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村落体育推进路径的“民俗化”选择*

2017-06-13 10:44黄元骋彭健民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武陵山村落片区

黄元骋,彭健民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村落体育推进路径的“民俗化”选择*

黄元骋1,彭健民2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体育部,广东 广州 510225;2.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众多,民俗民风比较醇厚,村落体育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文化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村落社会系统的均衡被彻底打破,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的村落体育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现象,现代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运行模式又不具备适应性,从根本上影响着村落体育的发展。村落体育推进路径的“民俗化”选择,与村落的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体育与民俗动态交互,是现实需要的新文化,不仅仅是对现代村落体育方式的补充,而且是当前促进村落群众体育的最可行、最有效的措施。

武陵山片区;村落体育;“民俗化”路径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民俗风情浓郁,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土家族、苗族、侗族等为特色的多民族地域性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蜕变了传统的村落,人们的价值观念改变,村落中年轻人远离原有的亲缘、地缘关系到城市发展,人口基数与人口结构发生了改变,村民社会关系网络不断发生变化,与村落的互动关系渐渐弱化,现代环境与现代元素不断冲击传统村落文化,不再具有先前文化认同和精神归属的意义,从根本上影响着村落体育的发展。“体育活动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与村落的社会文化环境相冲突的体育活动很难获得长足的发展”[1],村落体育的发展和推进必须与村落的社会文化环境相适应,“民俗化”路径的选择,是当前发展村落体育的重要形式和根本推动力。

1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的民俗化表象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1市7县)、张家界市(共2区2县)、怀化市(共1市1区10县),及常德市的石门县,邵阳市的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益阳市的安化县,娄底市的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共37个县市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43个民族,以土家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3%;张家界市有少数民族33个,以土家族、白族、苗族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7.2%;怀化市是一个有50个民族的“多民族文化村”,以侗族、苗族、瑶族、土家族为主,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0%;石门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县,有土家族、回、苗等16个少数民族,土家传统习俗浓郁,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比例的51%;邵阳市有39个少数民族,以苗族、瑶族、回族、侗族4个少数民族为主,占全市总人口的5.9%;安化县、新化县、涟源市、冷水江市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蒙古族、侗族等25个民族)占总人口比例很低。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有着十分富饶的自然资源,是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地区,村落处于自然环境和民族习俗的惯制化组织结构之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孕育出自己浓郁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村落文化,以其历史惯性与现实功效性渗透于社会生活,有鲜明的原始崇拜性、村落生活性以及民族象征性特征,蕴藏着十分丰富的体育文化,以传统自在的原生态民俗体育为主,与现代体育含混共存,在自在的民俗与传统活动中自然而然产生着自在的、传统的村落体育,如苗族的木鼓舞、跳芦笙,土家族的摆手舞、茅古斯,侗族的舞春牛、抢花炮,瑶族的抛花包、打长鼓等(如表1),基本折射出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以及民俗习惯。

表1 主要少数民族民俗传统节日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2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村落体育的民俗特色与现代表征

2.1 村落体育的民俗特色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村落都有自己民族特色鲜明的宗教信仰和传统民俗,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村落体育主要体现在村落群体性的民族宗教、民俗活动和传统节日中,体育极少强调健身功能,主要是精神层面,具有明显的民俗风情,如湘西自治州的苗鼓舞、苗族武术、茅谷斯、荡八人秋、高脚马、上刀梯、蹴球、高脚马,张家界的土家武术、九子鞭舞、仗鼓舞、蹴球、陀螺、秋千、高脚马,怀化的侗族武术、芦笙舞、抢花炮、荡秋千、打陀螺、打水仗、龙舟赛、茅谷斯、摆手舞,邵阳城步的打禾鸡、打泥脚、舞龙狮、瑶族武术、踢毽子、跳鼓、八人秋、放风筝,娄底新化的草龙舞、傩舞等,特别是新化县的村落体育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以梅山武术著称,是当地村落的文化代言,早在1984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武术之乡”称号,1992年,“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现国家体育总局)又首批授予新化县“全国武术之乡”称号,梅山武术除一些传统的武术项目外,还有独特的梅山拳术、梅山器械和梅山软功,如板凳拳、桌拳、棍对板凳等,在红星、孟公、鹅塘、奉家山、燎原、“王爷山”一带等村落有拳师经常自发地在农闲之余教习梅山武术,并组织梅山武术表演与竞赛活动。改革开放后,聚居村落的社会结构、组织结构与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传统结构下的民俗活动组织被打破,传统体育传承人的消退与继承人的缺失逐渐造成村落传统体育文化的断层,以宗教祭祀、喜庆丰收、婚丧嫁娶等为主要特点的民俗体育文化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慢慢消退,本土已有的民俗、情感、仪式与参与人群等都发生了变化,日常的村落体育被边缘化。

