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锋
摘 要:智库建设是当前社会主义学院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主义学院系统的智库资源包括系统内部资源、系统外部的协作资源以及学员资源。学员群体处于工作第一线,对于现实问题的把握、具体对策建议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上具有比较优势,应立足教研咨一体化的发展趋势,着力从内涵、基础、机制三个方面探讨社会主义学院系统“学员参与型智库”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学员参与型;智库;教研咨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7.02.022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7)02-109-04
新型智库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有“中国最大的智库”之称,在新型智库建设中,统一战线智库有其在制度、成員、内容、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是党政军系统智库的重要构成[1]。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智库中扮演着重要的职能,一方面社会主义学院具有独立的研究机构,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学院具备联系的广泛资源,可以整合统一战线领域的各类智库资源。在大统战、大文化理念下,社会主义学院的咨政职能、智库建设工作也将不断深化。
一、社院系统“学员参与型智库”建设的基本内涵与比较优势
(一)社院系统智库资源的分类
社会主义学院的工作机制与党校有相似之处,参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十五条的“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创新党校学员参与决策咨询机制。建立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协作机制,确立决策咨询模式和智库成员管理模式,提高决策咨询服务水平。加强党校系统与行政学院系统、高等学校系统、科研院所系统的智库交流与合作,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新机制”的内容,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学院的智库主要涵括以下三类资源。
1. 社院系统内部的研究资源,包括自有的教师、研究人员资源,中央——省——市——县(区)的纵向资源,以及兄弟院校的横向资源。
2. 社院系统外的研究资源,包括统战系统和各民主党派、 工商联、 无党派人士中的研究力量,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民间团体、 社会组织的研究力量,港澳台海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等[2]。社院系統依托于统一战线,有更为广泛的智库联系资源。
3. 学员群体的资源,包括正在社院学习以及曾在社院学习过的学员。为了与第二类资源有所区别,这一类学员群体主要指向于非专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士。
前两种资源的开发相对较多,在实践操作中,学员群体资源系统性地纳入到智库体系之中的探索相对不足。
(二)“学员参与型智库”的比较优势
第一类、第二类的智库资源主要是专业研究人士(团队)构成的智库,而将学员资源纳入到智库的建设体系中,我们将其称为“学员参与型智库”。学员群体参与智库活动,有其自身的比较优势,是社院系统不可多得且是不可或缺的智库资源。以专职研究人员为主的智库在理论深度、战略高度上有比较优势,而学员参与型智库则往往更能够反映第一线的工作实况,更接地气,对策建议上更具有实践的操作性。因此,在社院的智库建设中,专家型智库与学员参与型智库两者要互为补充、互相结合,通过专家与学员对谈、合作的形式,理论联系实际,研究联系实务,形成决策咨询的精品之作。
(三)“学员参与型智库”建设的双赢机制
学员参与型智库是“跨界”的整合,即是以咨政(智库目标)为核心,通过教学环节与研究方法的整合,而在课堂(教学场景)中实现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学员献计献策的主动性,并将学员的“思想火花”、建言建议转化为决策咨询的成果。将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的环节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实现教学效果提升与教学成果转化的双赢机制。
一是教学创新的双融合,即教学效果与学员能力提升的双融合。学员参与型智库,一方面是对传统课堂讲授模式的突破,通过学员参与研究与研讨,以自我教育、自我启发的方式,提升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在这个互动、研讨的教学过程中,学员的咨政建言的意识与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这里强调的“作用突出”就是要体现在“党外代表人士在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政治参与作用、在优化决策中的议政建言作用、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学员参政议政的意识与能力。
