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婧雯
摘 要:企业的税负问题一直是学者和企业治理层关注的重要话题,它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成果。政府行为影响企业的税收,是导致企业避税行为的重要原因。本文以2012年~2016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发现政府压力与实际税负两者具有正向相关关系,政府压力大的地区上市公司实际税负也相对较高。这一方面说明了政府在管控税负方面的措施有效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政府与企业在税负征收上存在一定关联。
关键词:政府压力 实际税负 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a)-172-03
作为国民经济利益的再分配,某种程度上税收代表着政府的意识与行为,对税收的征管不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的差异是否会对企业实际税负产生影响呢?对政府行为进行详尽的研究可以认识到我国公司行为差异和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点。各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速度和财政方面的压力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因此在理解企业行为时,对于政府行为的参考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以往研究多关注企业的避税等行为,本文从地区政府间税收竞争的角度出发,对2012年~2016年的公司税负水平分析,研究政府压力对企业的实际税负水平的影响。
作为税收征管的重要对象,企业财务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会受到政府相关政策影响,可能会增加企业避税活动的成本,提高企业税负水平。一些学者如曹书军等从政府角度探究了政府与企业之间关联对企业税收的影响,如果政府几乎不太对企业进行干预程度或程度很低,企业会有一种本能会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避税从而降低实际税负,政府干预程度越大,企业尤其是非国有企业的实际税负越高;吴文锋[1]从政治关联的角度研究政企关系,发现拥有政治身份的企业能够得来自政府的更多的税收优惠。而李元旭等学者也从企业的视角进行了探索,市场上不同公司间的博弈、来源于其他方的限制等因素增强了企业的意图和能力,使得公司更容易主动采取一些避税措施、对利润进行隐瞒,媒体上曝光的民营企业避税、偷漏税现象也是数见不鲜。
鉴于我国的税收计划分配方式长期采用的“基数+增长”,致使政府意志决定着税收组织的决策与行动[2]。如果地方政府的官员面临着地方财政压力以及职位晋升、上级要求等情况,他们很可能迫于压力对企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从而实现他们的目的[3]。首先,如果地方政府面临着很大的压力,相应的税务部门也会受到影响,税务部门会提高对当地公司税收的征管力度,提高征管力度的会增强当地公司避税的风险,过高的风险进一步使得避税成本加大,企业避税的可能性也随之下降。其次,鉴于税收优惠政策可以由地方政府的自主决定权,所以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具有相当大的空间和弹性,政府可以选择在面对增加財政收入的较大压力时,适当减少给予企业的不同层次的税收优惠,在税收抵扣、返还等方面对企业要求、执行会更加严格[4]。综上可以合理推测,政府压力大时,企业避税风险增大以及税收优惠减少,可能支付更多的税费。
由此我们提出假设1:相比政府压力大的地区,政府压力小的地区企业的实际税负相对较低。
1 研究设计
本文的样本选取了2012年~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并进行了如下筛选:第一,剔除了资产小于负债的公司;第二,剔除了净利润小于零的上市公司;第三,剔除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第四,剔除了缺失数据较多且无法补充的公司样本。
考虑到企业当期得到的实际税负数据常会包含过去年度发生的税费返还或者欠缴等情况,参考比照了Dyren[5]的做法,收集保留连续五年的数据并对五年的平均税费进行计算整理,将收集到的5075个样本数据中的各指标都进行五年平均处理,一共导出了1015个回归样本数据,其他数据则来自于国泰安 CSMAR 系列研究数据库。
(1)被解释变量。实际税负:根据现金流量表、利润表中相关数据,采用现金流量表中关于税费的现金净流出,记为Cash-ETR ,再根据连续五年的数据并对五年的平均税费进行计算整理和计算实际税负。实际税费= (企业支付的各项税费的五年总和—企业收到的税费返还的五年总和)÷扣除非经常性项目前净利润的五年总和
(2)解释变量。政府压力:政府压力可以用政府官员晋升机会和财政收支压力衡量,我们利用这两者与地方GD之间的关系,使用上市公司注册所在省市的五年平均GDP增长率代表政府压力,记为Growth。将全国GDP增长率作为基准,与各省市GDP增长率进行比较,如果省市GDP增长率高于基准,赋值“1”(属于政府压力大组),否则,赋值“0”(属于政府压力小组)。
(3)控制变量。选取控制变量时参照吴联生[6]及Davis等[7]的研究,具体如下。公司性质(SOE):若实际控制人为国有企业或国有机构,SOE= 1,否则为SOE=0;公司规模(Size):年末资产合计取对数取5年平均值;财务杠杆(Lev):年末负债合计/年初资产合计取5年平均值;无形资产比例(Intang):年末无形资产净值/年初资产合计取5年平均值;固定资产比例(PPE):年末固定资产净值/年初资产合计取5年平均值;现金持有比例(Cash):年末现金及其等价物/年初资产合计取5年平均值;销售管理费用比例(SG&A):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合计/资产合计取5年平均值;研发费用比例(R&D):研发支出/资产合计取5年平均值。
2 实证分析