2.2 村落体育活动的现代表征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村落居民还没有脱离传统的农业耕种模式,“村落时间制度、生产生活方式、生活空间和村落文化是村落体育的内在规定性。”[2]在农忙季节,只要有劳动能力的人几乎无闲暇时间,且因劳动强度较大,劳动时间较长,难得有机会参与体育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在忙完家务活之后,闲暇时间就等于睡眠,大多认为“农业劳动就是健身方式”;非农忙季节,村落居民的业余活动趋同城镇大众,邻里间闲聊、逛集市、看电视、打网络电子游戏、打牌(麻将、纸牌)等,花在体育活动上的并不多,“有的把作为具有赌博性质的麻将、扑克作为闲暇时间的主要选择”[3],年轻人花钱(赌博)打桌球,偶尔有男性选择参与养生气功、武术类、篮球(村落附近有学校的)、乒乓球、羽毛球等健身项目,但没有专门的运动场所,主要是自家庭院前后。另外,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一些新的事物进入人们的主流生活圈,如广场舞,以其狂欢化民俗情绪的积极功能风靡全国,也“点燃”了村落,女性村民也选择了舞蹈类体育健身项目(广场舞、民族舞、腰鼓)进行健身,成为具有民俗性的当代体育项目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类。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关心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工作,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农民体育生活质量,但武陵山片区村落体育居民的主体参与性仍然存在着全方位的缺失现象,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的村落体育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现象,而现代体育的发展空间与参与性低,村落体育组织也具有相当的随意性,没有专门负责体育工作的村干部,与我国其它地区少数民族有着相似的构建:“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大都属于非正式组织,往往没有正规的组织机构和正式的组织条文,大家有事即聚集,无事则散去。”[4]村落体育主要是依托宗族关系、按照秩序自然生成的民间组织自主组织,民众按民俗节庆和一定的村落秩序自主参与。

3 村落体育推进“民俗化”路径选择的现实意义

3.1 维持村落社会系统的均衡

社会的发展必然会打破原有的社会结构,重新组合社会要素,具有明显的非稳定性、不平衡性,是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帕森斯的“社会系统”理论认为,具备足够数量的行动者作为系统的组成部分,乃是社会系统内部整合及社会系统和文化模式之间整合的必要条件之一。否则,便有可能无法维持系统的均衡而呈现“病态”[5]。村落体育的发展与村落的社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形成了不可忽视的结构体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都市文化模式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冲击,村落居民特别是年轻人,无论是否生活在家乡,都在追赶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改变着自己趋同、融入社会的主流,不断分化着村落传统文化,村落居民的民俗体育活动参与率极低,余暇时间“打牌(麻将、纸牌)”成为主流的文化模式,自在的、传统的村落体育文化在这种主流中慢慢消融,原有的民俗体育活动的生活利用度少了,无法维持系统的均衡而呈现“病态”,社会系统的均衡被彻底打破。“体育活动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制约,与村落的社会文化环境相冲突的体育活动很难获得长足的发展。”[6]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村落体育具有先天的民俗优势与“血缘”关系,“体育民俗化”更具开展性、普及性与文化认同感,村落体育推进路径的“民俗化”选择,对维持村落社会系统的均衡发展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3.2 延伸民俗体育的社会价值

