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兵圣传奇

2017-06-12 01:24郭文峰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7年4期
关键词:宋襄公阵式吴军

郭文峰

孙武

生卒:不详,约公元前54-7-公元前485年

籍贯: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尊称:孙子、兵圣

战力:★★★

谋略:★★★★★

战功:★★★

经典战例:柏举之战最大成就:著有兵家圣典《孙子兵法》

多年后,孙武隐居山中。当他坐在绿荫如盖的大槐树下,字斟句酌地反复修改自己的《孙子兵法》时,脑海中总忍不住回忆起自己在吴国的那段光辉岁月。

那是公元前512年,已经到而立之年的孙武,托着一卷竹简,自信满满地站在吴国王宫前,等着吴王阖闾(hélǘ)的召见。

他是来找工作的。

身为齐国大贵族田家的后代、拥有一身兵法本领的他,在齐国原本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可是他的运气实在太衰,工作没几年便赶上齐国内乱,为了避祸,他只好逃了出来。

没想到来吴国找工作居然吃了闭门羹,吴王不肯召见他。于是他在姑苏城外租了一座草屋,写起了兵书。

没过多久,他便认识了伍子胥——一个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通缉犯,由于老爸和哥哥被楚王杀了,他发誓要报仇雪恨。

伍子胥是吴王阖闾面前的大红人,向吴王鼎力推荐了孙武这块“大金子”,可吴王的态度依然是一“不见!”

伍子胥的牛脾气一下子上来了,一有机会便向吴王推荐,吴王被烦得不行,只好点头,好了好了,我见我见!

在这个隆重的日子里,孙武终于见到了吴王阖闾,见面礼,便是孙武的奇书《孙子兵法》十三篇。

略懂兵法的吴王果然被迷住了,拍案叫绝。一番简单的复试后,吴王决定任命孙武为上将军。

孙武兴奋得摩拳擦掌,终于能大显身手了。

公元前508年,吴王决定向楚国开战。

不过,楚国是个大国,虽已老迈,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吴国想把它扳倒,并不容易。

但孙武自信满满——凭借的不仅仅是拳头,还有谋略。

他献的第一个点子是伎交,就是在外交上打败敌人。先是忽悠楚国的小弟桐国背叛楚国,然后又忽悠楚国,说吴国很个白楚国,只要楚国派人来吓唬吓唬吴国,吴国就会替楚国收拾桐国。

楚国还真上了当,傻乎乎地派兵过来,结果遭到吴军偷袭,被揍得灰头土脸。

这下子,吴王的自信心膨胀,想趁机一鼓作气,灭掉楚国。

但孙武和伍子胥的脑袋相当清醒,他们认为楚国仍然很强大,时机并不成熟。

“得到什么时候才算时机成熟呢?”吴王着急地问。

“时机并不是等的,而是自己创造的。”孙武狡猾一笑,说出了另一个点子——疲楚。把吴国军队分成三支军队,轮番骚扰楚国的边境。楚军见吴军来势汹汹,集结大军迎战,吴军却又跑了;等楚国军队回去了,第二支吴军又打了过去……如此循环往复,搞得楚国疲于应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公元前506年,时机终于成熟。楚国进攻吴国的小弟蔡国,蔡国向吴国求救,于是吴王集结重兵,对楚国宣战。

重兵是多少人?水军陆军,加起来一共3万。

楚军有多少?据说有60万。

60万对3万,吴国疯了吗?

当然没有。孙武信奉“兵贵在精不在多”的道理,这3万人都是孙武精心训练出来的特种兵,战斗力相当强悍。为了对付吴军,楚军在边境集结了重兵。可孙武却没有和楚军在边境纠缠,而是带领一部分精兵从陆上出发,采取跳跃行军的方式,绕过楚国北部的三关,出其不意地插入楚国的腹地。

楚国人大惊,慌忙组织军队抵抗,结果五战五败。在柏举之战中,楚军的20万主力更是被3万吴军打了个落花流水,一溃千里。

站在楚国都城上,孙武仰天长啸:我终于成功了!

伍子胥则痛哭流涕:老爸,老哥,我终于为你们报仇了!

但吴国灭楚的目标最终没能实现。

咋回事?

