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温胆汤治疗痰热腑实证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加味温胆汤,3 w为1个观察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加味温胆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疗效显著。
关键词:温胆汤;痰热腑实证;缺血性中风;脑梗塞
脑血管栓塞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亦称之为缺血性脑中风。目前临床上发病率很高,占所有类型卒中的85%左右,其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危害着人们健康。中风的发生与体质、饮食、精神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多见痰热腑实证。笔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加味温胆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每获良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选60例病患均来源于长沙市四医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按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进行分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性13例,女性 17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5.5岁;对照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 48~80岁,平均年龄67.3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中医辨证为痰热腑实证,即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头痛目眩,咳痰或痰多,腹胀便秘,舌质红或黯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1.2.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2]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或MRI确诊。即中、老年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安静状态下或活动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复的脑缺血发作,症状常在数小时或数天内高峰,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梗赛的范围与某一脑动脉的供应区域相一致。头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 h内出现低密度病灶。
1.3纳入标准 年龄在在40~80岁;符合中医中风痰热腑实证诊断标准;符合西医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的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年龄>80岁和<40岁;患有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疾患严重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依从性差中途退出者。
1.5治疗方法 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接受基础治疗,方法依据《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3],即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血糖、血脂;酌情使用脱水剂;抗凝、降纤;神经保护剂等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加味温胆汤。方剂组成:半夏12 g、茯苓15 g、陈皮10 g、竹茹10 g、大黄10 g、枳实10 g、胆南星6 g、黄连10 g、全瓜蒌15 g、当归10 g、甘草6 g。随证加减:喉中痰鸣者加石菖蒲、天竺黄;肢体偏瘫重者加桑枝、络石藤;热象明显者加栀子、黄芩。水煎服,1剂/d,分2次早晚温服。连续3 w为1个观察疗程。
1.6疗效判定 参照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分。痊愈:病残程度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好转: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6%~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不足或者增加。 1.7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s)检验,组间等级疗效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进行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经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现代人们生活往往肥甘厚腻,饮食不节,容易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运化失司而聚湿生痰,日久化热。朱丹溪认为“半身不遂,大率多痰”,首次提出“痰”为中风之根本。中风患者通常肝阳上亢,痰热互结,阻滞中焦导致脾胃升降运化失司而糟粕内停,火热内灼津液而胃肠燥结,腑气不通。临床研究表明约有40%~50%的中风患者均表现为痰热腑实证[4]。运用通腑法治疗中风病首见于金元时代的张元素,他创立了三化汤用厚朴、大黄、枳实等通腑泻热剂治疗中风。沈金螯认为“中风若二便不秘,邪之中犹浅”,即认为可以从是否便秘来判断中风的病情程度,说明二便在脑中风病情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5]。而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中风急性期胃肠道蠕动受到抑制,肠源性内毒素加剧脑血液循环障碍。而通腑能排除积于肠道的代谢废物,改善血液循环,对恢复大脑功能有积极意义。故应遵循“脏病以腑为出路”的原则,以化痰通腑为治疗方法,可以防治中风病的发展以及变证。
笔者自拟加味温胆汤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黄连清肝胆郁热,燥中焦之湿,与半夏两药相合,则辛开苦降,气机通调,痰湿热结均除;大黄功积导滞,清热泻火利湿,活血化瘀;当归有活血调经,兼润肠滑便之功效,能助大黄泻下燥热。陈皮、茯苓健脾祛湿,湿去则痰不生;竹茹、瓜蒌清热化痰,枳实行气化痰;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和脾胃而兼制半夏之毒。全方共奏清热化痰,理气通腑之效。实验研究也表明,温胆汤具有调节脑梗塞患者血脂,提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6]。故加味温胆汤在治疗缺血性中风病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S].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1):55-56.
[2]吳江.神经病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62.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4]邹忆怀.王永炎教授运用化痰通腑治疗急性期中风的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2(4):68.
[5]宋智慧,李海英.活血化瘀药在中风急性期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8(14):119.
[6]李佳楠,陈东辉,罗霞,等.温胆汤降脂作用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31(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