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迷恋手机:制订合理的行为规则

2017-06-13 09:08赵敏
大众医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满足感作息过度

赵敏

信息時代特有现象:过度迷恋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成瘾”“网络成瘾”等名词已为大家所熟悉。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医学上,手机成瘾或网络成瘾并没有被作为一种心理疾病来处理。手机成瘾通常是指手机或网络使用过多。

手机和网络本身只是一种工具,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一种手段,本身是无害的。但是,如果使用手机或网络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就不能视之不管。手机成瘾通常受到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手机成瘾可能只是某个家庭问题的表现。比如父母闹矛盾,孩子不知如何应对,只好沉迷于手机,以便忘记现实中的不快;很多孩子缺乏应对生活中压力的措施,在遇到压力时,会自觉不自觉地通过用手机、上网来解决或逃避压力。用手机或上网往往是最简单和最易获得的“减压”手段。在玩游戏时,通过在虚拟的游戏场景中取得某些“胜利”,还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孩子在现实中缺少同伴,通过网络的虚拟世界找到能“谈得来”的朋友,也可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

4个建议,改变过度迷恋手机的坏习惯

不要没收孩子的手机 家长切忌强硬干涉孩子上网或使用手机。一些家长喜欢控制孩子的一言一行,但强硬干涉只会增加孩子希望摆脱束缚的愿望。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希望自己拥有“控制感”,非常不愿意被人控制。父母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进行交流。

制订使用手机的规则 早期干预是预防手机成瘾的重要手段。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反抗而一味纵容孩子,家庭中缺乏必要的规矩,任其自然发展,这并不可取。使用网络和手机关键是控制好度,家长可以在这方面立一些规矩。比如,允许孩子上网,但上网必须在完成功课后进行,且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等等。

鼓励孩子多进行面对面交流 现在微信等社交媒体逐渐发达,孩子通过微信等工具沟通的越来越多,在现实中面对面接触人的机会反而越来越少。但虚拟的人际关系无法代替真实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面对面交往传递的信息量是手机上交往所无法比拟的。所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走出去,在现实中与人面对面交往;或者让孩子把现实的交往和手机上交往结合起来,互相补充。

调整好生活作息 过度使用手机是一种不良的生活方式,它会打乱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家长可以帮助孩子逐步调整生活作息。如果孩子晚睡,要帮他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如果孩子饮食不规律,要禁止孩子在吃饭时看手机等。如果孩子的生活调整好了,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休息的时候休息,该吃饭的时候吃饭,再上网调剂一下,就不存在手机过度使用的问题了。

问题严重寻求专业帮助 严重的手机网络成瘾,如孩子沉迷于手机或网络而无法学习,甚至不吃饭、不睡觉,不与人交往,则一定要干预。家长可带着孩子找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求助,必要时接受药物治疗。

猜你喜欢
满足感作息过度
不 顺
爱心健康作息表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过度减肥导致闭经?
教师,独特的满足感
超级秀场 作息规律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推迟的满足感
过度加班,咋就停不下来?
联合多元作息的激光雷达点云多核分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