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川
人类进入航空时代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平面战场将为立体战场所取代,天空将成为继陆地、海洋之后的第三维战场空间,为人类提供了又一个浴血厮杀的战争舞台。
1903年12月17日,在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着他们发明的可以称之为飞机的装置,第一次飞上蓝天以后,军事家们敏锐的目光立即投向了飞机的军事价值,因为在他们眼中,人类进入航空时代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平面战场将为立体战场所取代,天空将成为继陆地、海洋之后的第三维战场空间,为人类提供了又一个浴血厮杀的战争舞台。而这个新的战争舞台绝不仅仅限于陆地上空,占地球表面积70%以上的海洋上空不仅更辽阔,同时也更神秘和令人向往……
一条新闻引起美國警觉
莱特兄弟的飞行试验成功之后,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敦促之下,陆军部终于于1908年开始着手对莱特式飞机进行改进,以便使之能够用于陆上作战。尽管这时的飞机各方面性能还很不完善,但它在完成空中侦察、火炮校射等任务时的出色表现,已经使许多人开始意识到:飞机作为一种陆战武器,在未来战场上具有强大的威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但是,飞机能否作为一种海战武器,特别是飞机能否随同舰队在远洋的海战中发挥作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无法想象的问题。显然,其中的根本原因是飞机能否在军舰上起落。尽管在1908年美国陆军部开始采用飞机的同时,美国海军中已有一些极富想象力的人提出了让飞机从一艘战列舰上起飞的大胆设想,然而这也仅仅是设想而已,他们并没有真正准备进行这种尝试,海军甚至连用于飞行试验的飞机都没有购买。
就在这时,一则看似极为偶然的新闻报道使美国海军的态度发生转变。这则新闻报道称,德国人正在进行一项研究试验,准备让一架携带邮件的飞机,从一艘由德国汉堡驶往美国纽约的德国邮船的前甲板平台上起飞,以加快向纽约投递邮件的速度。
这条消息一经报纸刊登,立即引起了美国海军当局的警觉:德国,这个正在以惊人速度崛起的新兴海军强国,其海军实力增长之快,已经足以令英国这个老牌“日不落帝国”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而这一次的出奇举动,是否意味着德国海军又在以邮政实验做掩护,正在演习一种特殊的越洋攻击美国本土的新战术?
对于长期奉行孤立主义的美国人来说,“两洋”是其赖以抵御外来攻击的天然屏障,对于来自“两洋”上的威胁极为敏感,因此,对德国人的这一出奇试验,美国海军当然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落后于别人!美国海军物资局局长助理华盛顿·欧文·钱伯斯海军上校随即被任命为组织飞机在军舰上起降试验的总负责人。
靠“赞助”的“无米之炊”
尽管钱伯斯被任命为试验的总负责人,但是美国海军部却没有资金支持他的试验。面对“无米之炊”,信心十足的钱伯斯上校并没有望而却步。他先是设法动员了对航空事业颇感兴趣的政治活动家、出版商约翰·巴里·瑞安,使其慷慨解囊、出资捐助了1000美元;随后,他又说服当时著名的飞机设计师——格伦·柯蒂斯,以及他的学生、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得到了他们的全力帮助。
1910年1月9日,钱伯斯领导的起飞试验小组在一艘新型的轻巡洋舰——伯明翰号的前甲板上方竖起了一个向前倾斜的平台,并在平台上铺设了一条长25.3米、宽7.3米的木质飞行跑道,从而建成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军舰上的“飞机场”。与此同时,其他起飞试验的准备工作也陆续就绪,起飞试验的具体时间定在同年11月14日。
然而,就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际,一个小小的插曲却险些使美国海军失去了飞机上舰、世界首飞的殊荣。原来,就在美国海军起飞试验的决定公布之后,《世界报》决定支持一位名叫J·麦克迪的飞行员,抢在海军的试验日期之前,于11月12日在宾夕法尼亚号邮船上进行一次起飞试验,准备给美国海军一个刺激,以加快其舰载飞机试验的进程。
可惜的是,麦克迪在启动飞机引擎的时候,不慎打坏了螺旋桨的桨叶,从而使这次试验流产,这对于美国海军来说,则是不幸中的万幸了。这样,在经历了几多曲折之后,飞机与军舰相结合的初次尝试,终于在千呼万唤之中,在一艘巡洋舰上拉开了帷幕。
舰载航空兵的“奠基”
在巡洋舰上起飞试验成功的两个月后,又一幕实际上将最终决定飞机上舰是否可行的飞机着舰试验,再次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上演了。试验日期定在1911年1月18日,地点是停泊在旧金山海湾的另一艘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试飞员仍然是第一次试飞的成功者——尤金·伊利。
在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的后主甲板上,铺设了一条长约36米、宽约9.6米的木质飞行跑道,跑道从巡洋舰的主桅杆下面一直延伸到舰体之外。在飞行跑道上,每间隔1米就在跑道的横方向上设置一道绳索,绳索的两端用22.7千克重的沙袋固定,这实际上就是最原始的飞机着舰的阻拦索,这样的绳索在跑道上一共设置了22道。当飞机着舰时,机身下装有的一个特制钩子会钩住这一道道阻拦索,这时,飞机会拖着一个个沉重的沙袋继续向前滑行,速度就会急剧下降,从而有可能在滑行距离非常有限的跑道上完成着舰。考虑到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飞机着舰试验,阻拦装置的把握性不大,于是在飞行甲板的尽头还设置了一个用巨大的帆布做成的斜坡屏障。
为了能使飞机在着舰时具有最小的相对速度,因此决定试验应在军舰航行时进行,这样,着舰的飞机就可以利用逆风的风速,使着舰试验的成功具有更大的保险系数。
临时变动增加试验难度
1911年1月18日,在重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上进行的飞机着舰试验,终于如期开始。然而这一天偏偏“天公不作美”,天气很坏、风浪很大,宾夕法尼亚号的舰长认为,该舰所处的水域太小,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无法进行安全的机动,故此临时决定让军舰抛锚,只是让舰尾朝着迎风的方向。舰长的这一临时决定,实际上给即将开始的飞机着舰试验增加了相当的难度,同时也给担任试飞任务的驾驶员伊利带来了更大的危险。
然而,驾驶员伊利对舰长的这一临时决定,及由此而增加的风险几乎一无所知,他仍然像平常一样,信心百倍地驾机从旧金山海岸起飞,向实际上处于锚泊状态的宾夕法尼亚号飞去。当飞机飞临军舰上空时,伊利操纵飞机迅速降低高度并对准舰尾的飞行跑道,而后果断地向跑道俯冲下来,当飞机接近跑道的倾斜尾板时,他又拉起了机头,并迅速关闭了飞机的引擎。由于飞机着舰时的速度过大,机身下面特制的挂钩只挂住了后面的11根阻拦索,最后,飞机终于在距离跑道终端约9米的地方稳稳地停了下来。紧接着,1小时之后,伊利再次驾驶飞机从宾夕法尼亚号上起飞,并安全地降落在附近的海岸上。
世界上首次飞机着舰试验,实际上也是一次完整的降落/起飞试验,又一次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试验的成功,引起了各国海军的普遍关注,世界各海军强国竞相进行类似试验,并先后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