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梦云
基于写作的视角来看,散文较之于其他文体更加的灵活,同时也决定了散文读解研习难度相对较大。然而,散文又非常的重要,如何摒弃传统散文教学的弊端,突破教学的困境,有效地落实阅读赏析,并切实体味散文的真谛与本色,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笔者认为在散文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比较阅读法,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比较阅读教学,化无形为有形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关于语文教学以及文本的解读,国内很多学者和专家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孙绍振先生建议采用比较法和还原法。其中,还原法就是要回归本质,通过对客观生活的还原,回归到作品以及作者的情感。实践中可以看到,还原法比较适合于单篇作品的阅读分析和研究,根据提供的相关线索,将未加工的原生态想象出来,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艺术形象与原生态二者的区别和差异。对于比较法而言,更加适合于散文的阅读,先找到矛盾以后,再对矛盾进行分析,然后再对作品的艺术性进行分析。比如,人教版《春》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将朱自清先生与林欣澜作品中的春风进行对比;同样是春风,前者的春风与后者的春风有何不同?通过给学生提供材料,让他们自己对比阅读,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对比阅读探究以后,得到如下结论: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风更加的清新、温柔,犹如母亲的手一般抚摸着我们;林先生所写的春风,力度则更大一些,而且显得非常的豪迈。通过对春雨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合杜甫所写的春雨特点,学生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随着和风而来,春雨细如丝;杜甫的春雨无声轻巧,朱自清先生的春雨密、亮,而又绵长。学生通过比照,得出上述结论可谓水到渠成。通过对比阅读,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其中的情感,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即对比阅读。从不同的视角、层面,勾勒出充满各种意蕴的画面和场景,然后表达各异的情感。总之,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阅读法,可以使学生产生更深刻、更直观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二、古今散文比较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在初中散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可以将古、今散文对比教学。正如乌申斯基所言,比较是思维理解的基础,通过比较可以了解世界万物。我个人认为,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法效果非常的明显。在古代散文以及现代散文的教学过程中,都有非常丰富的“资源”可挖,而且发展空间也非常的广阔。我们应当深挖教材中的古今散文中所蕴含的联系点,这是非常丰厚的资源。据此,可以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能够在得到精神升华的同时,更加接受中国文学遗产。在古代与现代两种类型的散文对比教学过程中,应当找到二者的可比性,即应当具有可比性的古今散文对比才有意义。在这一基础之上,对散文由此及彼、从外到内、由已知到未知进行对比分析。比如,某篇古代散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找出一篇与其题材一致或者相近的现代散文进行比较阅读,反之亦然。在此过程中,要求语文老师必须认真备课,做好准备工作,多研读同类文章,才能为学生比较阅读学习提供材料。与此同时,老师应当从文本中走出来,不能局限于某篇散文或者被其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相反,应当站在更高的层面上,最大限度地找出具有可比性的另一篇文章,然后进行比较阅读教学。
古今散文的对比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无论是构思立意、语言修辞,还是在谋篇布局等方面,也应当具有可比性。比如,在写人叙事类散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以前有很多学生阅读散文作品时一头雾水,对散文阅读不感兴趣,或者产生了厌烦心理;在做散文相关的作业或考试时答非所问。然而,通過一段时间的比较阅读教学,无论是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考试成绩,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学生能够自主理清散文的基本脉络,能够准确把握文章思路,能读懂原文的含义,并且准确把握作者要表达的感受、思想感情;同时,还可以深挖文章的内涵,并有明确的态度和观点,通过联系上下文,推知文章的语境意义,这与之前的断章取义大相径庭。学生基本能够抓住“文眼”,深入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并且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文章语句的特点与作用,可以品味散文语言,并且揣摩散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及其情韵。采用比较教学法,可以使散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在中学散文教学实践中,采用比较阅读法,既可以异中求同,又可以同中求异,这有效地避免了传统的孤立语文学习的弊端。比较阅读法的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拓宽视野、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