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信仰而苦,为信仰而死”

2017-06-11 05:43曾燚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烈士

曾燚

2017年是帅孟奇同志120周年诞辰。帅孟奇,湖南汉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我党组织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帅孟奇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更是对党无限热爱、绝对忠诚的一生。正如她收养的革命烈士遗孤、今年88岁高龄的舒炜所说:“我与帅妈妈是一根红线牵一生,我永远忘不了她的恩情,更忘不了她的荷花品格、梅花精神,我希望这种品格和精神能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一度梅花一度春”

帅孟奇1897年1月3日出生于汉寿县东乡陈家湾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帅惊白曾公费留学日本,是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志士。五四运动期间,帅孟奇在丈夫许之桢的影响下,阅读《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接受进步思想。1926年,帅孟奇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被党组织派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后,先后担任中共长江局秘书处机要秘书,上海浦东、沪西区委妇女部长,江苏省委妇女部长。

在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她机警、巧妙地同敌人周旋,涉难历险,毫不畏惧。1932年10月10日深夜,因叛徒出卖,帅孟奇不幸被捕。在监狱里,敌人对她施用种种酷刑,坐老虎凳、踩杠子、灌煤油,她被敲掉牙齿,压断腿骨,左眼失明。但她宁死不屈,始终守口如瓶,保守了党的秘密。她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令人钦佩。直到1937年5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在帅孟奇被捕入狱期间,她幼小的女儿被敌人毒死,母亲被逼疯,父亲被逼得背井离乡,在莫斯科的丈夫从报纸上看到她“牺牲”的消息后,另组家庭。面对苦难,帅孟奇选择了坚强,她将刻骨的悲痛埋藏心底,踏上寻找党组织的道路,秘密开展抗日救亡群众活动。

“文革”浩劫中,帅孟奇蒙受不白之冤,被开除党籍,先后被关押、流放,屡遭批斗。但她对党忠诚不改,对共产主义事业信仰坚贞不渝。1976年元旦,面对窗外早春来临前的气息,她写下一首《咏山梅》:“一度梅花一度春,傲雪战雪岁迎新。漫山萌芽向阳发,粗杆老梅绿叶生。”她坚信寒冬终将过去,春天必将到来。1978年,帅孟奇得到彻底平反。平反后,组织给她补发了两万元工资,她将这笔钱连同利息一并捐给了国家。

帅孟奇百岁寿辰之时,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北京医院看望她,对她的革命业绩和奋斗精神给予高度评价。“为信仰而苦,为信仰而死,苦得其所,死得其所”,这是帅孟奇对自己革命一生的真情告白。

“一切从实际出发”

帅孟奇提倡讲真话,坚持实事求是,一身正气,秉公办事。在复杂的斗争中,她从不随波逐流,心中有着一杆秤:“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延安整风运动后期,帅孟奇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甄别工作委员会主任,她严格掌握审干政策,重证据不重口供,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一一查证落实,为七八十位受冤同志甄别平反。帅孟奇实事求是的态度在党内赢得了很高威信。

1952年,她妥善处理了100多位从苏联归国的“政治侨民”的党籍与工作安排问题,使这批久居国外的同志感到了党和祖国的温暖;在调查张闻天“里通外国”问题时,她坚持原则;在“反右派”“反右倾”斗争中,力所能及地保护了大批干部;“文革”后,她仍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等方面工作中去。

1986年9月,家乡汉寿来人看望帅孟奇。她还专门“搭信回去”。原来,她经常收到汉寿老乡的来信,请她帮助证明他们家的哪位先人是大革命时期牺牲的烈士。她说:“大革命时期,汉寿是牺牲了不少人,但时间已隔这么多年,我怎么还记得那些烈士的名字呀,我若回信证明是烈士,又怕记不准,对党、对历史不负责任;说他不是吧,又怕对不起烈士,对不起烈士的后代。真使我为难呀!你们回去以后,帮我解释一下好啵?”一席话,既体现她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又体现她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

“为人民大众服务”

在汉寿县坡头镇陈家湾帅孟奇故居,一边是梅园,一边是荷塘。梅花品格、荷花精神正是帅孟奇高洁、淡泊、清廉的真实写照。

帅孟奇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新中国成立后,她历任全国妇联组织部部长、中央组织部副部长、中纪委常委、中组部顾问、中顾委委员等职务,可谓位高权重,但她从没有特权思想,从不谋取个人私利。

