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杆“脱虚向实”

2017-06-14 11:40郭思远
人民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金融风险杠杆实体

郭思远

4月24日,中国股市、债市、商品期货市场同时下跌,“黑色星期一”再度上演。同日,国内重要媒体均对“金融去杠杆”进行报道。据《人民日报》报道称,严防加杠杆炒作和交叉性风险,减少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套利,引导其进入实体经济。央行旗下《金融时报》指出:可以预见,以金融去杠杆带动实体经济去杠杆的相关举措还会陆续亮相。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会议指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金融去杠杆就是为防控金融风险,为了让实体经济去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发展好实体经济。

掀起金融监管风暴

2016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今年4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相继表态要“加强金融监管”。

在此期间,银监会密集下发多个监管文件,推动风险防范与杠杆控制,如《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银行业“不当创新、不当交易、不当激励、不当收费”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等,表示要更加主动地防控金融风险,大力治理金融乱象;证监会也宣布,对现行期货公司净资本监管制度进行修订,将期货公司最低净资本要求提高至3000万元;保监会发出通知,严防严管严控保险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严防内外勾结干扰监管工作。

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逐月收缩,从1月末到3月末短短两个月时间收缩1.1万亿,降幅达3%。因此,市场人士认为,“缩表”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深刻地影响中国市场走势和资产价格。

91金融创始人、董事长、CEO许泽玮认为,24日的“黑色星期一”是一个阶段性的反映,长久来说会回归正常。现在金融去杠杆是正确的,但是不能太急,防止市场过激反映。

有助于防控金融风险

有研究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金融领域杠杆率上升,未能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在金融市场中涌动,先后引发股票市场异常波动、债券市场杠杆率上升和保险公司利用高杠杆资金举牌上市公司等事件,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隐患。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认为,资产扩张多元化的背后,资金流向变得愈加难以追踪,其根本驱动力无外乎是达到监管套利和资金套利的目的。因此,要推动金融去杠杆,加强监管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我国金融领域存在诸多风险,在许泽玮看来,首先是银行的借贷市场,由于实体经济不好,借贷机构就会更谨慎,抵押率就会更好,贷款利息也会更高,企业就更不敢贷,加剧实体经济的生存危机,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同时,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一直不好,导致老百姓投资渠道太少。

“從监管的角度来说,金融去杠杆是好事。上一轮的‘股灾,虽说有各种原因,但本质来讲是由于杠杆率太高造成的。”许泽玮说,“金融去杠杆不是消灭杠杆,而是杠杆在合理的范围内,因为金融本来就是有杠杆,比如银行贷款就是杠杆。”

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推动金融去杠杆,意在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这是此次金融监管的大方向。

根据瑞银证券的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各类资管理财产品余额超过100万亿元,其中既包括最后流向实体经济的各类信贷,也包括在金融机构之间“空转”的各类信用。在此背景下,防止资金“脱实向虚”,引导资金更多流向实体经济,成为从央行到相关监管部门的重任。金融去杠杆,恰是这一重任的具体落实。

许泽玮认为,中国金融存在多重杠杆的现象,“一层一层往下套,层级太多了。一级杠杆还好说,二级、三级杠杆就不好说,因为不知道资产对应的是什么。”

“金融是一个放大镜,本来是‘1,然后就放大成了‘5。”许泽玮说,“一般来说,以前金融杠杆对老百姓没有那么大影响,都是机构对机构,但自从2015年‘股灾后,这次杠杆放大到老百姓身上,这个就是很危险的。”

近几年,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以及结构转型调整,部分资金“脱实向虚”,金融领域资金空转、“以钱炒钱”等苗头显现。资金“脱实向虚”,实际上与房地产有很大关系,让老百姓感觉干什么都不如炒房地产。

许泽玮认为,现在实体经济不好,最主要的还是需要给企业减税,中国企业的税费太高了,挣到的钱都去交税了。“对于企业来说,少交点税,就多挣点钱,国家少收10%的税,企业的利润就增长了10%,让创业者觉得做企业还是可以的。”

“现在政府在简政放权上,已经做了很多了。但政府只拿一些投入,比如基金,这都不是普适性的,最重要的还是在税收上,希望政府能够在税费上拿出政策,给实体经济减税,这样可能对实体经济会更好。”许泽玮说。

猜你喜欢
金融风险杠杆实体
金融风险防范宣传教育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构建防控金融风险“防火墙”
过去谁加的杠杆?现在谁在去杠杆?
大力增强忧患意识 进一步防范金融风险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
找到撬动改革的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