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解郁法治疗产后褥汗临床观察

2017-06-13 18:23颜昭君
医学信息 2017年11期
关键词:疏肝解郁产后

颜昭君

摘要:目的 采用疏肝解郁法治疗产后褥汗临床疗程观察。方法 60例产后多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联合中药治疗,治疗2 w后评估病情,观察两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3%,兩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肝解郁法治疗产后褥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疏肝解郁;产后;褥汗

产后褥汗是女性在分娩后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本是一种生理现象,产后1 w内皮肤排泄功能旺盛,汗液大量排出,尤其以夜间睡眠和初醒时更多,产后1 w左右自行好转[1]。特别是分娩后头几天,为产后褥汗高发时期,在活动和睡眠中均可出现,遇到气温变化可能更加明显,甚至会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导致衣服、被褥等湿透而影响产妇日常生活。产后出汗多,主要是皮肤排泄功能旺盛,将妊娠期间积聚在体内的水分通过皮肤大部分被排出体外,这是产后身体恢复,进行自身调节的生理现象,不属病态,但仍有部分在产后持久多汗,病久会导致女性血随津亡,最终导致气虚亏虚,对产后身体恢复造成不良后果。产后褥汗虽不会造成器质性损害,但长期褥汗会给予产妇在生活上及情绪上造成影响。若长时间褥汗不控制,可能引起产妇继发感染,引起产妇情绪波动,导致产后乳汁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婴儿母乳喂养等情况。因此,产后褥汗仍不可小视,必须积极治疗。对于产后多汗治疗,大多以补气养血敛汗为主,对产后多汗控制有积极作用。我们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疏肝解郁法治疗产后褥汗,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且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缩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2014年产科住院患者6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年龄 21~30岁,平均孕周(38.24±1.14)w,新生儿体重(3416.5±224.2)g;对照组年龄 20~33岁,平均孕周(39.36±1.04)w,新生儿体重(3486.2±224.2)g,两组在年龄、孕周等方面无差异。

1.2病例选择

1.2.1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产后褥汗诊断标准:产褥期出现汗出过多者;产后汗出不止,动辄益甚;产后入睡,周身涔涔汗出,可湿衣裤,醒后渐止,甚者一夜醒来换衣衫1~2次。②单胎分娩存活婴儿。③年龄在20~40岁之间。④无甲状腺功能亢进,产后发热等基础疾病。⑤同意并接受临床观察。

1.2.2排除标准 ①并发严重产后并发症;②产后发热;③精神疾病患者;④不同意接受临床观察患者。

1.3方法 两组均采用产科常规护理,嘱产妇适当加强营养支持,鼓励产妇多食易消化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同时注意保持衣物干燥,及时更换汗湿衣物。保持居住环境适当的通风,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嘱产妇家属配合,给予产妇适当的心理安慰,避免产妇心情抑郁。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玉屏风颗粒口服,3次/d,1包/次。治疗组选用自拟方药,柴胡10 g、郁金10 g、白芍15 g、白术10 g、茯苓15 g、何首乌10 g、黄芪60 g、龙骨15 g、牡蛎15 g、当归15 g、五味子15 g。由本院制剂室采用自动化煎药机煎煮。加入1000 ml,浓煎取汁450 ml,3次/d,150 ml/次。用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1.4观察指标 治疗2 w后对治疗前后症状进行疗效评估,疗效评估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尼莫地平法[3]。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积分改善率≥95%者;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或70%≤积分改善率<95%者;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30%≤积分改善率<70%者;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或积分改善率<30%者。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汗证中医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标准,分5级:正常:0分;轻度:3分;中度:6分;较重度:9分;重度:12分。观察评价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

1.5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0.01为有极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治疗疗效比较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其中治疗组有效率90.00%,对照组有效率53.33%,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症状积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明显改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相比,积分改善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产后褥汗的发生主要与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皮肤排泄功能的旺盛以及水、电解质的排泄等因素有关。产后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特别是雌性激素在体内的含量随孕期的延长逐渐增加,可以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分娩后体内雌激素水平很快下降,身体其他各系统及内分泌功能也都逐渐恢复到非孕状态,体内多余的水、电解质也随之被排出体外。其排泄的主要途径是肾脏和皮肤,因此导致产后褥汗。产后褥汗属汗症范畴,中医学对汗证认识较早,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相当认识,指出汗液为血液所化生,为心所主。《三因极一病症方论·自汗证治》对自汗、盗汗做了鉴别:“无问昏醒,浸浸汗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应着重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做了进一步论述:“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所以,治疗汗证首先宣通肺卫,开泄腠理,使邪有出路,然后依据辨证论治,酌情加减提高疗效。产后褥汗虽属汗症,但因其为特殊群体,因此产后褥汗发病有其特定的病因及病机。妇人产后或因产时耗气伤阴,肝血不足,肝失条达至营血不足[4];或因产后抑郁,情绪失调,忧思过度至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而至营血不足[5]。营血不足,心阴受损,汗为心之液,心神失守,故而汗液开泄失和则汗自出。因此,治疗产后褥汗不能单一补气养血,需先以疏肝解郁,养血柔肝,健脾安神方可。方中柴胡、郁金疏肝解郁,使肝气可以调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为臣药;白术、茯苓健脾祛湿,使运化有权,气血同源。诸药同用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而使营血充足,则汗自止,同时佐以龙骨,牡蛎敛汗固精,安神定志;重用黄芪以补气固本生津,当归养血活血,养阴柔肝,配以酸涩之五味子一收一散,养血敛汗,使敛汗之功更显著。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主编.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辑)[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郑月萍.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产后多汗症35例临床经验[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4):174.

[5]王辉,王垂杰.国医大师李玉奇学术思想篇——多汗症临床证治[J].新中医,2012(9):148-149.

猜你喜欢
疏肝解郁产后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疏肝解郁止痛汤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如何避免产后大出血
缘何会出现产后“漏尿”
疏肝解郁趁春天
疏肝解郁法配合耳穴压贴治疗经前期综合征60例
疏肝解郁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
疏肝解郁法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