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裤衩

2017-06-14 00:08陈益民
寻根 2017年2期
关键词:裤衩短裤内裤

陈益民

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下身有裤腿,便于骑马运动。虽然这样的服装沿袭了下来,但中原褒衣博带的传统并未改变。人们外衣宽大,上为衣,下为裳。裳有两种,一种类似于现在的筒裙,另一种是两侧开缝的裙。不过,光穿这么个裳,里面光腿光臀,那也不行,必须有裤。而古人的裤,尤其是内裤,又是什么样的呢?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鸲鹆跦跦,公在乾侯,征褰与襦。”意为鸲鹆蹦蹦跳跳,国君借住乾侯,索要胫裤短袄。襦即短袄,这个褰(qian)字,杜预注释为袴(ku),《说文解字》称作绔,意思大致一致。而所谓绔,《说文解字》释为“胫衣”,段玉裁进一步注释:“今所谓套袴也,左右各一,分衣两胫。”原来只是套在胫部的裤管。后世为什么把游手好闲的富家子弟称作纨绔子弟,不过是因为他们套在胫部的裤管质地好,是用绢帛制成的,穿在里面的裤管都这么讲究,按《礼记》的规定,“衣不帛襦袴”,你的袴用了绢帛,能不让人愤愤不平吗?

问题来了,膝盖以上部分怎么办?还是不能空着啊,一是易使人着凉,二是用现在话说容易“走光”。放心,古人还穿一种叫“裈”(kun)(又写作“裩”,亦读kun)的短裤,穿在里面。颜师古注解《急就章》说:“合裆谓之裈,最亲身者也。”段玉裁注释《说文解字》也说:“今之满裆裤,古之裈也。”按贴身的裨有两种:一种类似三角裤衩,因其像牛鼻,秦汉以后称作“犊鼻裈”;另一种裤管略长,可护住大腿,多为开裆。

然而,未必人人能穿裤衩——裈。成书于汉代的《焦氏易林》说:“载车无裈,裸裎出门。小儿作笑,君子忧患。”(载车,一作戴元)没有裤衩而出门,会让人笑话的。《世说新语》载范宣清正廉洁,豫章太守看他穷,赠百匹绢,范宣不接受;减为五十匹,仍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太守后来坚持塞给范宣二丈绢,说:“宁可使妇无裩耶?”意思是说,你宁愿让老婆穷得连裤衩都没有吗?范宣这才笑而受之。这是家里穷,老婆没有裤衩穿的例子。《北史·斛律光传》:“(斛律)光尝谓人曰:今军人皆无裈袴。”这是说部队条件差,差到连裤衩都没有。

可见古代条件差的人,很可能就不穿裤衩。当然,也有相反的现象。有的地方的人因太穷,或者是太不讲究,便不穿外套,只穿内裤。如《道宣律师感通录》说某个地方的僧人“三衣少备,裨裤尤多”,表明那儿光穿裤衩的僧人较多。还有地方的风俗,就是不穿裤衩,《说文解字》就记东北扶馀国,“女子无袴,以帛为胫空,用絮补核,名曰繜衣”。也就是说没有裤衩,用柔软的布帛裹上棉絮系在裆中。此外,如果天气太热,或为睡觉舒服,也有不穿内裤者。《金瓶梅词话》第8回:迎儿偷了一个饺子吃,潘金莲大怒,用鞭抽打了她二三十下。书中写道,金莲“打了一回,穿上小衣,放他起来”。小衣即裤衩。原来金莲打迎儿时,自己是光着屁股的呢!

短裤一般是不外露的,只有做苦力的仆役、下级士兵才直接把“裈”露在外面。汉代司马相如就曾穿着“犊鼻裩”在外招摇。《西京杂记》说他与卓文君私奔,后在成都卖酒,“相如自着犊鼻裩涤器,以耻王孙”,自己穿个犊鼻裩干粗活,用一副贫贱模样丢老丈人卓王孙的脸。西晋阮咸嗜酒,家贫,众亲戚家很有钱,那些人家在七月七日这天,都把家中的锦帛服饰放在太阳底下晾晒,阮咸比不了他们,却也用长竹竿在太阳下悬挂自己的犊鼻布裈。高悬裤衩不雅,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答道:“未能免俗,聊复尔尔。”(我也免不了这份俗气,姑且拿这个晒晒吧。)还有东晋王澄从都城建康前往荆州担任封疆大吏,当时“送者倾城,(王)澄脱衣,着犊鼻裈上树,取鹊窠,傍若无人”。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光着膀子穿着裤衩,上树掏鸟窝,这与前面阮咸一样,就是放浪的魏晋风度吧。那时的酒仙刘伶,曾裸身在家,几个朋友来访,见而怪之。刘伶说:我以天为屋,以屋为裤裆。你们钻进我的裤裆,能怪我吗?好一派狂狷放浪之气!可见裤衩作为遮羞物,在古怪的狂人这里,也就成为无所谓之物了。

