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都是人类的病态”
巴尔扎克说:“天才都是人类的病态,就如同珍珠是贝的病态一样。”曾有人用精神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人类近代300位著名人物。他们认为有明显精神病特征的在政治家中占17%的,思想家中占26%,画家中占37%,小说家和诗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达46%。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完成后,晚年的托尔斯泰陷入焦虑中,抑郁症使他每天都在质疑生命的意义。从50岁起,他放弃了写作,企图依靠哲学和宗教来寻求解脱。在家里,他脾气暴躁,难以跟人相处,三番五次离家出走,终于在最后一次出逃中,孤独地死于一个无名车站。
川端康成
代表作:《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自幼失去父母,极为任性孤独和神经质,不爱上学。川端康成在196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表现得十分惊慌失措:“不得了,到什么地方藏起来吧!”他对喧哗与热闹十分抗拒,对于获诺奖后所带来的荣誉和涌来的慕名者,心里十分厌恶,甚至大发雷霆:“家里并不是旅馆,我也不是为客人活着的。”1970年挚友三岛由纪夫切腹自杀,使川端的抑郁症更严重了,他一度表示:“被砍下脑袋的应该是我。”不到两年,他口含煤气管,自杀身亡。
欧内斯特·海明威
代表作:《丧钟为谁而鸣》
作家迈勒曾说:“海明威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恐惧和自杀的念头作斗争。他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场噩梦。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斗中度过的。”1960年,海明威的健康状况恶化,抑郁症让家人不得不两度将他送往疗养院。在那里,他接受了20多次电击治疗来减轻抑郁症。出院后,他对生活中事事充满疑心,尤其担心受到联邦调查局监视,他多次试图自杀,终于在1961年7月2日,将一支双筒猎枪伸进嘴里,暴烈地死去。
查尔斯·狄更斯
代表作:《双城记》
刚满30岁的时候,狄更斯已经是一名世界知名的作家,财富、名利双收。然而,童年的他却在一家制靴厂劳作。父亲入狱后,年幼的狄更斯一直一个人生活。他的小说基调总是有些压抑,这一点在开卷语就能体现出来。1844年完成的《Chimes》一直被埋没,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狄更斯的抑郁。投身工作的狄更斯总是很低沉、冷漠,对外界事物毫不关心,但是一旦完成,情绪又会渐渐恢复正常。随着年龄的增加,狄更斯的抑郁症愈演愈烈。最终,狄更斯毅然抛弃母亲、妻子和儿女,与一名18岁的女演员同居。
赫尔曼·黑塞
代表作:《荒原狼》
赫尔曼·黑塞一生漂泊、孤独,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曾遇到特殊的心理压力,引发了严重的抑郁,甚至是精神分裂。1917年前后他介入心理分析,小说《荒原狼》把他的孤独、不能忍受的分裂用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
顾城
代表作:《一代人》
1993年10月8日,新西兰北部一个小岛上,顾城用一把斧头将妻子砍死,然后自缢于一棵大树上。从他的遗著《英儿》中可以看到,精神抑郁已经困扰他很久,死亡的气息始终在他的生命中挥之不去,他曾在采访中表示,17岁就严肃地“决定自绝”,而在他的追悼会中,顾彬有一句话说:“顾城是从‘文革以来就一直想自杀而未果的人,有一天突然自杀成了,这似乎不太难理解。”人们猜测他是因为受到追逐利益女人的伤害,导致情绪崩溃,最终家破人亡。顾城,抑郁症的牺牲品。
海子
代表作:《亞洲铜》《以梦为马》
诗人海子也是死于抑郁症,死的方式异常惨烈——卧轨自杀。他出身贫寒,生前一无所有,沉迷于诗歌的写作到了痴迷的程度。四任女友都因贫寒先后离他而去。他的诗集是在他死后多年,由好朋友西川帮助整理出版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诗歌界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的才华也渐渐地被世人了解和接受。
三毛
代表作:《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一直患有严重失眠,幻听幻觉,精神异常(歇斯底里现象),1991年1月4日凌晨,在医院被发现自缢而死,此前,她正在接受精神方面的彻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