2.1 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看出,省市GDP相对于全国GDP增长率的政府压力(Gorwth)差异较大,其中最低值为0.09,最高值为0.19,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省市间压力差别很明显,这可能会对当地公司的实际税收产生很重大的影响。实际税负的最小值为-1.05,这表明公司5年内收到总共收到的税费返还数高于该公司所实际支付的税费数,其享受着很高程度的税收优惠;实际税负最高的公司达到了3.64,远高于净利润,这种情况表明企业缴纳了过多、过重的税费。其他指标具体见表1。
2.2 回归结果分析
表2列了回归结果,政府压力(Growth)与实际税负水平(CashETR)的系数为正、在5%水平上显著,我们可以得出政府压力与企业实际税负水平表现出正相关关系,说明在政府压力相对较小的地区,企业的税负也较低;公司性质的系数为正(5%水平显著),表明相比于非国有性质的公司或机构,国有控制的企业或者国有机构缴纳了更多的税费、实际税负水平更高;企业财务杠杆的系数为正数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财务杠杆也就是负债与资产比例较大的企业实际缴纳的税费相对较多;公司规模的系数为负且在 1%的水平上显著,也就是说企业的规模越大其缴纳的税费未必就相应的多;其他详情见表2。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由于地区间税收竞争,政府压力越大,该地区企业的需要缴纳的税费越多,从而验证了假设1。
3 结语
本文以2012年~2016年五年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研究发现政府压力与企业实际税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我国近年来逐渐淡化区域性税收优惠,着重加强税收优惠的规范管理和清理,产业税收优惠的导向明显,地区间税收竞争进入了逐步规范发展与协调竞争的阶段。由于地区政府间的税收竞争等因素影响,政府压力在转嫁到企业上时,税负水平的高低是一种表现形式,政府压力越大,该地区税负水平越高;税收优惠作为一种政府用来激励企业的有效措施,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同时,我们发现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性质的企业实际税负水平更高。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 ,证明了政府压力与企业实际税负水平正相关,那么企业在计算其税费支付时需要对政府的关系加以考虑以维持相对平衡,从而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表明了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与政府压力关系紧密,政府会促使税收部门加强税收征管,增加企业避税成本会进而减少企业的避税行为。
参考文献
[1] 吴文锋,吴冲锋,芮萌.中国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税收优惠[J].管理世界,2009(3).
[2] 汪方军,孙俊勤,邓杰丹.企业社会责任与实际税负的相关性研究[J].税务研究,2016(10).
[3] 张华东.经济发展与征管因素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税务研究,2009(5).
[4] 王立彦,刘向前.IPO与非法定公司所得税收优惠[J].经济学(季刊),2004(1).
[5] 賴陈恒.政治关系、政府压力与民营公司实际税负[J].经营与管理,2014(8).
[6] Dyreug S D,Hanlon M,Maydew EL.Long-run corporate tax avoidance[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1).
[7] 吴联生.国有股权、税收优惠与公司税负[J].经济研究,2009(10).
[8] 刘骏,刘峰.财政集权、政府控制与企业税负——来自中国的证据[J].会计研究,2014(1).
[9] 王晴晴.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避税行为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10] 吕伟,张纯,周乐燕.企业社会责任、风险管理策略与避税行为[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11] 邵明伟,钟军委,张祥建.地方政府竞争:税负水平与空间集聚的内生性研究——基于2000-201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空间联立方程模型[J].财经研究,2015(06).
[12] 李维安,徐业坤.政治身份的避税效应[J].金融研究,2013(3).
[13] Watson L.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tax avoidance,and earnings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2015,37(2).
[14] Davis A K,Guenther D A,Krull L K,eta.Do Socially Responsible Firms Pay M ore Taxe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6,91(1).
[15] Lanis R ,R ichardson G.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ax aggressiveness:An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2,31(1).
[16] Mills L F.New berry K J,Trautm an WB.Trends in book—tax income and balance sheet differences[Z]. Auslralian:SSRN,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