱的分析

(一)基于文献检索结果的数据分析

根据表1、表2的相关数据,学界对传统村落的研究热度相对较高,有相关的书籍115本,文章一千余篇,硕博士学位论文184篇,相关新闻数不胜数,有关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文章也不在少数,但专门谈及传统村落档案或为传统村落实行建档保护的研究仅占了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这说明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研究在我国刚刚起步。本文着重对与此主题相关的31篇文章进行分析。

1.文献时间分布。由图1可知,我国目前专门研究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文章很少,最早的一篇出现在2012年5月,任俊卿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中花一节笔墨提出对传统村落实施建档保护的思路。[2]同年,我国传统村落正式纳入国家历史文化保护战略,并于2012年底公布了首次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2013年,国家住建部明确提出“一村一档”的村落建档要求,冯骥才先生在天津大学成立了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中心,编写了《中国传统村落立档调查田野手册》,因此,文章增至7篇,但仍旧很少,且近几年较平稳,并未引起档案学界的关注,这一现象值得反思,更增加了此研究课题的价值和意义。

2.文献类型及文献期刊分布。由图2可知,58%的相关文献出现在期刊中,25%的文献出现在相关报纸上,尽管已有四篇相关硕士论文,但仅有唐思卓的《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探究》是专门研究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进一步说明档案学界对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研究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如表3所示,分析18篇期刊文獻,大部分传统村落建档保护的相关文献发表在档案期刊和工业技术的建筑类期刊上,这说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建档研究需要多领域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

3.文献主题分布。分析上述31篇论文,其研究的主题大致分为基本概念(传统村落的定义及特征,传统村落与档案的关系)、基本原理(建档对传统村落保护的意义,传统村落建档保护的原则)、必要性分析(传统村落的保护现状,对传统村落实施建档保护的必要性)、业务工作(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的角度来指导传统村落立档工作)。[3]具体论文分布情况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当前我国对传统村落建档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论阶段,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必要性分析类论文占74.2%,具体的用于指导实践工作的相关文献较少。此外,检索出的相关文献涉及范围小,主题分布窄,对传统村落建档的体制机制、管理组织、法律法规、技术应用等研究仍然处于空白。

4.文献作者及单位分布。由图3可以看出,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文秘档案系的王云庆和韩桐是此研究领域的主要作者,他们合作完成了4篇文章,此外刘佳慧、王亚民、杨红、陶帆、唐思卓等也分别写了1篇此主题的文章;冯骥才先生多次提到要对传统村落实施建档保护,是此领域的核心人物。纵观文献作者的单位,除去“其他”一栏中来自报纸的相关新闻,高校是此课题的主要分布单位,其中山东大学发文6篇,占比19.4%,其他的较为分散,这说明传统村落建档工作在我国各领域还尚未形成规模性研究,高校学者占主力,但研究人数少之又少。

(二)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内容分析

知识图谱,即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线分析等方法结合,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展现学科领域的发展状况及研究热点,为学术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和中心度是其两大重要指标。关键词是具有实质意义的自然语言,它能高度概括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其出现的频次(Frequency)越高,则说明该关键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关键词共线网络可以集中展现一段时间内研究文献关注的词汇,从而体现某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4]由表5可知,“传统村落”是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接着是“物质文化遗产”“城乡建设”等,这些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者的研究倾向。但档案类的学术名词仅“案卷目录”成为排名前十的高频关键词,说明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依旧在传统村落的基础理论上。计算节点中的中心度(Centrality)能揭示关键词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心度越高,则说明联系越紧密,在知识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表5显示,“物质文化遗产”“村落文化”是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据此也能判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

综合对频次和中心度的分析,本文利用CiteSpaceⅤ,将从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到的31条文献导入,设置来源文献时间跨度为2012-2016年,单个时间分区为1年,阈值选择各时区的40个高频被引或高频现节点,绘制了如图4所示的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关键词共线知识图谱。[5]根据知识图谱关键词分布及相互关系来看,目前关于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研究主要以“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村落文化”“案卷目录”等向外扩展,且联系不紧密,各部分对传统村落的研究还是更多地借鉴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城乡建设、发展规划、集体记忆等多个方面,均在文化领域。在专门的建档式保护研究中,档案的资料收集、整理与鉴定工作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提出了“传统村落档案可实行档案自治”的观点。同时,编制规划和实施机制也是研究者较关注的话题。国内关于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传统村落及传统村落建档的基本概念。绝大多数相关文献提到了传统村落及传统村落建档的概念。王云庆在《保护传统村落,留守乡村记忆》中提到“传统村落是人类聚落的一种形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集中体现”。[6]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本身就是最大的遗产,具有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互融合性和整体性,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凝聚着民族精神,是我们根性文化的源头。曹易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研究》一文中提出:“传统村落是指形成年代较早,格局完整,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或民族风情,同时建筑遗存和自然环境良好的,至今还有人居住的村落。”他们均提出了为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观点。[7]

2.档案在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中的必要性。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是一项复杂的浩大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领域学者的参与,档案学应该作为一种学术路径参与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陶波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传统村落档案可用于村落开发,指导村落保护,从而促进村落文化的研究。[8]冯骥才认为档案就是传统村落的身份证明,传统村落档案不仅是村落的见证,还是村落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建档工作迫在眉睫。唐思卓在其学位论文中提到:为传统村落建档是档案凭证价值的具体体现,是固化历史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地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9]台州市档案局则实际参与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编制了《台州古村落》一书,以自身优势说明了档案部门在传统村落建档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从专业的档案视角展示和保护传统村落。

