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企如何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的思考

2017-06-11 16:59晏尚义
中国商论 2017年28期

晏尚义

摘 要:培训是企业提高员工能力的基本手段之一,新形势下,国企面临的局面更为复杂,需强化员工培训工作来提高企业竞争力。基于此,本文从国企员工培训方面工作的问题谈起,浅析国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的方式,旨在通过分析使目前相关工作的不足和对策得以明晰化,优化后续工作。

关键词:国企培训工作 培训理念 培训实效

中图分类号:F7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0(a)-084-02

国企在我国经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引导着国民经济的全面健康发展。自我国引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国企面临的竞争渐趋激烈,如何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是摆在现实面前的重要问题。就培训工作来说,员工初入企业往往只掌握理论内容,对工作中实际涉及的细节掌握并不到位,经验积累也严重不足,这些都要通过培训强化,也是我国国企培训工作应着力改善的内容。

1 新形势下国企员工培训工作的问题

1.1 培训理念滞后,重视程度不足

建国之前,我国工业商业基础极其薄弱,党中央结合实际,建立了以国企、集体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使国家有限的资源得以集中起来,完成了农业补给工业、工业反补农业的战略建设。彼时国企对于员工专业性的培训并不十分重视,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引入后,竞争日趋激烈,国企依然采用传统方式经营就难以适应时代发展,但由于缺乏借鉴经验,我国国企虽然经过了市场化改革、产权改组,但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这极大地制约了国企的发展[1]。

1.2 培训的针对性不足

一般来说,员工个人的特长不尽相同,培训时,除了要强化企业文化的理解、基础知识的掌握外,还应注重员工的个人特点,以最大程度做到“人尽其才”,这一工作在目前的国企培训中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执行。以市场部门为例,某电力设备制造厂的市场部门有10名员工,包括业务员、销售员、策划师、调研员等,这些人员的特长各不相同,在培训时,要将市场、销售、利润等理念普遍教授给所有人员,还要针对个人所长确定其发展方向,并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否则人员只能是“万金油”,看似能力全面,实际无一所长,也难以发挥最大价值。

1.3 培训的实效不强

培训的实效是指培训成果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比如教授员工计算机技术后,其能够操作计算机进行工作,即属于有实效的培训。目前看来,国企培训的实效性较之民企和一些外企存在一定的差距,应该在后续工作中加以重视。如某工厂培训员工时,过度在意员工的忠诚度培养,因此将企业文化作为培训的重点,培训工作中大量充斥着理论性的内容,无法为员工的实际工作和后续发展提供帮助,培训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注重实效才是培训的根本追求[2]。

2 新形势下强化国企员工培训方面工作的方法

2.1 扭转培训理念,重视相关工作

以往的“大锅饭”观念在现代经济社会不复存在,人员和企业均要树立必要的竞争意识,明确优胜劣汰思想,并意识到国企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本身职责,按现代化的要求和方式管理企业、进行工作。培训的理念和具体工作必須得到重视。具体而言,国企的培训工作应在整体框架下具体展开。以某电力能源公司为例,该公司为了满足公司的发展,招聘了包括能源动力、电气、机械、工程管理、化工、通讯、财会等员工80人,这批员工的培训工作整体框架应优先拟定,可以按长、中、短三步计划开展具体工作。长期计划包括薪酬增长、职业发展等,中期计划包括岗位适应度、绩效完成度等,短期计划包括专业技术掌握、对企业的认可度等。按此标准,企业应先在短期计划要求下对80名员工进行培训,培训的两大核心内容是企业文化(3天)、专业技术(10~14天),其中企业文化可以集中培训,重点讲述企业概况、优势、经营理念、安全理念、发展规划、人员的发展前景等,企业文化的培育有利于强化员工的忠诚度和对企业的认可度。专业技术的培训可以按人员工作类型的不同分别进行,80名人员中,有能源动力人员20人、电气人员20名、机械人员10名、工程管理人员6名、化工操作人员4名、通讯人员10名、财会人员10名,所有人员按岗位不同编为7个小组,培训以小组为单位具体进行,由培训经理和老员工联合负责理论和技术教授,专业培训共进行10~14天。之后安排人员实习,并根据结果确定人员的分配,拟定、执行中期计划。中期计划在试用期结束后开始,培训不再集中进行,而是根据日常情况以碎片化的形式将一些技术细节、技巧教授给人员。以财会人员培训为例,在掌握了基本知识后,负责培训的老员工可以在工作中进行指导。

