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之本 系乎民心

2017-06-11 05:43王树增
新湘评论·上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解放战争人民军队百姓

王树增

人民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三大战役胜利,将鲜红的旗帜插遍神州大地,让古老的中国由此掀开新的篇章。这场战争的胜负,其实在打响之前就已成定局。

解放战争开始前,国共两党军队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装备上,实力差距都极为悬殊。然而仅仅3年时间,形势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军队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三大战役胜利,将鲜红的旗帜插遍神州大地,让古老的中国由此掀开新的篇章。在那波澜壮阔、席卷云天的战场背后,到底是什么在左右着战争结局?那至今难以忘记的小推车、门板等,又在告诉我们什么?这场战争的胜负,其实在打响之前就已成定局。

1945年抗战结束后,蒋介石拥有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达到空前规模的430多万。此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即使算上刚在东北发展的几万人,总计也不过127万。其中不少部队属于民兵性质,武器依旧是大刀长矛;即使属于正规军的主力部队,也是轻武器十分简陋,重武器严重匮乏。而且,这是一支纯粹的陆军部队,绝大部分官兵甚至没有见过军舰和战机。

解放战争爆发于1946年6月26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时间是1949年4月23日。

仅仅3年时间,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解放战争的最终结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政高官忙着进城“接收”财产,而此时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

随着抗战胜利,“接收”成为国民党政权所构建的官僚阶层重新掌权的核心内容。空前的资财侵占和侵吞由此开始——“接收成了抢夺战利品的一场混战,所有政府的不同机构都被赋予了没有中央监督的接收敌方财产的权力,他们的行为犹如对人民的侵略。”抗战期间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魏德迈,于1946年7月受杜鲁门总统委托再次来到中国考察,为美国政府是否继续援助国民党政权提供决策依据。魏德迈离开中国前的演讲让国民党高官目瞪口呆:“……我发现不少政府官员将他们的兄弟子侄安置于政府,任职于国营或私营公司之中,利用职权不顾国家与人民的福利而谋取巨利……”魏德迈对国民党政府官员作出的评语是:“大多数人的品行是特别表现出贪婪、无能昭著,或者二者俱全。”

而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则是一群具有特殊信仰和品格的理想主义者。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他的随行记者这样描述了共产党的政治中枢:“在延安,党的干部工作时间很长,吃得又很差,冬天还减为一日两餐,吃的主要是小米和青菜。他们在窑洞里,坐在木椅或木凳上,在小油灯的暗淡灯光下进行工作。然而看起来他们并不感到疲劳,甚至在敌人即将大举侵犯时也如此……他们已经检验了他们的全部理论并使之适用于原始的中国农村以及农民的日常生活,他们感到在人民家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无忧无虑。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中国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學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涵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最终的信念。”

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公平永远是百姓衡量政权合理与否的基本尺度。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正是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即创立民主、自由、公平的新中国。因此,共产党人提出的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诉求,得到了中国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的认可和拥护。

对于苦难的中国来讲,最大多数的人是谁?

是占总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

就在国民党的军政高官忙着进城“接收”财产的时候,共产党人提出的口号是“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中去”。历史事实也证明,共产党人自东北地区开始的大规模土改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作用。1947年,人民军队的攻击目标对准了山西运城,8纵和2纵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不断发起强攻打援,而运城周边的百姓负责运送粮食、转运伤员。当听说攻城部队需要木料时,家家户户都把门板卸下来送上战场。战后统计,百姓前后送来的门板竟有17万块!门板没有了,还叫家吗?但是,百姓心甘情愿!