二是咨政创新的双融合,即社院成为学院、学员双主体融合的“共享”咨政建言平台[3],社会主义学院的智库建设要让社院成为学员参政议政的联系平台,专题调研的研究平台,科研成果的发布平台。专家型智库所体现的理念是“开放办学”的理念,强化与统一战线全领域智库资源协作的跨边界整合;学员参与型的智库建设则是秉承了“共享办学”的理念,注重在办学场景中实现共同知识产生、共同知识成果转化的教学主体的双向整合。
二、社院系统“学员参与型智库”建设的发展趋势与实践基础
(一)“学员参与型智库”契合办学理念的创新趋势
社会主义学院作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其办学宗旨一以贯之。近年来,社院教学、科研、咨政三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而这一职能的拓展,主要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培训的创新与提升,需要有相应的科研作为支撑;二是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学院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社院姓社”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从社院的办学职能拓展来看,开放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资源要向统一战线以及全社会开放,拓展与扩大社院的影响力。
“学员参与型智库”建设,不能单纯地视为工作机制的创新,更是一种办学理念的创新性探索。学员参与型智库是一种跨主体的融合创新,在原来的办学模式中,学院、学员是一种单向度的统合,更加注重提升办学的服务与管理水平,而在现代的教育培训理念中,更加注重双向的融合。学员参与型智库的拓展,导入的是“共享”的双向融合理念,学院与学员在“共享”社院资源(平台)的基础上,依靠教师——学员——专家三方的协同创新,“共同”创造知识,“共享”知识成果。
(二)“学员参与型智库”是教研咨一体化工作的创新探索
创新是社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学、科研、咨政三者融合是创新的重要途径。在早期的办学规律探究上,主要是以科研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倡导“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的定位[4]。随着社院系统智库建设的深入,智库工作如何与教学、科研的一体化融合成为未来社院发展的重要内容。
教研咨一体化机制的全面探索会成为新趋势、新任务。当前有关教研咨一体化的观点,基本聚焦于“教学出题目、 科研做文章、 咨政出成果的良性运行机制”[5]。在实践中,教研咨一体化有三个不同的向度:一是以科研为核心的一体化,即科研成果进课堂、进决策;二是以教学为核心的一体化,即教学成果转科研、转决策;三是以咨政为核心的一体化,即咨政成果促教学、促科研。第一向度的实践与研究相对比较集中,即同一个研究成果同时转化为科研论文、授课专题以及咨政报告,实现科研成果的一体化转化,这一向度较容易把握。第二向度,现在也有一些探索,如在教学中让学员撰写调研报告,将其中符合决策咨询要求的报告转化为咨政报告,或者将学员讨论的观点进行综述转化为咨政报告,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第三向度的实践相对较少,即以咨政为核心来促教学、促科研,而“学员参与型智库”即是以咨政为核心的教研咨一体化形式。
(三)“学员参与型智库”在办学创新中具备了相应的实践基础
当前各种办学创新实践,恰好契合“学员参与型智库”的建设需要。一是办学理念的不断突破。理念上,从单向的灌输,转向双向的互动,注重引导学员多方面的参与与融入,如参与教学过程、参与班级管理等。同時,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也更加注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语言表达、调查研究等方面的能力。二是学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从社院系统的主体班次来看,学员的学历、综合素质、理论水平越来越高,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建言议政能力,使教学互动得以顺利展开。三是教学方式的不断创新。现场教学、情景教学、模拟教学、研讨教学、调研教学等互动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积累了鼓励、引导学员参与交流互动的大量经验。这些创新,将社院的教学平台拓展为双主体融合的共享平台——以咨政为导向,课堂(教学过程)场域由原来的传授知识的场域转化为生产知识的场域,由教、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产生思想、智慧的火花,促成咨政成果的“生产”,同时使学员的参与意识、思考能力、决策咨政水平得到增强与提高。
三、“学员参与型智库”建设的工作机制与基本流程
“学员参与型智库”建设,从整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是大统战发展理念的贯彻与落实,倡导跨边界、跨领域、多主体的创新融合——社院是整个统一战线所“共享”的学院,是学员自我展示、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平台,教、学双主体在共享平台上实现共同的“咨政”创新与创造。这是外在的边界融合。从内部来说,教学、科研、咨政、行政等内设部门之间也要进行边界的融合,倡导跨部门的整合创新,在创新项目的执行上实行“扁平化”运作机制。基于此,“学员参与型的智库”建设的开展要推进这种社院内部的部门之间的协作融合,形成“教师引导、学员主体、专家协同、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