3.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的基本原则。传统村落建档工作中要时刻遵循“一村一档”的原则,要结合实际情况,保护好最原始的村落面貌。陶波认为传统村落档案的调查应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整理好的村落档案应实行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10]唐思卓提出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及时性和真实性的原则,即在国家档案局或文化部门的统一领导下,遵循统一的发展规划,有条不紊地为传统村落建档,并及时向上级反映建档情况,及时解决建档过程中的问题,同时还应确保信息的真实可靠,确保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11]任俊卿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中提出了分层次保护原则和资金原则,即根据国家、地区、本地三个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政策,同时建立专门的传统村落建档保护基金。[12]

4.传统村落建档工作的具体环节。如何开展传统村落的建档工作是此项研究的关键。冯骥才认为“传统村落立档调查应从人类学、历史学、民俗学等视角切入,以文字、图像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清晰地记录各类传统村落的多样性原生态信息”。[13]陶波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出:传统村落立档的范围,应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及录音等资料,立档调查工作分为普查、建档、保护与利用,还提出了三条具体的传统村落档案保存和利用的措施。[14]王云庆在《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整理》一文中指出: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范围包括传统村落的基本简介、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要多载体多形式地进行存档,并分清收集次序。同时还明确了传统村落档案整理的一般流程,先进行筛选材料,其次编写立卷类目,进行归档,最后编制案卷目录。要建立村落档案数据库,确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15]杨红提出了传统村落建档过程中的资源分类问题,绘制了传统村落遗产资源分类表。

由于中外国家形态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外将其定义为“历史小镇”。笔者在SLCC和Emerald期刊数据库中不设检索年限,分别以“历史小镇(historical town)”“历史小镇保护(historical town protection)”及“历史小镇+建档保护(historical town + archives man? agement)”为关键词进行模糊检索,发现国外第一篇有关历史小镇保护的文章出现在1843年,且相关文献数量远远超过中国,可见历史小镇的保护问题在国外较早地引起了关注。但国外对历史小镇实施建档式保护的检索结果为0,说明目前国外也没有形成专门的历史小镇建档保护研究。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国外关于历史小镇更多的关注点在于遗产建筑保护的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发展规划及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

三、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设想

(一)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存在的问题

1.整个档案学界对传统村落建档的研究热情低,研究成果少。从2013年国家住建部明确提出“一村一档”的中国传统村落建档要求以来,整个学界才出现了29篇相关文章,不管是高校档案工作者还是档案机关工作者均对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研究热情不高,缺乏关注度。笔者以为这与我国复杂的行政管理体系结构有关,传统村落保护属于文化建设,当属文化部门管理,因此,档案部门未被授权,加之传统村落的建档工作是专业性相对较强的工作,档案部门又未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就导致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发展缓慢,且研究热度低,研究成果少。

2.研究视角局限,研究的内容缺乏原创性,缺乏权威专家学者。从知识图谱可知:“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心度最高的关键词,可见学界对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研究是建立在借鉴物质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保护的基础之上,过于移植其他学科的相关理论,缺乏本学科的原创性思维。研究的内容大部分局限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必要性分析上,泛泛而谈,缺乏深度和广度,研究成果借鉴意义不大。且作者较为集中,主要是王云庆和韩桐,以及最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传统村落保护的冯骥才先生,但他们写作的视角及表述的观点趋于雷同,在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中缺乏权威性专家学者。

3.理论与实践脱轨,研究出的理论成果不能用于指导社会实践。目前,有8篇文章谈及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业务管理环节,提到了传統村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工作,但综观其内容,仅是泛泛谈及档案的管理工作及档案的管理原则,并未深入调查,紧密结合传统村落的特点及当地的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未具体阐述用何种方法来收集传统村落档案,也未谈及传统村落档案的保管期限,鉴定方法,利用服务等,这些均缺乏社会指导意义,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轨,使得研究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的意义大打折扣。

(二)未来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设想

1.未来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研究内容设想。

第一,加强传统村落文化建档法制化研究。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传统村落保护法,未来的研究方向应更多关注传统村落建档立法工作及传统村落档案管理过程中涉及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等,推动制定与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工作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让建档工作有法可依。[16]第二,加强传统村落建档保护机制研究。由于我国传统村落文化建档保护工作刚刚起步,建档工作的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必将成为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研究的未来方向,传统村落档案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也是传统村落建档工作亟须解决的问题。第三,传统村落档案管理的业务环节也必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传统村落档案管理的业务环节包括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等,尽管已检索出相关文章,且更多讲述收集和整理环节,具体的保管期限、鉴定标准、方法与原则均未涉及。第四,收集、整理完的传统村落档案在数字化的今天该如何保存及如何提供利用将成为未来研究内容。传统村落档案一旦建成则数据庞大,我们必须利用现代数字化技术使传统村落档案数字化,建立全国范围内可共享的传统村落数据库,并积极为科研、村落保护、文化建设等方面提供利用服务。

猜你喜欢
建档村落文献
记录历史,传承文明
——数字化测绘建档技术助力历史建筑保护
“红心向党·创新报国”建档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加强社区入户建档管理的初步探讨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