因为楚国人的外援——秦国和越国来了,后者甚至打到了吴国都城。

吴王阖闾只好带着军队回国了。

经过此次战争,孙武名震天下。吴王想重重地封赏他,他却婉言谢绝了。他虽然从事的是作战的工作,目的却是想通过战争维护和平,反对滥杀无辜。可在楚国,看到的却是吴军的烧杀抢掠,伍子胥的掘坟鞭尸……

他失望了,疲倦了,提出了辞职。

他归隐山中,潜心研究兵法,结合在吴国的战争经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兵书《孙子兵法》,平平淡淡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虽然他的战功不如后世的许多战神,可他的《孙子兵法》却流传千古,成为闻名世界的兵家圣典,他也因此获得一个独一无二的称号——兵圣。

大懂干戈车战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的邺(bì)之战中,兵车错毂(gǔ)(战车相互靠近)

夏商时期,步兵、车兵、马队和弓箭兵等兵种已经产生,其中,步兵是主要的兵种。但在商代晚期,车兵崛起,春秋早期达到鼎盛时期,车战成为春秋时期的主要战争方式。战车兵是军队的主力兵种,以一辆战车和跟在后面的步兵为一个基本作战单位,合称乘(shèng)。计算各诸侯国的军事实力,也常常以战车为计算单位。例如“万乘之国”,在当时就是超级大国了。

关于战争,关于车战,还有许多你不一定知道的小知识。不信?往下讀吧!

军队编制

中国古代军队的基本编制单位就是一五一十的什伍之制。“什”有10名士兵,“伍”有5名士兵。

夏、商时期军队组织有旅、师的建制。西周时,王室军队最大的编制为师。春秋时,军事编制扩大,出现了军。各侯国基本上都是三军建制。三军中每军为1万人(一说为12500人),共3万人。每军置一军将(后称为将军)。2500人为师,有师帅;500人为旅,有旅帅;100人为卒,有卒长;25人为两,有两司马;5人为伍,有伍长。

战车上的人

一辆战车上一般有三个人,中间的是驾驶员;左面的叫“车左”,是车长,也是弓箭手,负责远距离攻击敌人;“车右”是战斗力最强悍的,在两车交错时,负责用长柄的矛、戟等兵器杀伤敌人。

车上的战士都是有身份的贵族,奴隶和平民只能担任跟在战车后面的步兵。步兵一般一二十人,但后来步兵的规模越来越大,最多时达百人。

车兵们用什么

战车上的武器有远射兵器弓箭,有戈(gē)、酋矛、夷矛、戟(jǐ)、殳(shū)五种长兵器,还有刀、剑等近身防卫的短兵器。

铠甲

铠甲是士兵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从商周到战国,用的材料基本上全都是皮甲。战马身上也披有铠甲护身。

弓箭

弓箭是一种用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远射兵器,3万年前中国境内的人类便开始使用弓箭。

剑在商代已经出现,但无格护手、剑身、剑柄之间的椭圆形部分)、无首(剑柄的顸部)。西周后期,剑出现了圆柱形的茎(剑柄)和圆形的剑首。春秋以后,剑形日渐完备。战国时出现铁剑,杀伤力很大。

战前先“约”

春秋中期以前,车战相当“文明”,大家都彬彬有礼,很少搞突然袭击。打仗前,一方要先约战——给另一方下战书。“我要和你打仗,约不约?”“约!”“那好,明天上午九点,野马坡下,不见不散。”

摆造型重要

正式开战前,两军先要摆好阵式,然后才堂堂正正地展开战斗。阵式主要有方阵和圆阵。要是一方还没有摆好阵式,另一方绝不趁乱进攻,而是耐心等待。

不过,春秋中期以后,为了战争的胜利,交战双方越来越不择手段,仍然遵守规则的人,则沦为被人嘲笑的书呆子。

最著名的书呆子是宋襄公。为了争夺霸主,公元前638年,宋国和楚国在泓(hōng)水开战。当时,宋军已经先在泓水北岸摆好阵式,等着楚军,宋襄公的手下建议在楚军渡河的时候进攻。宋襄公坚决摇头:“那可不行,我可是讲仁义的。”楚军渡河后,宋襄公的手下又建议趁楚军没摆好阵式时进攻,宋襄公仍然摇头:“那可不行,我可是讲仁义的。”直到楚军万事俱备后,宋襄公才下令进攻,结果被打得稀里哗啦,自己也身受重伤,不久就郁闷而死。锚开战车再搏斗

摆好阵形,两军在隆隆的鼓声中相互接近。距离远时用弓箭对射,走近后,两辆战车错车搏斗,车上的战士用戈、矛等长兵器互相攻击。交错之后,第一个回合结束。两辆战车掉头再来,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打倒。

敗兵不要追

车战持续时间比较短,大多数情况下一天就能解决战斗。

如果敌人战败逃跑了,另一方一般都不追,要追也只能象征性地追50步,绝不赶尽杀绝。

猜你喜欢
宋襄公阵式吴军
宋襄公:极具争议的『贵族标本』
仁义之师:理想主义者的霸主梦
宋襄公的战法
范蠡妖阵破吴军
范蠡妖阵破吴军
汪雷一兰 吴军 夏兆侠 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