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博翰
摘 要:石油资源是目前世界经济生活应用量最多的能源,石油的价格变化带动着许多商品的价格变化,也是影响生产制造业、服务业等各领域的重要因素。每一次的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波动,都给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的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成为经济学术领域的热门课题。分析国际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程度并且给出对策,以期促进我国经济稳定、经济安全,提高国民的经济生活水平。
关键词:石油;价格波动;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41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3-0005-02
石油是当前工业经济社会中,生产、生活中一种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不可再生能源,对促进经济增长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曾经的每一次的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的波动,都给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石油价格的波动变化当前表现的更多的是繁复、不确定,因此研究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成为炙手可热的学术课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对石油资源的利用量也逐步增大。因此,加大力度研究国际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针对石油价格波动的影响,现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为促进我国经济稳定、经济安全,提高国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做出一点贡献。
一、建立国家的石油储备系统,实施价格调控策略,利用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变动,促成国内油价的稳定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日益增大。因此,若想维护国民经济生活稳定、持续地进行,就需要作为国家能源经济命脉的石油产业的稳定,保证在国外石油价格市场不断变动的情况下国内油价的稳定,保持一定的石油供求平衡,而且有抵御突发性政治、经济、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的价格剧烈变动的能力。这时,就需要建立国家的石油储备系统,制定价格调控策略。
国际上的石油储备机构包括政府、石油公司以及销售者和消费者等三个机构,后面两个机构也可以叫作民间储备机构。日本是世界上石油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了石油储备,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储备国,第一石油储备国是石油消费量最大的美国。在国际油价波动的时候,利用本国的石油储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本国油价的变动。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对石油资源仍然是供不应求的情况,需要长期进口,如果不建立自己国家的石油储备,长期靠国际石油供给,当国际油价发生波动的时候,对国民经济生活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不论从国家安全方面着想,还是从国民经济稳定方面考虑,都需要建立国家储备政策,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一体的相辅相成的储备网络,利用统一规划,分层储备的策略,在重点城市、港口地區建立大型的石油储备设备,石油公司也应该在确保正常运作的需求量外,建立一定的应急储备量。利用市场随时调整放、补石油储量,从而确保市场的油价稳定、供求平衡。另一方面,应该建立单独的石油价格风险基金储备,当国际油价低于国内油价时,多进口国际石油,放缓国内石油储备量,但是不降低国内油价,而是将国内外石油价格差价作为风险基金储备起来,当国际油价高于国内油价时作为油价补贴,从而稳定国内的油价,达到价格平衡。还可以利用这些石油储备应对国际突发情况,提高我国的国际石油价格市场的作用力。建立国家的石油储备系统与价格调控策略,利用国际市场上的石油价格变动,不仅能够促成国内油价的稳定,还能增加国际影响力。
石油是国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和商品,而国际石油市场油价变动是繁复、不确定的,我们需要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稳定石油资源的价格。从法律法规和市场两方面调节国内市场的油价波动,政府利用法律法规宏观调控,市场上利用石油储备来稳定价格,只有两者相互共同作用,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国际石油市场上取得最高的利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国际油价对国内石油市场的影响,使国际、国内的石油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达到最佳的供求平衡,稳定国内市场经济。
二、借鉴国际发展战略
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大国的需要。我国在20世纪末的1999—2002年的三年间的进口油量几乎增加了1倍,而自给率却在逐年降低。
保证国家资源安全的需要。作为石油进口依赖度较高的国家,中国也承担着保障石油经济安全的责任,在执行能源策略时,中国石油国际化的政策能够达到稳定市场经济、保障石油经济安全的目的。
要想实现中国石油国际化,制定策略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考虑国际环境。中国周边国家的石油储量较大,与中国建交关系良好,应充分利用这样的优势,在制定策略时,要结合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优点,利用好国内外石油市场。
2.发展国际战略空间。我国政府把中亚—俄罗斯、中东—北非和南美作为“十五”期间国际石油气开发的重点区域,加大扩展石油气开发业务,加强同这三个区域的经济合作,建立长期的生产基地,巩固了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的地位。
