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主题阅读中学习写作

2017-06-14 23:13李晓彦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苏轼人格材料

李晓彦

现在的作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老师们常常会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式,公式化地塞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的模式。这种训练,在相当程度上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漠视了课堂教学资源,致使教师、学生都成了单独的个体,人人都在闭门造车。久而久之,学生厌写,教师也深感教作文的疲惫。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阅读,只有阅读才是写作的基础。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学习写作,是我比较认同的有效教学策略。我们课本中所选的课文以记叙为主,兼有部分说明文,从内容和写作形式上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种: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从体裁上还有戏剧、诗歌等。针对不同的题材、体裁特点,教师给予不同角度的关注,从整体上把握主题内容,找准读写结合训练点。这样,老师在备课时,能从多角度思考,能更好地挖掘主题阅读材料中的读写结合篇章,从而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读写训练。

学生在作文中,丢失了“我”,写作文就只能胡编乱造。这样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是人和文相脱节、分离的。其实凡是有成就的作家,都是在用人格和个性在写作品,用作品表现人格。因此,要使学生的作文人文合一,让“我”回归。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写作中,就要把“作文”与“做人”统一起来。必须时时顾及学生“其人”这个整体,把陶冶道德,训练思想,培养情感,锻炼观察放在首位。而道德的陶冶、思想的训练、情感的培养依赖广泛的大量阅读。学习苏轼的作品就读苏轼的系列作品,当我们吟诵苏轼的诗篇时,自然会感受到他们的人格风貌和个性特征在字里行间的涌动闪耀。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就引导学生读主题阅读材料中叶圣陶的系列作品,当我们捧读叶圣陶的作品时,自然会被他个人的人格力量所征服。

学生怕写作文,由恐惧作文而厌恶作文,其实也反映了教与学的矛盾。以“教”的方向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中,重概念和形式,忽视了渐进与积累,重方法训练,忽视了情感熏陶。写景文,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由于积累和写作方法还不成熟,寫起来应该是比较困难的。学习本主题单元时,我围绕写景文章的写作技巧,选择不同的主题阅读材料,围绕《观潮》一文中3、4自然段选择主题材料《天下第一潮》中作者对潮水声音和形状的描写的段落进行阅读;围绕《鸟的天堂》一文中鸟快乐生活的动态描写,选择主题材料《密西西比河风光》中动物活动的那一段阅读……收到的成效是,学生作文《雨》就模仿了《天下第一潮》,抓住雨的声音和形状变化来描写。《我的校园》一文模仿《鸟的天堂》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来写。写景文中如何才能生动、具体地描写,这个难关无声地衩攻克了。茅盾先生说过:模仿是写作创作的第一步,模仿也是学习写作的最初形式。学生作文从模仿开始,围绕写作目标进行主题阅读,从优秀篇章中模仿、借鉴一些表达技巧,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治疗学生作文“恐惧症”的当务之急是更新作文观念。生活积累是其中之一,之二就是学习中的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形成这样的意识:把练笔辐射到主题阅读课上,经常写写感受、启示、仿写句、段、续写结尾……自自然然地体现了从读到学写,读写结合。

总之,要想作文教学走出困境,仅仅沿袭老套的教法是远远不够的。那种只讲经验,不注意创新的方法是不适合新时期的教学工作的。必须让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读大量的课外读物,读名家名作,汲取精华,围绕写作进行主题阅读,走一条写作阅读互利共赢的道路。

猜你喜欢
苏轼人格材料
以鸟喻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