比如出纳工作,老员工通过传帮带,进行指导和培训,确保新员工尽快胜任岗位。中期计划下,培训的目的是检验和提升人员的能力,考察其对岗位的适应程度以及绩效等,判断其能否适应工作以及未来的成长空间、上限。在中期培训完成后,进入长期计划阶段。长期计划下,专业知识和技巧不再是重点,要培育的是人员的统筹、管理以及创造能力。仍以财会人员培训为例,对于业务能力突出且升职意愿较强的员工,则需加以引导培育其行政方面的能力,使其能够满足领导岗位的工作需求。

观念的扭转是培训工作优化的基础,需要作为重点优先解决。

2.2 强化培训针对性

培训的针对性是指在普遍培育企业文化、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发掘人员的特长,针对性地强化其优势,使人员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前文所述,一个国企的市场部门有10名员工,岗位各有不同,在培训中,善于交流的人员可以作为业务员培养,而心思细密、做事认真的则可以培育成调研员。在此理念的指导下,人员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得以增强。以业务员培养为例,在传授了专业知识后,还应传授一些经验性的内容,比如一个客户频繁看表,可能表明他对业务员所说的东西已经不感兴趣,而一个客户如果认真听取业务员的介绍,并不时地发问,合作的意象就相对明显,这些经验性内容的培训能够显著强化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对其未来发展也十分有益。

强化培训的针对性,是新形势下国企加强员工培训工作的具体措施之一,将其应用于培训工作中,既有利于人员工作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3 注重培训的实效

培训的实效性是培训的核心追求,简言之,培训时效性的核心是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培训内容。当前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很多行业、技术出现不久即遭淘汰,也有很多行业、理论没有发展前景,因此不具备培训的价值[3]。比如电视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大部分地区使用的是旧式黑白电视机或者旧式240p/360p彩色电视机,到90年代后期,等离子和背投技术出现,迅速取代了传统黑白电视机和彩色电视机,成为市场主流,而仅仅几年后,LCD电视机又取代了等离子和背投电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同样,LED技术代替LCD技术也只是短短2年而已,这体现了科技发展的高速度,如果国企培训无法抓住这一基本特色,培训的价值将大打折扣。以机械设备制造厂为例,机械设备普遍采取标准化、流水化作业,但未来的趋势将是智能化、自动化,因此在短期培训时,企业应首先将目前标准化、流水化作业的理念和基本技术教授给员工,之后将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现有成果告知被培训人员,使其了解设备生产的基本发展方向。中期培训时,企业还可以继续将先進技术、新技术教授给人员,使其取得和时代同步的发展进步,这种模式有利于员工能力的持续增长,也能够更好地起到强化培训实效性的目的,对于处于改革期、完善期的国企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

3 结语

通过分析新形势下国企员工培训工作的不足和强化办法,了解了相关基本内容。目前来看,我国国企员工培训工作的不足主要有培训理念滞后、针对性不足、实效性不强三个方面,通过扭转培训理念、强化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以有效解决,使培训能够真正起到作用。后续工作中,注意上述问题、应用上述理论,也有利于国企培训工作的优化和开展。

参考文献

[1] 孙朝芦,周成,冯晓宪,韩飞.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某P国企员工培训效果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2(05).

[2] 于嘉力.国企员工培训机制的创新研究——以中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为例[J].企业导报,2012(18).

[3] 程娟.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国企员工培训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