3.采用多向化措施。中国石油工业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在多方面采取措施,主要的战略措施如下:第一,采用集团化战略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通过各个集团间的合作共同面对并抵御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目前我国的石油集团主要包括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洋,通过三大集团的携手努力共同打造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石油公司,充分发挥集团化战略的优势,提高国内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第二,中国石油经济需要作为开放经济走向世界。我国石油工业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全面了解国际石油形势,结合自身具备的特点,充分发挥优势,加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石油经济方面的合作,扩大石油工业的战略发展空间,使我国石油经济沿着国际化道路持续发展。第三,寻求更大的资源量来改善我国贫乏资源的现状。面对国内资源紧张的形势,不仅要努力寻找国内石油资源,同时也应该增强国家间的合作,加大国外石油勘探力度,增大国外市场石油储备量,减小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降低国外石油购买成本。第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向多元化经营发展。增加开发资源种类,拓展公司经营项目,探索其他经营方式,树立多元化的经营理念对石油工业走向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第五,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国际化要求。分析并强化地方优势,通过兼并或收购等方法调整产业结构;与国外企业建立合资公司,这种方法使国内公司更快地进入海外市场,为公司实现国际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第六,开展线上营销模式。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国内较多企业也突破传统的实体店营销开拓了线上营销服务市场并取得了明显收益。国际上一些石油公司也提供了线上供货采购业务,方便了顾客的了解和购买。国内的石油工业也需要开通网上服务业务,加强线上系统开发应用,为国内国外的顾客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了解沟通渠道。
三、加强节约能源和替代能源的研究
据统计,我国石油耗费量大,资源利用率也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国民经济需要提高,但是我國石油资源储备量又相对贫乏,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亟待改善。节约石油资源要从各方面着手实施:第一,降低汽车油耗,设定进口汽车需满足的耗油标准,同时国内要生产低能耗的汽车;第二,在汽车加油时,采取实用节油添加剂的措施,督促行驶车辆应用节油技术;第三,国家建立推广实施石油节约技术研究基金机制,该基金的有效利用可以为石油研究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同时,要加强节约石油的宣传活动,使每一个人能够认识到石油资源缺乏的现状并鼓励人们节约资源,为节约石油贡献自己的力量。
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也需要石油的支撑,但是石油是地球上有限的自然资源,如果我们不懂节约、一味获取,一定会取之殆尽。除了节约使用提高使用率,还可以寻找石油替代品。目前,一切汽车采用了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该原料成本较低,天然气的使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使用的压力。加大资源勘探力度,寻找其他替代品,减少石油使用对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增加信息科技类产品出口,降低油价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国际上石油资源有限,我国石油资源也相对贫乏,如果我国国民经济过度依赖石油资源,那么进口石油的价格上涨势必会对我国经济造成重大的冲击。因此,我国需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第三产业的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如计算机、软件、电子商务等,与工业不同,不需要过多依赖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支持,其成本较低,发展潜力大,更新周期短,产品利润也比较高。我国电子产业在追赶世界发展的脚步,并在世界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加大信息科技类产品的研究,提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对经济全球化形势下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加大国内产品研发力度,减少国外产品进口
我国经济处于发展阶段,一些产品的研发还不到位,只能通过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加大国内产品研究实现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不仅减少了该产品的成本,缓解了对国外市场的依赖,而且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国内产品替代进口产品对国内的研究、生产、制造等多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要实现这种贸易方式,需要多方面技术改进配合。每一项技术可能需要较大的资本投入,而每一个进步都将会对国内企业生产效率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增大国内产品研发投资,减少产品进口量,能有效降低国际石油价格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势必会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影响,尤其是外贸行业。针对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问题,我们必须分析形势,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并确保有效实施才能确保企业稳定发展,才能使国民经济免受或者受到较小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玉峰.本轮经济危机前后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J].中国能源,2009,(7).
[2] 汪莉丽,王安建.世界石油价格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9,(5).
[3] 马登科,张昕.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研究:1861—2009 年——基于汇率制度选择视角[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2).
[4] 孙维晨,徐平.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2011,(23).
[5] 李纪建,管清友.石油双重属性与国际油价波动分析——一个国际政治经济的视角[J].国际石油经济,2007,(1).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