(一)项目化:由教师(团队)进行具体智库运作设计并执行项目
创新是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与之相配的是组织结构、组织形式上的创新。项目化刚好符合创新工作的需要。围绕统战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根据每年的主体班次以及重要委托班次的对象特征,由学院确定或者由教师(团队)自主申报相应的“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的具体项目,确定相应的咨政专题,由教师(团队)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执行。班次选择上,要选择相应班期较长、业务相对集中、学员参与度相应较高的班次,同时在教学导向上鼓励学员积极融入教学过程,将学员参与决策咨询纳入到对学员的考评系统中,激发学员的学习动力。
(二)流程化:问题聚焦、对象聚焦、流程聚焦、观点综合
1. 问题聚焦。项目教师根据学术特长以及研究领域,结合该班次学员的业务专长,围绕中心工作,聚焦核心问题,识别当下的热点、难点,确定大的咨政主题。通过文献研究、专家访问、学员会谈等形式,确定细化的讨论主题。同时按照咨政报告的写作要求,对问题进行分解细化,以期能够进行深入研究。
2. 对象聚焦。项目教师要与班主任进行相应的沟通,了解学员的具体情况,与学员进行会谈,挑选思维活跃、业务素养好、经验丰富的学员,引导其就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系统地梳理与思考。
3. 流程聚焦。围绕班期内要完成“参与决策咨询”的任务,导入相应的工作流程,如前期引导学员阅读文献、识别问题、确定视角等,中期以小组、班级形式开展讨论,在互相讨论中产生思想火花和政策建议等,最后是进行观点综合。流程要去除冗余,提高效率,尽量在有限时间内达成目标。
4. 观点综合,即形成报告。这需要项目教师对学员的观点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并且形成最终的咨政报告。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导入专家参与的环节,由专家对学员的观点进行点评,同时让学员与专家进行有效互动增强观点综合的学理性和实践性。
(三)协作化:各个部门通力协作
教研人员的教学、科研、咨政的创新,需要多部门的协作才能实现,因此要推进教研咨一体化,须建立“大教学”“大科研”“大管理”的工作机制,以项目化、扁平化来推动创新。“学员参与型智库”的工作机制中,项目执行主体是教师,但实施过程中需要教、研、咨以及管理服务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教务部门要保障整个流程的顺利开展,科研部门要进行学术支撑,后勤部门要提供教学设备、场地等方面保障。
四、余论
社院系统的智库建设,意味着社院职能的拓展与转向,这种转向将会引起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变革。“学员参与型智库”建设,正是基于这种理念与模式创新而进行的一种具体工作机制的创新。见微知著,对“学员参与型智库”的讨论,其所透析的是“大社院”的发展思路。
大社院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其重点在于跨“界”融合,具体涵括四个方面。一是“组织边界”融合。大社院要跨越囿于自身的边界局限,拓展与党政系统、统一战线领域乃至全社会的广泛联系,整合外部的资源,推进内部创新,扩大在服务实践与社会思想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影響力,配合海外统一战线工作拓展在海外的影响力。二是“主体边界”融合。主要指与学院“相关者”主体之间的边界融合,如前文所论述的,“学员参与型智库”是将学院与学员的双主体融合,社院成为与学员共同“生产”知识,共享成果,共同服务现实领域的“共享平台”,而这一共享平台可以导入更多的统一战线资源,成为开放的“智库”平台。三是“职能边界”的融合。在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融合中,探索更多的创新机制,促进双赢效应。如学员在参与智库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专家评点、相互交流,可以促成学员对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深入了解以及政治共识的达成,促成多元办学目标的实现。四是“(内设)部门边界”的融合。配合这种开放发展、融合创新的工作要求,社院内设的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的边界也要融合,形成扁平化的组织架构和项目化的执行团队。“学员参与型智库”的实际操作中,其机制与流程即是依靠这种内设部门的协作融合。
[参考文献]
[1] 徐军. 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研究初探[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3).
[2] 谭建军. 社会主义学院与统一战线智库建设初探[J].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4).
[3] 陈珏. 社会主义学院在统一战线智库体系中的作用[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2).
[4] 罗水水,刘庆远. 认清形势 适应要求 走教研一体化的路子[J].江西社会科学,1999(8) .
[5] 马艳. 以社会主义学院为载体的统一战线智库建设研究[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6(6).
责任编辑:朱 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