曾经占领的城市先后失守,人民军队为何如此“镇静”?战争的进程与结局远非通常的军事理论可以解释

解放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在战略上别无选择,从国家政权的象征意义上考量,他必须全面占据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在这一阶段,人民军队占领过的城市,像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华中解放区首府淮阴、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乃至共产党的中枢延安都先后失守。然而,毛泽东“对城市的丢失表现得很镇静”,毛泽东认为蒋介石占领大城市的结果,仅仅是得到了一些“空荡荡的大楼和美国的大号新闻标题”,最重要的是国民党军因此“损失了有生力量”。

为占领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用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主力大部分变成了守备部队。以至于在战争中后期,几乎所有的战斗都围绕着一个目标进行:国民党军死守不动,直到所有的城市都被围成孤城,所有的交通干线都被割裂成段落,最后被迫突围时陷入包围被歼灭。从机动条件上讲,拥有大量机械化装备并占据着主要交通干线的国民党军应有更高的机动性,但事实相反,守备大中城市的国民党军部队不敢迈出堡垒一步,一旦他们试图出城就会尝到挨打的滋味。而他们占据的交通干线也十分脆弱,共产党人根本无需动用正规部队,一声令下后民兵和老乡便可在一个晚上把数十公里铁路线上的所有枕木卸光。所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一战略原则在解放战争中被人民军队演绎得极其生动。

与此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军事指挥上,蒋介石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他的陆海空军。国民党军内部的派系林立是军阀割据时代遗留的现状。在解放战争中,无论是战略决战,还是局部作战,蒋介石制定的任何方略无一不受到国民党军中的政治和军事派系的掣肘。

派系林立的结果是:对己保存实力,对他见死不救。

派系是什么?是私利集团!

人民军队没有私利可言,只有解放全中国的共同目标。

因此,当战场局势要求兵力并不强大的中原野战军单独歼灭实力雄厚的黄维兵团时,邓小平說,就是把中原野战军打光了,其他的野战军照样可以渡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值得!

是什么“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

解放战争中,被蒋介石认为“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奇耻大辱”的,是那些毕业于黄埔、参加过抗战、将他尊称为校长的前线将领一一被俘,而他们的部队一旦投降就是几万人。辽沈战役俘虏国民党正规军305600人,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甄别,解放军干脆在旷野中用树干搭起一座门,名为“解放门”。愿意参加解放军的基层军官和士兵,只要从门下走过就算是被解放了,立即成为战友受到欢迎继而投身于人民解放的事业中去。在解放战争中,以军、师规模起义投诚的国民党军部队,经过政治教育和意志磨炼,大部分成为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以致到战争后期被称为“解放战士”的士兵在解放军的一些部队中达到令人难以相信的比例,有的甚至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的后勤补给,到战争的后期基本上是依靠空投,这种耗费巨大财力的补给行为效果甚微。而在同一个战场上,共产党军队却是另外一番景象。1948年10月,东北野战军10纵在黑山一线阻击廖耀湘兵团,3天之内战场周围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往返阵地900多次,送上去的干粮达2000多斤,战后统计仅下湾村牺牲的百姓就有400多人,他们和那些牺牲在阵地上的解放军官兵葬在了一起。整个淮海战役,近60万作战官兵的身后是500多万支前百姓,战场上几乎每一颗子弹、每一发炮弹、每一粒粮食都来自百姓日夜不断地运送;而所有的作战官兵都知道,一旦他们负伤乃至牺牲,百姓会将他们转运下战场,把自家的被子盖在他们身上。

民心所向,共产党人的这一优势,被外国记者认为“大大抵消了”国民党军在战争初期的装备优势,甚至“推翻了正统军事公式的因素”成为“军事公式里巨大的未知数”。

民心所向是什么?

是代表着人民的利益,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人民心里有杆秤。

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几十万官兵,在战争中前赴后继支前的上千万百姓,为了梦想中的新中国,他们情愿走向战场,情愿冲锋陷阵,哪怕粉身碎骨!

新中国是什么样子?

一位人民军队的将领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让爸爸们,把新民主的地基铲得平平的,让你们后代,能够在我们的国土上建筑起一个自由、快乐、文明、进步、庄严、华丽的世界。”

猜你喜欢
解放战争人民军队百姓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1947年,攀越解放战争的“十八盘”
百姓看家“风”
人民军队忠于党
解放战争战略考
解放战争:得东北者得天下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
解放战争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