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言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2017-06-14 00:41黄祖志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气范文文言文

黄祖志

一提到文言文教学,人们就会想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文言文作为古代的文化精华,在教学过程中,对课文有关的字、词、句的疏通和解释是必要的,但如果只片面地强调“疏通”和“导读”,只在字词上兜圈子,不认真挖掘分析教材的深层意蕴,深化教学内容,很难完成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要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和鉴赏文言作品,包含鉴赏它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创作风格。在理解的基础上鉴赏古代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语言、写作方法、表达方式、谋篇布局、主题思想进行分析探讨,获得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都有很大的好处。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应该努力实现三个方面的的目标:第一、让学生具备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第二、批判继承和弘扬文化传统;第三、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从文言文的学习中,吸收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学习高超的写作技巧,以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本着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原则,认真学习文言文的写作技巧,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服务。我们所学的文言文虽然在语言形式上与现代白话文有很大的区别,但是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语言简练、富有韵味、结构精当巧妙。学生学习它的遣词造句和文章构成法,既可以感受到它优美的语言,得到美的体验,又可以学到写作方法,获得写作的启示。文言文中那些表现力极强的词语,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并在现代文中经常使用。文言文精炼简洁的语句、匠心独具的构思、造诣极深的艺术表现法等,都能为为当代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提供养料。

作为当代的中学语文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文言文的魅力,引导学生挖掘这些美,应用于现代的写作实践,首先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文言文的结构、段落、层次、语言进行认真地揣摩,细心领会,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抓住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加大备课力度和深度,加强学生现代写作能力的训练。既要坚决避免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更要坚决避免把一篇篇富有深刻思想感情的课文“大卸八块”。传统教学模式的那些不正确的方法,是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的。中学教材所选用的文言文,正如钱梦龙先生所说,是“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作品,是诗文中的极品,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这些作品千锤百炼的语言,斐然可观的文采,匠心独具的章法,足以垂范后世,成为我们不尽的宝藏。”所以,我在备《劝学》这篇文言文时,为了加强写作教学训练,为现代写作服务,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抓住表现手法上的突出优点;简洁准确的语言,鲜明集中的论点,强而有力的论据,生动而恰当的喻证,层层推进的结构,……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其生命力所在,恰如其分地设疑,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写议论文时存在的现实问题。这样势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势必把我们祖先的文化精华继承下来,应用于写作实践,之后又佐之以现代议论文及文字写作训练,精心设计与《劝学》相似的形式的作文体裁,加以印证、揣摩、模仿,效果明显。

这样的教学形式,就是為了给学生一个示例,使他们能够借鉴范文之长,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学中,重在引导学生摄取范文的“神”,把它融于自己的文章之中。要摄取范文的“神”,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领会范文是如何提炼材料,确立意旨的,其内容和形式是如何统一起来的。要摄取范文之“神”,还要引导学生把范文同自己的作品作比较分析,研究其间的异同,以求融会贯通。那些不问实际,生搬硬套的“模仿”,是不能提高写作能力的。如散文《师说》,为了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不重视师道的恶劣风气,一个内容变换多种语气与句式。先是疑问语气,后是肯定责备语气,最后又是强烈的讽刺语气。语气不同,句式变化,避免呆板,并能更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使感情一层比一层强烈,形式完全为内容服务,而我们学生在写作中恰恰欠缺这一点。往往无论何种文体,何种内容,均是陈述句式到底,缺少形式上的生动,更不用说为内容的深刻和感情的饱满而服务了。通过《师说》示例,学生心领神会,自觉地在实践中模仿它、学习它。

我们指导模仿不过是一种手段,引导学生创新,才是我们的目的。茅盾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但我们拥护‘模仿只能到此为止,过此一步,则本为向上的垫脚石‘模仿,就转而变为绊脚石了”。也就是说,我们在批判继承的同时,不忘记吸引提高,并创新发展,把传统的优秀文化同日益发展的信息时代相结合。如《过秦论》作为古人政论散文的名篇,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值得我们借鉴的表现手法很多——对比的论证方法,严谨的论证结构,还有那独具特色的语言。尤其从语言运用看,文章如辞赋一般,辞采华丽,千变万化,多用对偶与排比句,句子长短相间,读起来琅琅上口,处处重复却不给人累赘之感,句句相似却没有雷同之嫌。这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但决不能机械地照搬下来,而要根据现代写作的实际加以提炼,并根据具体写作实际进行创新,绝不能不根据忽视这些,任意取舍,否则不能达到学习文言文,借鉴表现手法的真正目的。

总之,为了实现《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完成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变。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突破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的束缚,发扬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化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
语气范文文言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语气不对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春色几许(简谱)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书面表达题参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