3.2.1 促进体育休闲旅游产业

“人的价值系统以元价值、工具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为主线构成人的价值结构范式。体育的元价值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与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价值,这是体育价值的逻辑起点,体育的工具性价值既体现在对人的生产劳动能力的发展上,也体现在以体育产业为主的经济生产活动上。”[7]当前,体育休闲旅游正成为人们的消费新取向,不仅体现在人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元价值上,其价值还表现在它的经济学意义上。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极具民族风情的民俗传统体育,旅游业的兴起已带动了旅游体育的发展,如德夯风景名胜区的摆手舞、竹竿舞、板鞋竞速、踩高跷等民俗传统体育旅游项目等。村落体育的民俗化发展,为打造“特色体育村落”,形成由多个民俗体育文化村组成的“民俗体育旅游圈”提供了可能性和空间,依靠旅游产业动力推进村落体育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旅游体育(旅游主打)向体育旅游发展(体育主打),使旅游产业与体育产业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不但能拉动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的内需,且可以扩大外需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和体育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

3.2.2 协同推进“三农”建设

2004年至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4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其主题包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第二、三产业、繁荣农村公共文化、转移农村劳动力等等很多方面,在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状况下,“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实。体育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民俗体育的社会价值是其它任何文化形态所不能取代的,体育民俗化是湖南省武陵山片区村落体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民俗体育体现其社会实用价值的具体方式,村落体育的民俗化发展,以民俗体育发展村落体育文化,以村落体育打造湖南武陵山片区“特色”村落,既能促进村落居民身心健康发展,繁荣村落文化,又能发展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村落人口结构,协同推进“三农”建设。

4 村落体育民俗化推进路径的着力点

4.1 加强体育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

“文化与意识形态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但二者并不等同。意识形态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功利性和阶段性,而文化在时空两方面表现得更为宽泛。只有当意识形态充分尊重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即两条逻辑线交集在一起时,文化才能繁荣,意识形态才能有行之有效的话语权”(卢元镇)。民俗文化是情感属性、文化传统观念等的长期积累,是以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习俗、信仰等方式存在的文化形态,是体育民俗化发展的基础,体育民俗化的前提是要充分尊重民俗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使人们的体育思维、意识和观念在体育民俗化推进进程中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民俗文化的发展相一致。在村落体育缺乏主流意识引导的民俗体育碎片化时代,陵山片区村落体育处于全方位的缺失状态,民俗体育在消退,现代体育未能深入,处于双重失落之中,体育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显得尤其重要。有目的地通过各种内、外部民俗传统文化活动与传播途径,展示民族体育代表的独特魅力,引导人们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与“情有独钟”,提高民众参与性,形成一种新型的村落体育活动主流。

4.2 促进民俗体育回归“体育文化”轨道

“民俗体育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总是体现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民俗生活事项中,以其集体无意识的切身感、以体育形式和日常生活风俗(如节日、礼仪等)的融入与依附、及反映地方风俗的特色化构成其现代化的文化生命活力”[8],这种被打上了深深的“民俗”烙印的体育,文化认同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习俗特征,具有“非体育文化”倾向,其强身健体功能较为有限。民俗体育如何在现代社会的村落中展示与提升,首先要以经典价值传承为基础,即体育的元价值,从自在的民俗文化积极引向具有一定规定性的体育文化发展,由“民俗体育”向“体育民俗化”转型,回归“体育文化”轨道,重新审视民俗体育新的传承与发展路径,挖掘整理民俗体育的种类,对那些与民俗活动交集在一起的体育活动方式进行适度的提升与完善,增加其体育性特征,以现代全民健身体系的模式发展,建立“体育民俗化”的健身、管理与服务组织网络,促进村落体育的发展。

4.3 建立村落体育的“双轮”驱动模式

村落体育来源于地理环境、生产与生活方式及民俗文化所决定的一些传统民俗活动中仪式性的本土性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更具含糊性、自在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活动中仪式性的活动渐渐淡化,其神秘性也逐渐消失,现在的村落体育与“传统”体育相去甚远,甚至许多村落无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因此,现代村落体育的发展需要极大的能改变村民的生活习俗的一种外力加以保障才能运行,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条件。

