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2017-06-13 03:32沈世伟PhilippeViolie
旅游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一带一带一路交流

沈世伟++Philippe+Violier

由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就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重要思想。“五通”思想若能贯彻落实,必将大大促进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旅游交流与合作。反过来,旅游因其自身特点,具有先联先通的优势,不仅可成为助推“五通”的重要力量,也有望成为中国与相关国家交流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與行动》就已设想“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我们认为,“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非一朝一夕之功,欲使之朝着各方期待的“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目标稳步迈进,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须携手努力,在旅游教育与研究领域开展深层次、可持续的交流与合作。

一、以开放和包容为原则

此处有三层意思:首先,正如习主席指出的,建设“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事,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自然同样需要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奏。其次,“‘一带一路相关的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王毅外长强调中国无意为“一带一路”划定明确的地理界限,明确了“一带一路”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因此,“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也不能画地为牢。既然“一带一路”目前已从一种具象的概念变为一种更加包容开放的对外精神的反映,那么“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面向的国家也应逐步扩大到全球范围,或者说全球所有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此外,开放和包容既是旅游的天性,也是教育和研究不可或缺的精神。“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不能闭门造车,从书本到书本,也不能容不下不同的声音,或者不允许不同的探索与实践。

二、以旅游院校为主体

专业的事应由专业的机构和人士来做。高等院校无疑是各国旅游教育和研究的主力军。“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应以高等院校为主体。政府及其各级组织不宜介入其中的具体专业事务,更不能大包大揽,一统到底,而应以政策和规划宏观引导,以法律和法规有效约束,制定出大的蓝图,把握住大的发展方向,履行好服务与监管职能,甚至把可由专业协会承担的服务与监管职能交付专业协会,做到政府、协会、院校各守其位、各司其职,协同推进“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这不仅符合教育与研究自身发展的普遍规律,有利于调动高等院校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力,也便于政府、协会、院校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政府、协会、院校在双边和多边关系的框架下,借助国际通行的规则,顺畅沟通,有序衔接。

三、有分有合

“一带一路”涉及国家众多,国情差别巨大,任何一所高校都难以面面俱到,同时与这么多的国家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各地高校宜立足已有基础,结合自身优势,重点选择某一区域长期精耕细作,例如新疆地区高校、东北地区高校、西南和华南地区高校可分别利用邻近中亚、俄罗斯和东南亚的地缘优势,分别以上述某一区域或某一两个国家为合作重点。另一些凭借某一区域研究已形成特色和品牌的高校(如浙江师范大学的非洲研究),可在旅游教育和研究的中外交流中进一步凝练特色,强化已有品牌,做成长期、系统的工程。还有一些高校在旅游教育领域与某一区域已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基础(如宁波大学与欧洲旅游院校的合作往来),宜充分结合国家、省、市各级政府的相关战略,将已有合作向纵深推进。各院校彼此分工、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也需彼此协作,形成合力。中国旅游研究院作为国家旅游局的研究机构,可通过组织一年一度的“一带一路”旅游研究论坛、规划大型专题研究等形式将中国各旅游院校的研究力量汇聚起来,发出“一带一路”旅游研究的中国声音。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等组织则可在旅游教育领域发挥类似的统领作用。

四、挖掘和培养跨文化、复合型人才

“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交流与合作可涵盖学生交换、教师交流、课程合作、学分互认、双向留学、涉外办学等多种形式。“一带一路”旅游研究交流与合作则可以平台建设为载体,重点推进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研究、跨国跨区域合作研究和专项研究。人才是开展一切事业的基础。无论采用上述哪种形式,针对哪个领域,“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必须秉持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核心,重视人的成长,不拘一格,用心挖掘和培养具有高度的人文情怀和专业素养、跨文化、复合型的旅游行业人才和学术人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多样(大多数都不是英语国家),习俗各异,信仰有别,资源禀赋和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差悬殊,而中国大多数旅游院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长期局限于以美英澳等少数讲英语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较为陌生,缺乏真正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深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情的跨文化、复合型人才,而这样的人才恰恰是推进“一带一路”旅游教育和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中国与相关国家的通力合作,需要合作双方乃至多方共同的努力和耐心。另外,要始终注意,不仅要挖掘和培养中国的“一带一路”国家旅游通,也应培养“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国旅游通,惟有如此,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旅游合作才能在人才上形成互联互通。

五、在借鉴和创新中实现开拓与发展

基于开放、包容原则,广义的“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包括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也包括一切涉及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也就是沿线国家之间乃至其他国家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在推进“一带一路”旅游教育与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中,中国既可广泛吸收和借鉴沿线国家及非沿线国家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双边和多边交流与合作的经验和成果(例如欧洲的伊拉斯莫斯世界计划),也可进一步弘扬丝路精神,将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同中国与非沿线国家的合作交流联结到一起,编织成格局更宽广、规模更宏大、影响更深远的合作交流网络,从而大大拓展“‘一带一路朋友圈”。“一带一路”的横空出世让世人更真切地发现西方文明远非人类文明的全部。包括中国在内,“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着众多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国家,由于一方面“国际旅游研究界的已有理论和知识模型基本上是在西方文明的价值观体系和科学研究范式框架下建立起来的。这些理论和知识模型,不经过中国(等非西方)文明价值观体系和文化制度环境的验证或反证,很难说是人类普适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已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旅游客源市场和旅游目的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旅游合作的逐步深入和持续发展有望深刻改变世界旅游版图,可能生成不同于当今西方主导的国际旅游学界已知的一些现象和模式,从而为国际旅游学界提供新的研究场域和研究问题,进而带来激动人心的范式创新和理论变革。

法国政府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宏伟的工程,以独创方式在亚欧大陆及相关海域发展全球化,能够促进世界经济增长与和平稳定。法国昂热大学旅游与文化学院及卢瓦尔河地区旅游教育、研究、创新协同中心不仅乐见其成,还热切期待与其中国合作伙伴一道,携手参与“一带一路”旅游教育和研究的交流与合作。

(第一作者系该院副教授、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资助访问学者,第二作者系该院教授;收稿日期:2017-05-01)

[责任编辑: 吴巧红;责任校对: 刘 鲁]

猜你喜欢
一带一带一路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