其实,无论当时礼法还是现代礼仪,裤衩都是不宜示人的。上面穿犊鼻裈当众招摇之例,很是惊世骇俗。古时又称裨、棍为“亵衣”“亵服”,原因就在此。成书于汉晋时期的《列女传》提及亵服,说周宣王姜后“脱朝服,衣亵服,然后进御于君”。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裈裆”:“裈亦作棍,亵衣也,短者为犊鼻。”《说文解字》:“亵,私服也。”《诗经·周南·葛覃》:“薄污我私,薄、擀我衣。”(尽力洗净我内裤,尽力洗好我上衣)这个“私”字,指紧贴身子的下衣,其实就包括短裤,所以要称作亵衣、私服,现在人们把裤衩里面称作“私处”,是有渊源的。

古人反对穿红裤衩。《论语·乡党》说“红紫不以为亵服”。现在我们本命年,从里到外喜欢穿红色服饰,其中就包括红裤衩,以求吉祥,这与古代风俗不同。隋朝时有人就差点因此而丢命。隋文帝时刑部侍郎辛宣常听人说穿红裤衩有官运,便“衣绯裈”。而文帝认为这有“厌胜”的作用——也就是穿绯裨可以起到不利于皇帝的巫术作用,于是要将他斩了,幸有大臣赵绰力谏,才免于一死。还有《南史·周弘正传》记载,周弘正年轻时到一佛堂上去听法师讲法,他“著红裈,锦绞髻,踞门而听,众人蔑之”。因穿紅裤衩,又撇开双腿坐门槛上,能不招人侧目而视吗。

汉代还有“穷绔”。霍光的外孙女六岁就成为汉昭帝的皇后,霍光怕别的宫人有宠于皇帝,竟以皇帝身体不好为由,让宫人都穿上有裤裆,且系有许多带子的短裤,称作“穷绔”,以妨碍她们“进御”。古人对此有解释,服虔说:“穷绔,有前后当(裆),不得交通也。”颜师古说:“绔,古袴字也;穷绔即今之绲裆袴。”显然这是一种让女人穿上后很不方便的有裆短裤。只是没想到,后世却把穷袴的意思整个弄拧了,比如清代的《日下旧闻考》就说:“青楼之伎,多着穷袴。”妓女穿“穷袴”,为的是方便,所以穷袴实际上又变成了开裆短裤的称呼了,与所谓“裩裆裤”满不是一回事。

短裤称作“小衣”是宋代以后的事。宋人王应麟注解《急就章》说:“布母缚,小衣也,犹犊鼻耳。”(布母缚是秦汉时期的裤衩俗称)明清时,小衣也常指稍长的短裤,《金瓶梅词话》第42回里,西门庆给王六儿“褪去小衣”,而不叫脱去小衣。古典小说里,常提到“小衣”“下衣”,可见人们没裤衩穿的时代,永远成了过去。《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玉郎钻下被里,卸了上身衣服,下体小衣却穿着。”《红楼梦》第33回,宝玉挨了板子,“只见他面白气弱,底下穿着一条绿纱小衣皆是血渍”。《绣榻野史》第1回:“见丈夫问她为何不脱下衣……假意说道:‘羞人答答的,如何使得,脱了下衣?”

即使到清朝,小衣仍是没有现在裤衩上的松紧带,还须另用布带系着。《红楼梦》第28回记述蒋玉菡赠宝玉一方珍贵的汗巾子,玉菡“撩衣,将系小衣儿一条大红汗巾子解了下来,递与宝玉”。

总之,古人是有内裤的,内裤也是与人的羞耻感相关联的,它与今天的裤衩还是有区别的,尤其是古代还是有人不穿裤衩的。

(题图:穿裨袴的汉代骑马俑)

猜你喜欢
裤衩短裤内裤
“短裤市长”
内裤正确清洗方法
百搭单品牛仔短裤,时尚减龄任你挑
内裤画师:人生就像浸泡着内裤的红茶
内裤应该晒哪面?
嫌疑人X的童年照大献身
“内裤跑”
声东击西等
小短裤去哪儿啦
穿好裤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