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盈
摘要:目的 比较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并进行药学分析。方法 随机选择88例从2013年4月~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内科消化疾病患者,并遵照患者治疗意愿将分别分为单一组和双重组,每组44例。予以单一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对双重组患者则在其基础上添加奥美拉唑进行联合治疗,就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后,双重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各项数据中均优于单一组患者,且两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性质(P<0.05)。其中,单一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45%,双重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结论 同时采用常规药物和奥美拉唑对内科消化疾病患者进行结核性治疗,可在提升疗效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应大力推广。
关键词:奥美拉唑;常规药物;内科;消化疾病;药学分析
内科消化疾病的病发率较高,且病因较为复杂,疾病种类亦较为繁多,使得临床治疗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尤其如胃溃疡等消化类疾病,不仅治疗难度大,且还极易引发一系列如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痛苦,进一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本文就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于2013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众多内科消化疾病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作为本次实践研究对象,并在参加本次研究的患者签订相关协议书后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单一组与双重组)。其中,单一组女15例,男29例;年龄为39~80岁,平均年龄为(52.73±10.51)岁;胃溃疡20例,胃痛14例,其他10例。双重组女16例,男28例;年龄为40~79岁,平均年龄为(52.34±10.17)岁;胃溃疡20例,胃痛15例,其他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发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常规药物对单一组患者进行治疗:兰索拉唑[1](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606):清晨口服(配合温开水),1 次/d,15~30 mg/次,治疗1 w后可依据患者临床疗效遵医嘱对用药剂量进行调节。阿莫西林(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44605):口服,3~4 次/d,1粒(0.5 g)/次,可遵医嘱调节用药剂量。甲硝唑[2](江西药都仁和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6022263):口服,成人3 次/d,2粒/次;儿童3 次/d,1 粒/次。对双重组患者则在单一组患者的治疗前提下辅以奥美拉唑(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577)进行全面性治疗:口服(不可掰断或咀嚼[3]),①治疗消化性溃疡:2 次/d(早晚各1次),1 粒/次(20 mg),持续性用药4~8 w;②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 次/d(早晚各1次),1~3粒/次(20~60 mg),持续性治疗5~10 w(可按说明书或遵医嘱增减用药剂量)。
1.3疗效评估标准 由本院特别成立的观察小组相关工作人员遵照医学相关规定就两组内科消化疾病患者接受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而后以此为依据对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进行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评估(共分为痊愈、改善、失效3个阶段)。①痊愈:患者所有临床症状几乎完全消失,各项生命体征回归正常且不存在任何不良反应;②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有所好转且生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仅存在少数不良反应;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现象且治疗后存在严重性的不良反应,病情愈加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數+改善例数)/总例数×100.00%。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已经过初步整理的研究数据录入至最新研发的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深入性的科学分析,利用(x±s)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并通过卡方值 对比计数资料,若两者最结果显示为P<0.05,则说明其各项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区别性治疗后,两组内科消化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系列数据中存在显著性的统计学差异(双重组均优于单一组,P<0.05)。其中,双重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73%和2.27%,单一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45%和34.09%,见表1、表2。
3 讨论
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及甲硝唑等均为临床用以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常规性药物,其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但因其同时存在尚未明确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使得其药力作用大打折扣,使得临床疗效逐渐降低。而奥美拉唑作为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其能够在快速渗入人体消化系统的同时与人体胃黏膜壁[4]等细胞迅速结合,在药力作用下使消化系统内相关酶的活性得到有效性的抑制,以进一步达到减少和抑制人体胃蛋白酶分泌的良好治疗目标。此外,该药物还能在增加消化系统胃泌素[5]分泌的基础上调节胃粘膜血液循环功能,进一步帮助和促进人体胃粘膜的修复和再生,且不会对人体其他器官组织产生不利影响。有相关医学研究表明,将常规性药物与奥美拉唑科学性地结合用以治疗内科消化疾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痛楚,增强治疗效果,并尽可能地降低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合本文研究可知,经针对性药物治疗后,单一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09%;双重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7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后者临床疗效高于前者,前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后者,且两者在该系列数据中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予以内科消化疾病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奥美拉唑进行双重治疗,可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同时将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小化,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赖瑜华,沈俊良.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研究及药学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9B):45-46.
[2]张辉华.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研究及其药学分析[J].当代医学,2016,22(33):186-187.
[3]温秀连.奥美拉唑和常规药物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疗效对比研究及其药学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3):119-121.
[4]郑盛,杨涓,唐映梅,等.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所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0):1632-1668.
[5]罗光亮.奥美拉唑治疗内科消化疾病的疗效[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5B):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