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宪
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吉米·卡特虽然只做了一任总统,却因其在任内推动完成美中建交而名留两国关系发展史册。
2014年1月1日是中美正式建交35周年。以此为由头,首届中美关系年度论坛于2013年11月11日和12日在卡特中心举行。11月10日,卡特在卡特中心接受了中国记者采访。
当代美国总统均在卸任后在其家乡或最为心仪之地建立一个图书馆(如奥巴马的总统图书馆就将建在芝加哥而不是出生地),以保存和呈现与其有关的历史,卡特亦不例外。1924年10月1日生于佐治亚州普兰斯的卡特,除了在亚特兰大建有“吉米·卡特总统图书馆”外,还于1982年在相邻处建立了卡特中心。
我曾多次造访建筑风格简洁的卡特中心。毕业于美国海军最高学府——美国海军学院的卡特不仅做过军官,种过花生,还是位画家。卡特中心多处挂着他的画作,其中既有振翅高飞的美国鹰,也有风情优雅的美国小镇。
卡特接受采访当天,我被安排在紧靠卡特右边的位置,并率先提问。
房门打开,卡特笑着来到现场。时年89岁的他看起来仍然健朗、机敏。他与在场者友好地握手致意,坐下后将头偏向右侧,认真地听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开门见山。我请作为亲历者的卡特谈一谈对于中美建交35周年的回顾与前瞻。
卡特含笑思忖片刻后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那一天正是我的生日。当我成为总统时,我被美中两国之间没有外交关系所困扰。我认为是改变这一状況的时候了。如果美国和中国能够合作,将使西太平洋及亚洲国家的未来受益。当时,做出与中国建交的决定在美国是很不受欢迎的,因为美国已与台湾形成同盟关系。我与邓小平进行了秘密谈判。我们开始取得进展,因为我可以感到在地球另一端的邓小平决定改变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不仅仅是改变与美国的关系。”
卡特接着讲故事:“记得有一天晚上,我正在白宫内睡觉。大约凌晨3时,电话铃响了。这种情况很少发生,除非有危机。我拿起电话,是我的一位顾问,他当时正在北京。我问他为什么这个时间给我打电话。他说:‘我现在与邓小平在一起。我问他是因为有什么坏消息吗?他说,不,是因为邓小平问你是否接受5000名中国学生到美国大学学习。我回答说,你就说我们可以接受10万中国学生。过了一些年,就有10万中国学生来美国学习了。”
卡特说,他注意到《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于1978年12月15日(此处为美国东部时间,北京时间为16日),3天之后,决定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我一直感到,美中两国建交与中国改革开放相得益彰。”
此时的卡特眯起双眼,说出了至今足以耐人寻味的金句:“美中两国合作既是机遇也是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