刚解放时,家乡的几个侄儿、侄女想让她替他们找个工作,她语重心长地教育他们,共产党要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不能学旧社会的腐败习气,不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新中国刚建立,百废待兴,正是用人的时候,要他们努力学习,靠自己的本事去找工作。

1950年,帅孟奇出差到长沙。她的寡妇弟媳拖着5个孩子生活很艰难,想请她给一个孩子安排工作。帅孟奇没有答应。她一边鼓励年轻人凭自己的能力去报考学校或工厂,一边主动提出把刚满6岁的小侄女带到北京来抚养,以减轻弟媳的负担。

1964年,纺织工业部成立政治部,准备选调一批基层干部。当考察人员得知山西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党委组织部干事帅承戡是帅孟奇的亲侄子时,有意调他到北京工作。帅孟奇知道后马上制止了。她说,他在基层锻炼很好,让他自己去闯,不要给予特殊照顾。帅承戡就这样在纺织机械厂工作了一辈子。

上世纪80年代初,帅孟奇家乡的一个侄孙子打着她的旗号去找县委书记,要求在县里安排工作。帅孟奇得知后,马上给县委书记去信,告诉县里,凡亲属以她的名义去找他们谋求特殊照顾的,一律不要理睬,按政策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同时她写信给这个孩子,严肃批评他的错误,鼓励他做个有志气、勤劳、勇敢、诚实的好青年。

亲戚中有人不理解她,说她官做大了就“六亲不认”,帅孟奇说:“我是共产党员,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不是为亲朋好友服务的!”

帅孟奇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她对公益事业异常慷慨,自己生活却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上世纪50年代做的一套黑呢制服,她一直穿到80年代,领口、袖口、下襟都打了补丁。她唯一的一双皮鞋穿了30年。1994年,她因住处拆迁而搬家,搬家工人看到她家里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惊讶地说:“这就是首长的家啊?”

帅孟奇顾全大局,淡泊名利。“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这是她常说的话,以此告诫大家不要去争待遇、比财富。她自己更是从不争待遇。解放初定干部级别时给她定为7级,1956年她升任副部长后,组织上要给像她这样的老同志提级。帅孟奇极力推辞,主张先给低工资的同志提级。1982年,为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帅孟奇主动要求退出领导岗位。

“孩子最多的家”

帅孟奇为了革命,早年与丈夫离散,唯一的女儿惨遭敌人毒害。家庭的不幸,她置之度外,怀著一颗伟大的慈母之心,把高尚的母爱无私地献给了为中国革命事业献身的烈士的子女们。李鹏、李铁映、舒煒等一大批烈士后代,她视如己出,用心血抚育他们,以自己崇高的品德和行为影响教育他们。她经常自豪地说:“我这个没有孩子的家倒成了孩子最多的家!”

帅孟奇心系党的教育事业,格外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她先后数次向贫困地区和灾区学子捐款总计达4万多元,湖南省青年自学成才奖励基金会、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等都收到过她的捐款。1989年3月,她患过一次脑血栓后立下遗嘱:身后所余存款全部捐给教育事业。根据这一遗愿,帅孟奇逝世后,他的亲属将她最后的两万元存款全部捐赠给汉寿一中,设立了“帅孟奇奖学金”。

1997年,帅孟奇百岁寿辰之日,陈赓将军的两个儿子陈知非、陈小建,一个作画,一个题词。题词中写道:“没有孩子,却儿孙满堂;没有视力,却有敏锐的目光;没有权力,却最受尊敬;没有享受,却活得最长。”

1998年4月13日,帅孟奇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这位光明磊落、忠诚高洁的革命老人,用一个世纪的时间,诠释了她悲壮绚丽的人生之旅。根据老人的遗嘱,她的骨灰一半撒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的苍松下,一半撒在他无限眷恋的家乡、养育他的母亲河——沅水。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她的高洁品质和崇高精神,已经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教育和激励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烈士
烈士纪念日为何选在9月30日?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陈镜湖烈士纪念馆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熊亨瀚烈士的绝命遗言
《告别爱人》
————献给抗洪烈士
诋毁烈士形象被判公开道歉
我为《英雄烈士保护法》尽了绵薄之力
透堡“文魁第” 一门三烈士
烈士案胜诉,更觉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