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万清
两年前,央视拍摄的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一经播出,立即火遍大江南北,一时间成为街谈巷议的热点话题,可见烹调艺术在中国有着多么广泛的群众基础。另外,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爱拿烹调说事,以烹调来设譬说理,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言,可见烹调文化已深人到中国人骨髓。在锅台与讲台之间辗转了几十年,我越来越感觉到语文教学与烹调之间有着太多的想通之处。因此,在这里我想就这方面的感受略谈一二,以就教于方家。
一、营养为先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界一直在为教材如何选编,语文课怎么上等问题争论不休。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公认的价值评判标准。那么,到底该以何标准来评判语文教学的得失成败呢?这个问题看似很复杂,但若与烹调作一个类比,问题也许就简单了。
人们吃食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获取赖以生存并能促进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营养物质。因此,厨师的首要任务是在烹调过程中努力保全食物的营养,为人的身体发育和体质强健服务,“营养”就是评价烹调是否成功的核心标准。
以此类推,我们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也应该是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必需的“营养”。一切偏离这一价值追求的教学实践都是没有出路的。
正是懂得“营养为先”,所以好的厨师知道选用最新鲜、最有营养的食材来烹制食物,同时在菜谱搭配时注意食材的营养均衡。比如,鱼是中国人非常喜欢的菜肴。它富含优质蛋白、胶原蛋白、钙、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重要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孩子的身体成长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因此,有经验的家长会常选购新鲜的鱼类,或红烧、或清蒸、或炖汤来给孩子补充营养,强健体魄。相反,那些不懂“营养为先”之道的厨师,则会选用缺乏营养甚至危害健康的食材,烹制出大量炫目但无营养、甚至有害的垃圾食品。
同样,那些心中始终装着“营养”准绳的语文教师,他们会在教学中时刻审视自己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重点的设置、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能否为学生提供有效“营养”。比如,上《岳阳楼记》这篇课文,我们就应该认真审视这篇课文的“营养点”在哪里。作为一篇文言文,文章词汇的积累当然是重要的“营养点”;作为一篇优美的写景状物的文章,写景状物的层次、手法、文字的语言特色等当然也是重要的“营养点”;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借写岳阳楼所观之景,抒写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这更是最重要的“营养点”。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就会在两三个课时内,分清主次,合理安排课堂环节,尽最大可能将文本中的“营养”传递给学生。
显然,我这里谈到的语文教学所承载的“营养”,就是指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必需的语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一篇教材的“营养点”在什么地方,如何实施才利于学生吸收,以及一堂语文课提供给学生的“营养”是否充足、均衡等问题,都是我们语文老师上课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煎炒烹炸。因材施“策”
一道菜成不成功,不仅要看它是否有营养,还要看烹调的方法是否得当。有时烹调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了菜品的营养高低。比如猪肘子最宜卤制或炖煮,这样既容易入味,又能使其中的胶原蛋白得以最大限度的保留。而鲈鱼最宜清蒸,并限时十分钟左右,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鲈鱼鲜嫩的口感,并充分保留其营养。可见烹调方法的采用,要因食材的不同而异,要因“材”施策。
語文教学何尝不是这样呢?比如我们上《论语》《孟子》这样的文言文,我们就要用“炖”的方法。这些文章,时代久远,文字艰深,含义深刻。因此,我们就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引导学生读、背,感知大意;再引导学生翻译,弄懂字面意思;最后,再结合生活实例体会其内在的深刻含义。
再比如我们上《春》这样的浅近散文,我们就宜采用“清蒸”的方法。通过朗读竞赛,引导学生“美文美读”——读准语调、读出意境、读出情感——通过朗读整体感知作品的艺术特色。切忌详析详解,把一篇美文上得支离破碎,枯燥无味。
三、色香味俱全
一桌菜,营养丰富,烹调方法科学固然重要,但菜终究是给人吃的,一桌好菜的最高境界是营养和色香味俱全,这样才能勾起食客的食欲,给人以大决朵颐之感。
上课也应该是这样,一堂课除“营养”丰富,教法得当之外,还应该上得妙趣横生,充满活力。要做到这样,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拓展视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与时俱进,把当今的热点话题和时新素材引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时尚,学一点“潮”言“潮”语,做到师生沟通的零距离。
在这里,我想就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谈一谈我的想法。
语文学科,本质上属于语言艺术的范畴,它天然与媒体艺术相通。而影视艺术又为我们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因此,我们要善用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我们的课堂。比如,上《舌战群儒》,放一段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相关片段,定会引起学生阵阵会心的笑声,生动的视频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上《再别康桥》,放不同版本的艺术家的朗诵视频,定会让学生耳目一新,深深被诗歌的艺术美感所陶醉。多媒体素材的运用,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当然,多媒体素材的运用本质上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过多过滥,更不能喧宾夺主。多媒体的手段好比是炒菜用的酱油,红烧肉、红烧鱼用酱油,色泽好,味道香;但炒青菜也用酱油就破坏了青菜的原本色泽和口感。因此,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一定要以必需、有效为原则,不能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一定要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