“双轮”驱动模式,即管理体系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一方面,以行政管理推行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作为村落体育推进的核心动力,转变村落体育发展方式,建立满足农民兴趣和健身需要的村落体育管理体系,让体育专业人士真正担当起重要的职责,推进当地村落体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从体育民俗文化的本身入手,加强文化创新,发掘其健身功能和休闲娱乐功能,依靠旅游文化外化村落体育文化,利用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的武陵源、凤凰古城、乾州古城、里耶古城、德夯风景名胜区、矮寨奇观景区、芙蓉镇、怀化侗文化村、洪江古商城、黔阳古商城、芷江和平城、城步南山、莨山、紫鹊界、黄桑等民族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外化为体育休闲旅游资源,让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观赏性旅游,而是参与到各种民俗体育旅游活动中去,形成新的体育民俗文化氛围,驱动当地村落体育的发展。

5 结语

任何文化的发展都无法摆脱文化传统的影响,从传统民俗文化的视角看,“武陵山地区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具有深刻的区域民俗文化烙印,是区域民族大众重要的传统闲暇娱乐方式与内容,现代全民健身标准对其不具备适宜性”[9],同样,现代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运行模式也不具备适应性,村落体育推进路径的“民俗化”选择,是适合武陵山片区村落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从村落社会结构的现状来看,武陵山片区村落生产方式、生活空间的整体态势发生改变,社会系统的均衡被彻底打破,不良文化模式的“渗入”,导致以民俗文化为载体的村落体育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现象,村落体育推进路径的“民俗化”选择,使体育与民俗动态交互,既能拓展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空间,又能扩展传承主体规模,是现实需要的新文化,不仅仅是对现代村落体育方式的补充,而且是当前促进村落群众体育的最可行、最有效的措施,也许会失去原来意义的“风俗”,但一定会以某种“变性”的正能量服务于村落居民的生活。

[1] 孙风林.村落体育的社会生态学分析——以河北沧州郭村为例[J].体育科学,2013,33(3):19-27

[2] 郭修金,虞重干.从村落看村落体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1-6

[3] 屈杰.改革开放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方式对健康影响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4] 孙庆彬,等.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组织的生成方式与运作机制——以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古村落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50-55

[5] [美]塔尔科特.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M].张明德,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108

[6] 孙风林.村落体育的社会生态学分析——以河北沧州郭村为例[J].体育科学,2013,33(3):19

[7] 范叶飞,马卫平.体育价值分类探究——基于人与社会的价值结构统一的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3):35-39

[8] 段丽梅,王建洲.“身体叙事”视角下民俗体育花棍舞(打莲湘)的生命存在感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3): 50-55

[9] 白晋湘,等.武陵山地区民族民间体育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2):147-150

The “Folk” Option About The Beneficial Path Of Village Sports in Wuling Mountain Area of Hunan Province

HUANG Yuan-pin1, PENG Jian-min2

(1.ZhongKai agricultural college of engineering,guangzhou,Guangzhou 510225,China;2.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China)

Wuling mountain area in Hunan is a small multi-ethnic area, which has a large population of ethnic minority and honest persons, and the sports there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But with changing times, the system of the village social equilibrium has been broken. As the carrier of the folk culture, the village sports appear stagnant or even recession phenomenon. The mode of the modern sports and the national fitness do not have flexibility, which fundamentally affects the village sports development. The “folk” option about the beneficial path of village sports is a new culture needed now which should adapt to the village soci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It will keep sports and folk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and it is not only just with respect to the manner of the modern village sports supplement, but also is the most feasibl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mass sports in the village now.

Wuling mountain area; Village sports; “Folk” path

2017-01-18

黄元骋(1988-),男,广东梅县人,助教,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般项目“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中村落体育的社会功效与实现路径研究”(16BTY078)

G80

A

1007-323X(2017)03-0023-04

猜你喜欢
武陵山村落片区
秦巴-武陵山区重庆段乡镇域多维贫困测度及类型划分
武陵山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困境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咖视角: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片区是广州东部的不二中心
诗二首
创新又贴心
过武陵山区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新”在哪里,“特”在何处 ?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